2017年,世界经济恢复超预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创新创造浪潮日益高涨。中国经济在守住风险底线中也保持平稳运行。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对全球矿业发展举足轻重。作为全球矿业的晴雨表,中国矿业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扯全球矿业的神经。在一波波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2017年,中国矿业表现不俗。
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仍处于高速发展期。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中国一系列专项政策为推动矿业复苏注入了新动能。不过,本轮复苏的矿业市场呈现新的发展特征。其中,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数据智能正给矿业行业带来巨大的变化和分化,科技将重新定义矿业发展模式,新技术的突破将引发某些矿种的应用稳步增长,大数据、智能科技将重塑未来矿业竞争格局。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国矿业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各项建设稳步推进,为国家实现历史性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书记指示向黄大年学习
事件:卓越的科学家、无私的爱国者、吉林大学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新兴交叉学部学部长,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1月8日13时38分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58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2009年,黄大年怀着一腔爱国热情义无反顾返回祖国,出任母校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作为享誉海内外的卓越科学家,黄大年关注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科研,而是祖国未来30年、50年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要达到的目标——巡天探地潜海,向深地深海深空进军。7年时间,他只争朝夕,带领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
点评:黄大年的逝世是中国科技界的一大损失。习近平在指示中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当年一回国,黄大年就被国家选为“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是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下设的第9个项目。黄大年一方面协助国土资源部完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担任项目直接负责人,从一名尖端科技研发科学家变身为一个大国的战略科学家。2016年6月28日,“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通过评审验收,专家组最终结论是:项目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山东发现国内有史以来最大金矿
事件:3月28日,山东黄金集团在北京召开三山岛矿区西岭金矿探矿成果发布会,向社会公开发布山东省发现一个世界级的巨型单体金矿床,该矿床矿体走向长度超过2000米,单矿体局部厚度67米,目前已探获黄金金属量382.58吨,平均品位4.52克/吨。该成果已于2017年3月8日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备案,正式转入勘探阶段,通过钻孔加密施工,预计两年后可累计提交金资源量550吨以上,潜在经济价值可达1500多亿元,将成为国内有记载以来黄金史上最大的单体金矿床。
点评:胶西北莱州-招远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黄金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为世界上少有的特大型金矿富集区。这里金矿密集分布、矿床规模巨大,并以玲珑-焦家式金矿床类型享誉全球,目前已是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该金矿床的成功发现与评价,不仅充实了山东黄金战略资源储备,而且与山东黄金集团多个金矿床处于同一区域,更有利于资源整体开发布局和综合利用,将产生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西岭金矿床的发现开创了我国岩金深部探矿的先河,推动了深部成矿理论研究和深部勘查技术的进步,不仅对胶西北金矿集区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我国深部找矿工作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和借鉴的范本。
我国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下水
事件:记者4月28日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获悉,中海油旗下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自主投资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2”在大连成功出坞下水。“海洋石油982”型长104.5米,型宽70.5米,型高37.55米,甲板可变载荷5000吨,最大作业水深1500米,最大钻井深度9144米。平台出坞下水后将靠泊在港池码头,继续开展下阶段的机械完工、设备调试和试运转工作,完成推进器水下安装、倾斜试验和出海试航等项目。
点评:“海洋石油982”是按照国际最高标准建造,满足国际海洋钻探的最新规范要求。尤其是平台配置强大的电站和推进系统,采用最先进的闭环电力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具有超强抗风能力,更加适合在南海等热带台风多发深水海域进行钻探作业。“海洋石油982”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深水钻井高端装备规模化、全系列作业能力形成。
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
事件:5月10日起,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米~277米的可燃冰矿藏开采出天然气,并试气点火。5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发来贺电,热烈庆祝我国成功在南海完成可燃冰的试验开采工作。截至7月9日14时52分,试开采连续试气点火60天,累计产气量超过30万立方米,平均日产5000立方米以上,最高产量达3.5万立方米/天,甲烷含量最高达99.5%。此次试采必须要点赞的是试采作业最重要的“大国重器”——我国最新研制成功世界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钻井平台“蓝鲸一号”,这个净重超过43000吨、37层楼高的庞然大物今年2月刚“诞生”,就从中国烟台起航,于3月28日抵达神狐海域实施试采。“蓝鲸一号”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双井架半潜式钻井平台,可适用于全球任何深海作业。
点评:这一成果对促进我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甚至对改变世界能源供应格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第一个实现稳定开采海洋超级能源的国家。此次南海试采,实现了我国可燃冰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完全自主创新,实现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在试采作业中,大量国产化装备成功投入应用,充分表明“中国造”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下转2版) (上接1版)
四大油企垄断油气矿权局面打破
事件:5月中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部署了八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一是完善并有序放开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提升资源接续保障能力;二是完善油气进出口管理体制,提升国际国内资源利用能力和市场风险防范能力;三是改革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提升集约输送和公平服务能力;四是深化下游竞争性环节改革,提升优质油气产品生产供应能力;五是改革油气产品定价机制,有效释放竞争性环节市场活力;六是深化国有油气企业改革,充分释放骨干油气企业活力;七是完善油气储备体系,提升油气战略安全保障供应能力;八是建立健全油气安全环保体系,提升全产业链安全清洁运营能力。《意见》明确了深化油气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其中核心要点涉及放开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推进国有油企干线管道独立、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油企发展股权多元化和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等。
点评:这意味着油改的大方向已定,但具体落实还要看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商务部等相关部委的配套政策。目前中国油气市场上的确存在很多限制和规范,很难指望一步就完全放开。不过,鼓励油企发展股权多元化和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的确是一项市场经济条件下变革性的重大举措,意味着国内四家油企垄断矿权的局面被正式打破。过去,四家油企只需登记就能取得矿权,缺乏竞争机制,而改革后将通过市场竞争方式获得矿权,其他符合国家政策条件的企业也可参与。
“海洋地质十号”调查船下水
事件:6月28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在广东东莞成功出坞下水。“海洋地质十号”是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水文环境等多功能调查手段为一体的综合地质调查船。船身总长75.8米、宽15.4米、深7.6米,结构吃水5.2米,排水量约3400吨,续航力8000海里,定员58人。
点评:海洋地质调查工作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提升海洋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海洋地质调查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中国地质调查局装备一流、提升海洋地质调查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洋地质十号”的建造是海保配套装备项目的重要内容,它的成功建造填补了全国小吨位大深度海洋地质钻探船的空白,丰富了我国海洋地质调查技术体系,提升了我国重点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能力,加快了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同时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大洋钻探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全面清理
事件:7月5日,国土资源部印发《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核心是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对行政区域内各类保护区矿业权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分类梳理、系统分析,目的是为保护区内矿业权分类处置奠定基础。此次中央对环境生态问题问责,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罕见。随后,国土资源部下发了《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工作方案》,在对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进行核查清理的同时,严禁新矿权进入自然保护区。与此同时,河南、湖南、青海、内蒙古、广西、宁夏等省(区)也纷纷出台文件,严禁新矿权进入自然保护区,已设立的矿权也要全部退出。
点评:由于部分省级自然保护区边界模糊,没有明确的范围边界矢量数据,并且环境管理混乱,自然保护区与矿业权设立时间先后不一,很多自然保护区内矿山探采许可证的取得时间大多早于自然保护区设立时间,相关部门在环保问题整改时又多采取“一刀切”的措施,导致矿权退出时矿权人无法获取有效赔偿。尽管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规定,对自然保护区设立之前已存在的,以及自然保护区设立之后各项手续完备且已征得保护区主管部门同意设立的探矿权、采矿权和取水权,要分类提出差别化的补偿和退出方案。但是目前国家尚未有明确具体的、可实施的资金赔偿举措,只有部分省市区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了象征性的赔偿措施。矿业权退出有其复杂性、艰巨性,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系统完善的矿业权退出“路线图”,在合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好国家生态安全的同时,也要保障探矿人的合法权益,给矿权人和投资者一个合理的说法,而不是单纯的“一刀切”。
“地质云1.0”正式上线
事件:11月6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全国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暨“地质云1.0”发布视频会议,宣布我国地质调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地质云1.0”正式上线服务。正式发布的《地质调查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地质调查信息化的目标和任务。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国家地质数据库体系和地质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了较为成熟的数字地质填图技术方法理论体系。
点评:随着地质调查数字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范围的逐年扩大,我国积累的地质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但是,受数据格式、数据权限、数据存放地以及观念制约,即使同一个单位的人要想获得自己所需的数据,往往都要费一番周折,不同单位间数据获取难度则更大。地质云的成功研发,使以前存放在各地的数据在云中实现了互联互通,数据“跑”起来,数据鸿沟、数据孤岛现象也随之消除。人们只需注册成为“地质云1.0”的用户,就可以在云中漫步,上传、下载、管理自己权限下的数据,和其他用户分享各自的成果。“地质云1.0”的成功研发,为地质工作从调查到最终产品的形成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地质云1.0”上线运行,标志着中国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正式进入云时代。
特朗普访华35亿美元煤化工大单落户榆林
事件:11月9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共同见证下,兖矿集团董事长李希勇和空气产品公司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葛思民签署协议,双方将投资35亿美元在陕西省榆林市建设一座煤制合成气生产设施。该协议的签署是此次美方访华期间双方经贸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根据协议,美国空气产品公司拟投资35亿美元(约230亿元人民币),与兖矿集团合作建设一期后续项目。根据协议,空气产品公司和兖矿集团子公司陕西未来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西未来能源”)计划成立一家由空气产品公司持有多数股份的合资公司,来建设、管理和运营一整套空分、气化和合成气净化系统,为陕西未来能源工厂供气。这些空分预计每天生产约4万吨氧气以支持产能为每小时250万标立的合成气的生产。在与空气产品公司签订的一项长期现场供气合同下,陕西未来能源将提供煤炭、蒸汽和电力,并获得合成气。
点评:我国煤化工项目大多规划在富煤的西部缺水地区,这样的设计从一开始就遭到各方质疑。以往项目水资源论证和环评较为粗放,地方政府甚至以一定配水额度吸引企业落户,如今越来越多的欲落户项目,却因当地水资源被其他项目所占而无法成行。这个矛盾在规划煤化工项目集聚区的陕西省榆林市更为尖锐,曾经一个几百万吨的煤制油项目欲落户榆林市的一个县,但因为用水指标达不到这么大规模,最终县政府将所有煤化工用水指标全给了该项目,才最终成行。实际上,本次兖矿集团与空气产品公司在两国元首的见证下签署合作协议,除了政治意涵,获取地方政府在资源配置上更大的支持,或许是企业最真实的目的。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正式成立
事件:11月28日,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华集团”)合并重组成的新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能源集团”)在京正式成立。重组后公司的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拥有33万名员工。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火力发电生产、可再生能源发电生产和最大煤制油、煤化工公司。进行重组的两家企业在煤炭、电力、交通等领域均有业务重合,而实现煤电联营,构建煤电一体化,一直被认为是解决目前中国煤电矛盾的重要举措。神华集团是中国第一大煤炭企业,业务以煤为基础,拥有完整的产业链,被业内称为中国最赚钱的煤企。国电集团则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其为综合性电力集团,以发电为主,主要从事电源的开发、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
点评:神华和国电重组成立国家能源集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践行“四个能源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能源工业的高度重视,饱含着国家和人民对能源事业发展的殷切希望。新公司的成立,为我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能源集团迈出关键第一步,是近年来央企规模最大的一次重组,有利于理顺煤电关系、实现煤电一体化发展,提升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有利于缓解当前存在的同质化发展、资源分散等突出问题,推动企业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更为合理的行业发展新格局。
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成立
事件:11月30日,2017中国矿业全产业链大会暨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相关委办、国土资源部、工信部、科技部有关领导,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30多位院士,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五矿集团、中铝集团、中国黄金集团、鞍钢集团、紫金矿业等矿产资源开发和材料应用领域的1000多家单位、2000多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点评:这是矿业领域的一件大盛事。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联盟是以企业、事业、院校和科研单位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型组织,是联盟成员各方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无缝链接平台,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载体之一。旨在链接各种资源,打破各种壁垒,调动各方积极性,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构建产学研相互促进的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促进矿产资源产业与材料产业合作,提升联盟单位行业竞争力,推动我国矿产资源产业与材料产业全产业链的产业结构优化和整体协调发展,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中国发现世界最大砾岩油田
事件: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11月30日宣布,经过十余年勘探攻关,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10亿吨级砾岩油田。中石油表示,这一10亿吨级油田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砾岩油田,其三级石油地质储量12.4亿吨,其中探明储量5.2亿吨。这也是继2016年中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发现17亿吨级油气田顺北油田后,中国最大的油气发现。据了解,玛湖地区的环烷基原油属于世界原油中的稀缺资源,这种油可加工生产出国内独有的大比重煤油、超低温润滑油,是航天和国防急需的稀缺资源。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8(第二十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8年9月20~22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点评:全球目前只有中国、美国和委内瑞拉等国家拥有环烷基原油资源。所以,这一次的发现可谓意义不小。这些年,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出现油田老化现象。作为中国石油最主要支柱之一的玉门油田已经宣告枯竭;中国石油工业的旗帜和标杆——大庆油田的产量已经从年产5500万吨的历史高点滑落至年产4500万吨。克拉玛依油田也是典型的老油田,这一次勘探的发现,可以说是老油田开出“新花”来,这一新发现让再造一个克拉玛依油田成为现实。(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