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海外投资项目审批或收紧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出处:中华工商时报 时间:2013-11-08

    在刚刚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本来应该忙着给中国公司介绍投资项目的一位咨询公司总裁却并不着急展示项目,因为他往日的大客户——资源类大型中国国企——收到了来自政府的指示:资源类海外投资项目重“质”不重“量”,将会收紧海外项目的审批。

      来自中外商桥咨询服务公司的总裁和创始人古柏透露,在矿业大会期间,他和数家大型矿业企业海外部门负责人接触后发现,这些大型企业正在审视过去的投资成果,而非急于开展新的项目。

      “向中铝介绍非洲铁矿项目,但得到的回应是由于担心不能获批,所以暂不考虑新项目,”接近中铝人士表示,并暗示过去项目的投资表现可能会影响新项目的审批。

      古柏说,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最高决策层对资源类海外投资有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企业在过去的5到7年去非洲、澳洲和南美投资,但很多投资并非如想象般成功,”古柏说这些项目都非常引人注目,所以对业内人士而言,项目的好坏一目了然。

      据他总结,问题主要出现在3个方面:有些项目价格比市场价格要高,有些长期无法进入生产阶段,还有些项目在和当地人合作过程中出现问题。

      从这些教训中吸取经验是中国向海外投资第二阶段的重点。“过去外国人来中国,告诉中国人有哪些项目,这是第一阶段的模式,”古柏说,随着中国公司设定了新目标和新策略,他介绍项目的模式也要跟着改变。

      “政府将会对已有的项目重新审视,指标包括金融回报,项目进展,以及在当地口碑,”古柏预计政府将会制定关于海外投资的第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价标准,而非仅关注收支是否平衡,“政府将会考察国企掌门人的海外投资决策。”

      但古柏并不认为将会停止对资源类项目的融资。“银行在提供贷款的时候会更加严格地审核,但停止融资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认为融资的架构不会发生改变。”       实际上发生在中国的变化并非特例。安永全球采矿和金属业主管合伙人麦克-艾列特日前表示,大型全球采矿企业都在致力于提高资本管理能力。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11月3日的国际矿业大会开幕式上表示:虽然当前全球矿业还处在深度调整期,但从长期来看,新一轮矿业发展的“超级周期”仍在持续。

      “国际矿业界应把握发展趋势,坚定发展信心,持续加强资本、人才、科技等基础性投入,努力破解制约矿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推动矿业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姜大明说。

      根据安永的最新数据,2013年前九个月中,中国是全球采矿和金属资产的主要买家,以价值衡量占交易总额的8%。但如果与中国资源的对外依存度相匹配,8%尚有不足。以铁矿石为例,根据国土资源部《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3)》,2012年中国进口铁矿石7.44亿吨,同比增长8.4%,对外依存度为58.7%。(时洁)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 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中国矿业谋求绿色发展

来源:国际商报 出处:国际商报 时间:2013-11-08

  山东黄金集团提出“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求矿山绿化率超过40%;大同煤矿集团关闭一座年产120万吨的煤矿,再投资4.6亿将其建成国家矿山公园……

      日前,在天津举行的“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中国的各类矿企汇聚一堂,纷纷交流绿色发展的经验和探索,“绿色矿业”成为大会的重要主题。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既是资源消费大国,也是资源生产大国。据统计,目前中国有10万座矿山,矿业的总产值数万亿。

      源源不断的矿产开发,是中国这列经济列车30年来高速前进的重要动力。

      但中国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矿企环保观念淡薄、开采技术落后、经营不规范,累积了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矿坑裸露,矿渣遍地,矿区排放的黑烟废水污染空气和土壤。

      粗放的开采模式也使资源并不富有的中国雪上加霜。不少矿产的剩余开采年限只有几十年,中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中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2中国矿产资源报告》称,中国石油、铁矿石、铜、钾肥、铝的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56.7%、56.4%、71.4%、51.5%、61.5%。

      环境和资源的双重压力,逼迫中国矿业做出改变。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说,中国必须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大力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事实上,早在2008年,中国颁布实施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就提出“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到2020年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建立”的总体目标。

      目前,中国已启动了首批4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确定了459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

      同时,中国探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副司长许大纯说,国家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成绩突出的项目和企业进行奖励,三年来,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95.22亿元。

      中国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绿色矿山建设法规。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鞠建华说,自浙江省率先制订了绿色矿山建设管理办法后,内蒙古、广西、福建、安徽等地也出台了类似法规,将绿色矿山建设作为申请矿业权的一个前提条件。

      如今,建设绿色矿业,正在成为很多中国矿企的自觉行动。中国黄金集团副总经理杜海青说,该集团加大了矿山安全环保的资金投入,近3年累计投入24亿元,集团生产安全事故已下降80%,有23家子公司进入国家级绿色标准企业。

      作为与新中国同龄的煤炭企业,大同煤矿集团正实现绿色转身。集团董事长张有喜说,公司依托大同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预计“十二五”风电装机将达到100万千瓦,2020年将建成1000兆瓦的光伏发电基地。

      绿色矿山建设既保护了环境,也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云南驰宏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青说,公司近年来运用膏体充填技术充填膏体82万立方,既消化了冶炼废渣,节约占地70多亩,同时使回采率提高3%,每年多回采矿石1.6万吨,创造经济效益2亿多元。(张泽伟 徐岳)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 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王燕国:民企是中国参与国际矿业合作重要力量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3-11-07

      民营经济,是中国参与国际矿业合作的活跃力量,也是一支重要力量。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召开前夕,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常务副会长王燕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的观点。

  王燕国说,今年9月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 2012年,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较2011年下降17%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87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7.6%,首次成为世界三大对外投资国之一。其中,非公企业与民营企业投资总额的比重占到了45%,而这个比重在2008年时只有14%,2010年也只有29%。这就是说,在4年时间内,非公企业与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总额增长了3.2倍,其活跃程度今非昔比;从境外退出登录企业数量看,国内13500家投资者在境外共退出登录了2.2万家企业,其中,国有企业的境外退出登录量只有10%左右。非公企业和民营企业,已成为境外退出登录企业的主力;从投资规模看,2012年,仅中国民企500强在境外就投资了730多个项目,投资总额达到了160亿美元,接近全国对外直接投资的20%。在国际合作中,非公企业和民营企业已摆脱了小打小闹的模式。其中,华为、万向、吉利、新希望、三一、万达等,已成为重要国际合作项目的参与者。

  王燕国指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组织模式、投资模式和合作方式日趋多样化,根据项目特点、自身条件或出于优势互补、分散风险等,先后探索了与国有地勘单位合作、与国有企业强强联合、民营企业抱团、借助私募股权基金等多种“走出去”的模式;先后形成了与境外初级勘探公司深度合作、与各种中介互补合作、与国外公司合作、参股并购形成股权合作等多种合作模式;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投资模式,形成了资源产业链整合、跨国收购兼并、矿产风险勘查、承接工程和技术换资源、特许经营以及“工业园区”等矿业领域的国际投资模式。此外,在国际合作中,民营企业先后采用了融资买矿和原料包销、产品分成协议(PSA)和利润分成协议等权益价值实现模式。(于德福)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2014年中国矿联谋划干好十件大事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3-11-07

      “中国矿业联合会年会暨五届三次理事会日前在天津举行。会上,中国矿联全面梳理了2013年工作,介绍了2014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并听取了会员单位对中国矿联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全国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原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国矿联名誉会长朱训出席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王家华向主席团主席、常务理事单位征求意见,并表示拟在2014年谋划干好十件大事,即:开展中国矿业企业百强排序、筹建中国矿业产业基金、在央视推出“寻找最美矿山”栏目继续推进绿色矿山和谐矿区建设、探索在会员内建立矿业装备租赁模式、建立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标准体系并进入实践、推动境外勘查合资格人制度在中国发展、实施国内外商业性矿产勘查开发项目推介咨询及要素配置、改造中国矿业网、建设矿业商业性信息平台、培育北京国际矿业能源要素港、筹建中国矿业大厦等。

  中国矿业联合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先达作了2013年工作报告。报告主要从调研矿业发展重大问题、夯实矿业“走出去”国际化发展政策基础、凝聚企业共识,促进矿业发展、倡导先进行业文化,建设矿业精神家园等方面通报了中国矿联在2013年主要工作及中国矿业联合会分支机构今年的工作重点。

  据介绍,2013年,中国矿联按照徐绍史会长“开源、节流、布局”六字方针,深入研究矿业发展重大问题,大力推进建设绿色矿山和谐矿区,探索建立国际矿业金融改革示范基地,拓展矿业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挥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为矿业行业、矿山企业、政府管理作好服务。

  来自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各省国土资源厅、地矿局,中央地勘单位,各省(区、市)矿业联合会(协会)的负责人,以及中国矿业联合会第五届理事会主席团主席、常务理事、理事、有关会员单位代表,高级资政委员会负责人,各分会、专业委员会,有关矿山企业及地勘单位的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了会议。(张立、杨秋玲)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3(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3年11月2 -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公益先行,发动地质找矿的引擎
——来自中国地质找矿进展专题论坛的报道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3-11-07

      “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这是2010年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地质找矿新机制的核心内容。新机制着力构建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多元化投资平台,充分发挥地质勘查单位和矿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地质找矿市场。

  要贯彻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公益先行”是第一步;要想使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成效,就必须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作为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者,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来在基础地质调查方面有哪些新进展?下一步计划如何实施?在战略性矿产勘查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2014年在地质矿产调查评价方面将有哪些部署?为了寻求答案,中国地质调查局在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举办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新进展——中国地质找矿进展”专题论坛,被代表与记者们抢占得座无虚席。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地质调查局充分发挥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加强基础性地质工作,引导拉动后续商业性勘查跟进,促进了找矿突破。他们将全面保障和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为第一要务,发动了地质找矿的引擎。

  基础地调工作程度大幅提高

  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主要部署在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经济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和重大地质问题区等几大区域。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完成1∶5万区调21万平方千米,全国累计完成283万平方千米 ,占陆地面积的29.5%;完成1∶25万区域重力24万平方千米,全国累计完成548万平方千米,占陆域国土面积57.1%。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青海祁漫塔格等整装勘查区1∶5万重力和激电等综合物探工作,完成辽宁鞍山-本溪铁矿等整装勘查区1∶5万重力约2万平方千米。”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副主任肖桂义说。

  据他介绍,2013年,我国完成了各类航空物探51万测线千米,首次开展了陆域航空重力调查和时间域直升机航空电磁调查工作;完成了东天山、大兴安岭、冈底斯、班公湖-怒江等重要成矿带1∶25万区域化探13万平方千米,累计完成633万平方千米,占陆域面积的66%;在大兴安岭、东天山和班公湖-怒江等成矿带开展1∶5万化探示范约9352平方千米。

  “在部署安排时,我们以重点成矿区带为重点,优先安排整装勘查区。主要任务就是查明区域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背景,圈定找矿有利地段,发现矿化线索,为找矿指明方向。”肖桂义说。

  记者还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基础性地质工作的目标是完成全国重要成矿带1∶25万航磁、重力、区化和区调修测工作,基本完成全国重点找矿远景区1︰5万区调、航磁和遥感调查,并在今年基本完成整装勘查区的1∶5万基础地质调查部署。

  支撑地质找矿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力加强成矿带1∶5万区调工作,近3年完成1∶5万区调63万平方千米,重要成矿带工作程度提高了17%,在地层、岩石、构造等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提交了一批高质量的图件。为服务找矿,该局还加强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新的矿(化)点和找矿线索的发现以及重要成矿地质要素的填绘。

  “2013年,区调新发现590余处矿(化)点,查明区域地质特征和找矿背景新发现物探4126处、查证物探异常218处、见矿物探异常42处,新圈定化探综合异常309处、查证化探异常56处、见矿化探异常数十处。”肖桂义如是介绍。

  区调方面,他们在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发现矿(化)点32处;在日土-弗野、多不杂-青草山等远景区及其外围新发现很多矿(化)点,证明班怒中西段为连续的岩浆弧成矿带,潜力巨大;在柴达木盆地周缘成矿带发现矿(化)点63处,其中铜多金属矿(化)点24处。

  物探方面,他们在新疆东戈壁地区通过1∶5万综合物探调查,圈定出了4个找矿靶区,结合靶区1∶1万重力和激电工作,推断出2处重点找矿区,经工程验证发现较好的矿体。

  同时,中国地质调查局开展的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工作以及对区域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也为找矿指明了方向。

  根据最新的区调资料,2013年,该局重新建立了21个重要成矿带区域地质构造格架,编制了岩石地层时空结构表和岩浆岩时空结构表,建立了地层系统和岩浆演化序列;修编完成了21个成矿带地质图、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系列图和遥感解译图等,实现了基础地质数据的及时持续更新。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该局计划完成32个省级区域地质志修编和系列图件编制,开展主要造山带和全国地质志的编制,完成全国地质遗迹调查和保护规划研究。

  三维地质调查试点进展顺利

  地质调查由二维转变为三维,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实现地质调查工作从单一走向综合、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意义。

  2012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分层次部署了不同类型的三维地质调查试点项目,目前已取得实质性成果。

  “三维试点部署的重点分为五个方面,地壳结构地区、盆地地区、重要成矿带、重要经济区、环境脆弱区。”肖桂义介绍。

  通过开展三维试点部署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总结出了三维地质调查总体工作流程,初步摸索出三维地质建模思路。

  据他介绍,三维地质建模思路是根据已知基础地质概况形成一个地质概念的模型,进行初始构建地质模型,经钻探验证后形成最终的地质结构模型;同时,根据已有资料构建初始地球物理模型。地球物理模型和地质结构模型相结合构建出三维信息,从而建立三维地质信息服务系统。

  目前,试点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相山火山盆地,他们根据1∶5万填图和地球物理资料初步构建了的3D地质概念模型;在克拉玛依后山地区,根据1∶25万地表填图资料和地球物理剖面资料,初步构建了白碱滩盆山结合部三维地质模型……

  “三维地质建模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肖桂义最后补充道,现在正是推进基础地质调查迈入“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到综合、从二维到三维”的新阶段。

  科技领域国际合作有新进展

  从建局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一直重视地质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该局围绕资源、环境两条主线,以重大问题的解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核心,分区域、有重点、序缓急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副主任连云长介绍,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是区域的地质编图、系列地质图件的编制、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调查研究、地质调查和资源评价方法技术、地球化学填图、地下水勘查、地质灾害治理与研究、海洋调查和海岸带研究、地学信息技术、月球地质等方面。截至目前,该局已经和国外近50个国家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

  据他介绍,在这次矿业大会上,该局还会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苏丹、塞尔维亚等国家的相关部门签署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国际合作项目也取得了新进展。据初步统计,中国地调局目前已经完成和正在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将近100项,其中,正在开展的有50项左右。通过中外专家的共同努力,这些项目无论是在数据采集、合作研究、成果论文发表还是社会化服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

  截至目前,该局已收集各类境外矿产资料超过10000份,自编和合作编制了系列基础地质矿产图件100多幅、区域成矿规律图件200多幅、地球化学图件300多幅、遥感解译图件500多幅……

  连云长还介绍,2004年以来,该局承办了十余次援外地矿官员研修班,培训了来自亚非拉77个国家的400多名官员。今年,他们承办了技术培训班3期,招收了来自十几个国家的64名学员。

  他还表示,下一步国际合作的重点是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方法技术、覆盖区和深度找矿方法技术、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方法技术以及区域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型的国际合作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治理研究及地质灾害的风险管理、应急体系间隙和生态管护领域的国际合作。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稳步推进

  2010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组织实施了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果、新突破。

  在系统总结分析国家重大需求基础上,国土资源部研究决定,2013年至2020年继续开展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工作。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副主任伍光英介绍,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将重点部署九大任务: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能源资源调查评价,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老矿山深部与外围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重要经济区、城市群等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地质调查科技支撑与国际合作,海洋基础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与资料服务。

  “目标是用8年到10年时间,大幅提高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提升基础地质工作支撑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地质找矿突破,保障地质环境安全。”他表示。

  在本次国际矿业大会上,他重点介绍了2014年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工作的总体部署。

  据透露,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以重点成矿区带为单元,按整装勘查区、找矿远景区和成矿区带3个层次,统筹部署区域地物化遥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工作;将以塔里木、青藏(羌塘)等大型盆地等为单元,主要开展油气资源基础地质调查与综合调查评价;将开展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的页岩气调查评价及页岩气有利区块优选与技术攻关……

  基础地质信息服务范围扩大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信息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主要职责之一。

  为了更好地发挥基础地质信息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基础地质信息的服务范围,在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制作了一批公众版地质图系列,向社会公开发布。

  这批公众版地质图系列包括1∶50万、1∶20万、1∶25万地质图,1∶25万地质建造构造图,1∶20万水文地质图以及对应的空间数据库等。

  记者了解到,这些地质图保留了原图件中全部重要的基础地质信息,数据精度与原比例尺精度一致,使用者可以方便获得图形矢量数据和地质要素的属性信息。用户可登录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或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进行查询和浏览;也可持有效身份证明,到全国地质资料馆索取用于直接打印的栅格地质图和包含矢量数据的空间数据库。

  此外,为了更好地为全国整装勘查区地质调查工作提供服务,中国地质调查局还集中制作了一些专题服务产品,包括全国整装勘查区地质资料目录、全国整装勘查区地学文献目录及全文数据库、全国整装勘查区重要地质钻孔目录。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工作,加快在互联网发布地质调查成果的进程,逐步制作公开版物探、化探资料,以及环境地质图、生态地质图等。”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副主任陈辉如是介绍。(张立)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3(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3年11月2 -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做好“节流”文章 助推生态文明
——来自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
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论坛的报道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国土资源报 时间:2013-11-07

      近几年来,随着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持续升温,有关这方面的论坛自然成为了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的热门论坛之一。自上届大会首次开辟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论坛之后,本届国际矿业大会上再次保留了这一重点“栏目”。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成功与否与先进适用技术息息相关。近几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鼓励、支持矿山企业创新和应用先进技术,尤其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的指导引领下,许多科研单位和矿山企业研发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论坛主持人、中国国土资源研究院院长姚华军开门见山地说,“借助这个论坛,相互交流先进技术,并推广有关经验和做法,对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将起到重要意义。”

  节约资源势在必行

  “中国之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不单单是为了应对特殊资源国情和特定发展阶段对资源供应提出的挑战,还基于环境保护、经济升级的综合考虑。”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副司长许大纯表示。

  矿产资源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推进,资源需求集中释放,刚性上升,而资源供给则刚性制约,尤其是人均资源少、优质资源不足,人均探明矿产资源储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8%,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矿多等资源国情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就铁矿石而言,中国是世界第四大铁矿资源国,但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其存在的问题就在于铁矿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中国探明铁矿资源储量高达744亿吨,但是资源条件先天不足,存在“贫、细、杂、散”的特点。贫铁矿占97%以上,平均品位仅33%;矿物结晶粒度细,复杂难选;多组分伴生矿多,综合利用难度大;中小型矿床多,分布相对分散,从而制约了开发利用的规模。

  “产生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我国铁矿资源贫矿多,且对贫铁矿开发利用技术及管理模式缺乏系统研究和突破性创新,没有解决好大规模工业利用的问题。”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邵安林说,“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资源矛盾更加突出,推进铁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基本国情不可改变、发展阶段不可逾越、生态文明必须推进的现实,决定了我们不能再走过度消耗资源的老路,必须高扬节约集约旗帜,走出一条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路。”许大纯说。

  而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高瞻远瞩,及时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新格局,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节约资源作为保护环境的根本之策。可以说,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宏观背景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无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节约资源是保护环境的根本之策,也是推动经济升级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要求。许大纯认为,要努力实现2020年的各项发展目标,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的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客观要求,到2015年,我国能源产出率1.47万元/吨标准煤,比2010年提高18.5%;矿产资源总回收率40%,比2010年提高5%;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45%,比2010年提高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1.26亿吨 ,比2010年提高93.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2%,比2010年提高 3%。这些都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同时,节约资源还是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迫切要求。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要求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强化企业责任意识;加强市场供需趋势研判和信息引导,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以及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加强政策协调,形成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

  “钢铁、水泥、电解铝等是重点,这些产业都与资源开发利用紧密相关,因此要加强开发环节的节约与综合利用,淘汰落后产能。”许大纯说。

  激励约束机制愈益健全

  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中国政府根据特殊资源国情、特殊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几年来,国土资源部作为矿产资源主管部门,按照“创新公共服务,强化监督管理,以 ‘摸情况、建标准、推技术、抓落实’为主线,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内生动力”的总体思路,在财政部门、行业协会、矿山企业等的大力支持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综合运用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措施,不断健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开创了新局面。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调动和增强矿山企业积极性,是我国近几年来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领域的重头戏。2010年,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并启动建设了首批40个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对“三率”水平较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1045家矿山企业进行了奖励,对节约与综合利用的408个重点工程进行了支持。3年来,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95.22亿元。同时,国土资源部规范补偿费征收,严格确定开采回采率系数,规范确定矿产品计征销售收入,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与开采回采率系数挂钩,充分发挥开采回采率系数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这是矿业领域经济激励的一次重要尝试,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极大地促进了矿山企业开展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积极性。”许大纯介绍说,为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的监督管理,提高中央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开展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以奖代补奖励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明确了评价对象、评价指标及标准、评价程序。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积极效应。几年来,获得专项奖励的704家矿山企业通过积极改进技术、工艺,大大提高了“三率”水平,由此增加销售收入近2000亿元;实施的408个示范工程,带动企业投资近500亿元,带来巨大的示范效应,提高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盘活了一批资源储量。

  而技术层面的政策也在不断加大。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通知》,加大了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的矿山,国土资源部将授予荣誉称号,各省(区、市)矿产资源补偿费保护项目补助经费及有关专项对使用先进适用技术的优先安排。同时,依法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对节约与综合利用资源的依法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加强相关政策支持;将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取得成效列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考核内容。

  国土资源部还分两批发布了99项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目录,介绍了先进技术推广重点领域、适用范围、基本原理、技术指标、典型案例,供矿山企业参考借鉴;发布实施了重要矿产“三率”指标要求,明确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红线,将“ 三率”指标作为矿山设计和开发方案编制的依据,以及矿业权审批和采矿权年检的重要标准。

  “我们制定的‘三率’指标十分科学合理,70%~80%左右的企业能够达到,10%~20%左右的企业通过努力能够达到,10%~15%左右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才能达到,整改不达标率的及时淘汰。”许大纯说,“2013年,我们开展了油气、铁、铜、铅、锌、萤石、稀土和钾盐等9个矿种的‘三率’指标研究,目前正在征求意见,计划年底前发布实施,争取用2年~3年时间,建立起重要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标准体系。”

  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了矿产“三率”水平的提高。鞍钢矿业公司的鞍山式含碳酸盐铁矿石高效浮选技术研究被列为国家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后,通过分步浮选工艺,解决了含碳酸盐赤铁矿难以分选的问题,为国内大量含碳酸铁难选矿石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鞍钢每年入选碳酸铁矿石200万吨,创效2.34亿元。

  “我国铁矿资源中低品位矿和极贫矿数量巨大,过去都作为岩石舍弃。近年来,我们研发了预选工艺和干选工艺,每年回收利用低品位矿和极贫矿1200多万吨,相当于一座大型铁矿山的产量。”邵安林说。

  湖北三鑫金铜股份公司从地质、采矿、选矿和销售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改进采选技术及工艺,有效提高了技术经济指标和“三率”水平,促进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该公司副总经理刘成平说,公司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已形成了先进成熟的采选技术和管理经验,“三率”指标比初步设计指标大幅提高,回采率提高6%,贫化率降低6%,金、铜选矿回收率分别提高5%和2%,在全国同类矿山处于领先水平,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土资源部还不断创新管理措施,建立了采矿权年检网上报备系统和矿产督察网上报备系统。为夯实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基础,国土资源部还开展了石油、煤炭、铁、铜、铅锌、金、钾盐等22个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全面掌握了企业基本情况、矿山储量情况、开采技术条件、采矿情况、选矿情况、尾矿及废弃物利用情况、新技术新工艺情况等,并建立了以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采选综合回收率3个单项指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2个综合指标为核心的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了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为制定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提供了基础。

  截至今年7月31日,各省(区、市)已经完成全国22种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评价的外业调查、数据审核和实地核查工作,正在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各省(区、市)已将调查数据库提交至部进行预审。据统计,此次调查的矿山企业约14000个,其中煤炭矿山约8200个,金属、非金属矿山约5700个。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开展的综合利用现状调查。通过调查,基本查明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合理开发利用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建立调查与评价数据库,夯实矿产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监管的工作基础,为健全完善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提供依据。”许大纯表示。

  8月2日,国土资源部又印发了《关于做好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写和成果验收工作的函》,目前正在组织省级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写和成果验收工作。

  为了进一步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国土资源部还强化了服务职能,通过在部门户网站开设先进技术信息共享平台、组织经验交流会和现场推广会、举办院士论坛、开设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推广专栏等形式,宣传先进技术推广政策、标准规范、工作进展和先进典型,介绍拟推广先进技术的适用范围、技术参数等基本情况,积极为产、学、研、用服务,让有需求的企业找到适用技术,让先进技术找到适用的企业,提高先进适用技术转化率和普及率。

  构建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进展还不平衡,总体情况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如何构建长效机制,确保此项工作持续健康推进,无疑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的是要建立以经济政策为重点,经济、行政、技术、法律综合的激励约束体制。按照“摸情况、建标准、推技术、抓落实”的思路,做好“三率”调查评价、标准体系完善、先进技术推广等工作;探索建立开发利用水平与矿业用地审批挂钩制度,强化既定政策的落实;积极构建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同时,要落实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的主体责任。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矿山企业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矿山企业要加大投入和人才培养,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而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要支持和鼓励骨干矿山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组建一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的创新平台,加快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与推广。

  而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强化监督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深入推进重要矿产“三率”指标建设;启用采矿权年检网上报备系统,提高年检效率和质量;建立矿产督察网上报备系统,完善矿产督察员报告制度,在大中型矿山建立“责任到人、任务到矿、定期督察”的监管体系。

  “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矿产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许大纯表示,“当前,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从标准做起,从技术入手,不断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矿山企业积极性,切实促进矿业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王琼杰)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3(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3年11月2 -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带着希望出发 满载收获回家
——湖南省代表团参加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小记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3-11-07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近几届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可以说是“铁杆的矿业大会迷”,每年都是强势出击,组织豪华阵容参加。

  本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湖南省还是“一脉相承”,继续沿袭着“厅领导带队参会”的传统。参加本届会议的湖南代表团团长,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善明告诉记者:“这次会议,湖南有近百人参加,共有46个国内的对接项目和8个国外的合作项目。”

  阵容庞大展台亮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不仅是各方交流合作、共赢发展的平台,也是各个参会单位尤其是参展单位展示形象的大舞台。享有“有色金属之乡”美誉的湖南省,这次参会人员共有90多人,分别由厅直属单位、部分市国土资源局,以及四大国有地勘单位和相关矿山企业组成,在所有与会的各省(区)代表团中,其参会人数位居前茅。

  而该省的展台也很有特点,除了继续保留着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大幅画像外,参会的省地勘局、煤田地质局、有色地勘局、核工业地质局纷纷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和实力。一项项丰硕的找矿成果,一个个辉煌成就,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展现出来,让参观的代表流连忘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姜大明等领导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湖南省的展台后,亲切地握着王善明的手说:“湖南的展台办得好,有特色!”

  “我们省对国际矿业大会历来比较重视,每次都精心组织单位参会和参展。”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科技外事处处长陈俊杰介绍说,“对本届会议,方先知厅长亲自批示,王善明副厅长亲自组织和带队。我们制订了统一方案,拨出专门资金来进行安排和部署,组织四大国有地勘单位和相关矿山企业参会。”

  有备而来收获多

  “参加每年一度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我们的想法是不仅要展示湖南的全新形象,更要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显然,对于本届大会,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提前备足了“功课”。他们带来了国内46个和国外8个矿业项目,寻求合作发展。

  “湖南本身是资源大省,特别是有色金属排在全国前列,同时湖南又是资源分布极不合理的省份,尤其是煤炭、铁矿石极度短缺,对外依存度大。我们一方面加大找矿力度,在立足国内、加大深部外围找矿同时,积极‘走出去’进行境外找矿,一方面搞好深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建设绿色矿山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曾在矿业城市分管过工交口、对矿业行业颇为熟悉的王善明说,“姜大明部长在大会开幕式上提出要加快矿业转型升级,这为全国也为湖南的矿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实际上,近几年来,湖南在建设绿色矿山、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钢铁行业的废钢渣、煤矿的煤矸石和瓦斯等废物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要提升矿业发展能力,必须立足创新,加强管理。尤其是境内开采,必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资源回采率和利用效率,把资源浪费减少到最低。王善明表示,“在矿业结构上要更加合理,将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结合好,不能出现‘断腿’。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能捕捉到更多的合作机会,以弥补我们的不足,实现矿业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改造。”

  而对湘西自治州国土资源局局长杨正存来说,参加这样的国际性矿业大会,获取了更多关于矿业发展方面的信息、政策和机会,对湘西这个贫困偏远地区实现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湘西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首批47个整装勘查区之一,全国有名的‘锰都’、‘钒海’,还有大量的铅锌矿和页岩气资源。尤其是铅锌矿,现有资源量1407万吨,远景储量将突破2000万吨。大型铅锌矿的发现,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在2011年全国5大地质找矿成果中排名第二,在2012年中国地调局10大找矿成果位居第一位。页岩气共有4个区块,占全国的1/6。”杨正存话锋一转,“对湘西来说,希望在矿,危险也在矿。多年来,矿业经济在当地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到1/3和1/2,如果矿业开发利用不好,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对生态资源原本很好的湘西来说,将是最大的损失。我们利用参加大会的机会,能多了解国际上的矿业经济形势、发展方向,及相关政策法律,然后更好地开发利用好矿产资源,走出一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矿业经济之路。”

  “湘西地区是全国14个贫困连片区,加强地质找矿、开发,保护好矿产资源,真正让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也是扶贫工作在矿业领域的生动实践。”杨正存说。

  捕捉信息寻机会

  而对来参会的诸多地勘单位来说,参加会议的更直接目的则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合作发展信息和机会。

  以地矿、有色、煤田、核工业为主的四大国有地勘单位,是湖南省地质找矿的主力军,也是“走出去”进行境外发展的中流砥柱。其下属的许多地质队来前来参会,而且还都留下了单位宣传画册和名片,以便让更多的国内外同行了解和认识他们。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对这次会议给予了高度重视,局长林中湘亲自带领相关单位的领导前来参加。他告诉记者,参加这样的国际性会议,对开拓地勘单位视野、掌握国际矿业形势尤其是全球的地质勘查领域的新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该局是湖南省页岩气勘探研究的主要单位,也是“气化湖南”的“排头兵”。林中湘说,国际上尤其是美国对页岩气炒得很热,发展也很快,但中国特别是湖南地质条件复杂,必须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基础调查工作,掌握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当前,湖南页岩气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机械装备和核心技术还不过关,造成页岩气成本高,不利于产业化发展;二是地质基础资料没有完全掌握,需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三是国家与地方还缺乏有效衔接,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包括管网建设尚没有有机结合,必须整合央企的资金、国外的技术、科研单位的理论研究、地勘单位的人才等各方面的优势,不能简单一味地引进设备和技术。

  “参加这样的大会,尤其是聆听了有关页岩气方面的论坛,对掌握全球页岩气的发展状况、了解最新的技术、更好地开发利用页岩气很有借鉴意义,也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信息。”林中湘表示。

  实际上,跟林中湘一样,许多与会的地勘单位都是抱着这一想法而来。陈俊杰说,“参加这样的大会,为国有地勘单位‘走出去’、寻找合作伙伴、实现共赢发展提供了宽阔的平台。在上届的大会上,湖南省地勘单位达成意向和协议21项,本届可能比上届的还要多。”(王琼杰)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3(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3年11月2 -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专家认为弱增长背景将推动矿业市场稳定发展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国土资源报 时间:2013-11-06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副局长琚宜太在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矿压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言时指出,矿业具备承受投资开发风险、忍受产出效益缓慢等预期,全球经济弱增长形成的逆周期和倒逼机制,将有助于推动矿业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琚宜太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呈现出“软复苏”、“弱增长”状态。受其影响,矿业投资增速下降,矿业股市趋于低迷,主要矿产品价格呈现出高位下行的震荡走势。尽管世界经济处在弱增长的阶段,但矿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矿业市场向好、矿业投资增长的趋势仍将持续,应当对全球矿产资源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首先,矿产资源供求关系不平衡、不协调将长期存在。特别是在新兴经济国家,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没有改变。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化的程度与矿产资源消耗呈正相关关系,包括中国在内,矿产资源的可采储量难以满足经济持续增长需求。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必将导致对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剧,未来10~20年,对矿产品的需求仍将十分强劲,全球矿业超级周期远未结束。

  其次,矿产资源开发的行业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律,决定了矿业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将保持相对平稳。一方面,矿业经济的自身特点,加上与经济环境变化不完全同步所呈现的滞后性,容易形成“错时发展”效应,即矿业投资市场经营主体利用传导期主动进行逆调节。另一方面,弱增长导致大宗矿产品需求减少,价格深度回调,必然倒逼市场进行被动调整。两种情形交替进行,去库存化、去产能化或将主导全球矿业走势,勘探风险加大使得新的勘查开发技术的应用推广将全面展开,集中勘查、整装勘查等集约化经营开发方式必然得到高度重视和支持,矿企整合、规模投资、环保开发成为可能,超大型矿产资源的规模利用将进一步形成规模化、商业化能力。由此带来的生产成本将会相对下降,行业利润将在集约化经营下增加,矿产品价格也会随着全球矿产品供求关系的调整而提高。据预测,2015年之后很可能催生出新的矿业繁荣期。(田雪莲 陈伟)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3(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3年11月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