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价格定价机制的前世今生

  一、国际石油定价体系的历史演变

  1859年,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钻成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石油开采进入工业化时代。19世纪80年代,随着内燃机的发明,石油需求不断增大,成为重要的能源矿产。

  石油价格受到地缘政治、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整体看来,原油的定价可分为3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前的大型跨国公司定价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OPEC统一定价时期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原油期货定价时期。

  (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石油巨头掌控原油生产,主导原油定价

  1859年,世界第一口油井钻成,石油开采进入工业化时代。这一时期,大型石油公司掌握着生产、销售渠道。大型石油公司从各开采商手中收购原油,以垄断者的身份挂牌公布原油收购价。各大石油销售商在原油收购价的基础上添加原油运输费用,形成港口标价。原油的最终售价以港口标价为准。

  这一时期,西方石油巨头Exxon、Chevron、Mobile、Gulf、Texaco、Royal Shell和BP“石油七姐妹”逐渐控制了石油勘查、开采、冶炼与销售渠道。7家石油巨头于1927年在苏格兰签订《阿奇纳卡里协定》。7家石油巨头协定以原油从墨西哥湾的离岸价格加上墨西哥湾至目的地的运费进行统一定价。二战后,中东石油开发迎来热潮。7家石油巨头通过合资经营不断控制石油资源与销售渠道,保证石油价格主导权。根据学者潘宁的统计,7家石油巨头一度控制了全球82%的原油生产、65%的炼油能力和62%的石油贸易量。

  (二)1973年到1985年,OPEC组织主导石油定价

  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 OPEC)成立。OPEC组织的目的是推高石油牌价,扩大成员国的石油收益。在OPEC的引导下,各产油国通过提高参股、取消租让等方式,对石油公司进行国有化。中东国家开始与跨国石油公司争夺石油定价权。石油市场逐渐由欧佩克成员国主导。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OPEC成员国大幅度削减原油生产,限制原油出口。国际油价大幅上升。这一举动标志着OPEC开始主导国际原油价格。20世纪60年代末起,OPEC部长级会议开始独立公布标准原油价格,并确定为官方售价。此时的OPEC售价以沙特轻油为基准。20世纪80年代,非OPEC产油国逐渐崛起。OPEC国家产油量占比有所下降。OPEC组织为了保持其影响力,开始以7种原油一揽子价格为官方售价。

  1985年,沙特阿拉伯为争夺失去的市场份额,推出净回值价格。净回值价格是以消费市场上成品油的现货价乘以各自的税率为基数,扣除运费、炼油厂的加工费及炼油商的利润后计算出的原油离岸价。该交易价格的运用代表着强势产油国开始放弃部分定价利益。OPEC主导的定价体系开始动摇。

  (三)1985年后,以三大原油期货为基准的期货定价

  20世纪80年代,为减少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石油期货市场兴起。石油期货价格逐渐成为石油交易定价的重要参照指标。20世纪90年代,石油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石油贸易开始使用公式结算。合约双方以结算前的多种原油价格为参考,通过公式运算确定其最终成交价格。

  其基本计算公式:原油结算价格=基准价+升贴水。各地区的原油期货都主要以该地区的市场价格为基准。由此形成全球三大原油期货:布伦特原油(Brent Crude Oil,简称 Brent)、西德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 Crude Oil,简称WTI。 又称为德州轻质低硫原油(Texas Light Sweet Crude Oil))、迪拜原油(Dubai Crude Oil,简称Dubai)。在现行市场体系下,多数国际原油交易以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多种原油价格共同参考。 

  二、全球石油资源定价与市场基本情况

  (一)供需结构主导原油价格的基本情况,沙特等主要产油国控制石油生产,从供给端影响原油价格

  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集中于中东、美洲,欧洲。亚太地区油气储量相对较少。截至2020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约为1.73万亿桶。中东地区的石油探明储量占比最多,为48.3%。全球储量最高的国家是委内瑞拉(占全球储量的17.5%),紧随其后的是沙特阿拉伯(17.2%)和加拿大(9.7%)。在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OPEC国家占到全球储量的70.2%。

  石油产量上,OPEC、美国、俄罗斯三足鼎立。世界石油主要供应地在中东、北美、俄罗斯等地。石油从上述国家销往中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

  OPEC国家是主要的产油国,控制着全球34.1%的原油产量。OPEC定期召开会议,为各成员国原油产能配额进行分配,调控石油产量,对世界原油价格有着极强的影响力。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OPEC为打击敌对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当时的原油价格从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由此引发的石油危机蔓延全球。

  目前,美国原油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页岩油革命促使美国石油产量大幅提升,由原油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此后的技术突破促使美国页岩油成本不断降低。

  俄罗斯是油气出口大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2.6%。俄罗斯油气主要出口流向我国与欧洲,对我国和欧盟的原油价格有较强的影响力。今年俄乌冲突,加剧欧洲石油天然气价格暴涨。

  (二)结算货币汇率等金融因素对石油价格存在短期影响

  一是石油期货成为国际石油贸易重要参照指标。20世纪80年代,石油期货等原油金融衍生品不断推出,石油的金融属性不断增强。如今,石油期货价格成为石油贸易的风向标。

  WTI等三大基准原油分别对地区油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中,布伦特油是所有流入或流出欧洲原油价格的参考基准,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是美洲原油贸易的主要参考基准,阿曼和迪拜原油是中东原油出口价格的主要基准。

  二是结算货币汇率走势短期内与油价走势正相关,石油结算货币趋于多元化。美元汇率走势与短期油价走势正相关。目前,美元是主要的石油贸易结算货币。美元汇率、美元加息等变化均会引起升贴水价格的变化,进而影响石油价格波动。2022年3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随着美联储公布加息计划,本已下跌的国际油价再度上涨。布伦特原油与WTI原油期货价格均有明显上涨。

  中国、俄罗斯等国都开始尝试采用其他货币进行石油贸易结算,减少对美元依赖。石油结算货币日趋多元化。美元与石油的绑定逐渐分离。目前,其他货币贸易规模较小,其他结算货币汇率变化对油价的影响并不明显。

  (三)全球原油储备是油价波动“缓冲器”

  从短期来看,石油库存能对油价的波动产生推动作用,加剧释放库存或提升库存时的短期油价波动。从长远看,库存是供求间的缓冲剂,减缓长期油价的波动程度。越来越多的机构,将石油库存作为判断油价变动趋势的重要影响因子。

  三、我国石油市场的情况及其对定价机制的影响

  (一)我国油气资源开采成本较高,依赖原油进口

  一是我国整体呈现“多煤少油”的能源结构,油气资源相对缺乏。根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1》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石油储量为36.19亿吨,占全球总储量的1.5%。且我国原油开采难度较大、开采成本较高,我国原油开采成本高于多数产油国的开采成本。较高的开采成本限制了我国原油产量。

  二是我国自身的原油产量难以满足需求,每年需进口大量原油。2020年,我国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达73%。我国缺乏油气资源的定价能力,进口价格往往高于国际均价。

  三是我国原油需求持续增加,预计2030年前达到巅峰。

  我国工业、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原油提供的能源保障与物质保障。我国原油消费量连年持续提升,短时期内不会下降,并且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原油需求将进一步提升。碳中和目标下,我国需求峰值将提前到来。根据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学者樊大磊相关研究预测,我国石油需求预计2030年前将达峰。我国国内原油产能与需求间仍然存在较大缺口。

  (二)我国原油期货交易平台国际化程度低,对国际原油定价缺乏影响力

  一是我国原油期货平台已初具规模。

  我国目前的原油交易平台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北京石油交易所、大连石油交易所等。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为例,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一年累计成交量近3700万手,总成交金额超17万亿元,合约流动性居世界第三。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方以国内为主,国际主体参与较少。

  二是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国际参与主体较少,国际定价能力有限。

  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对WTI原油期货价格、BRENT原油期货价格有一定的影响。但仅在部分石油贸易中加入上海原油价格指数为参照基准。同时,由于石油人民币结算体量有限,石油人民币回流尚未形成,难以像美元一样深度影响国际油价。(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矿业研究中心牛茂林 朱清)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采、矿权交易、投资融资、冶炼加工、技术装备、贸易服务等矿业全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由中国自然资源部、天津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天津矿博国际会展公司承办的2022(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22年9月21~23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依托专门建设优化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云平台”, 向行业、向社会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信息服务,实现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永不落幕”。 大会主题为“可持续的矿业,为了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内容包括开幕式、主题论坛、专题论坛、线上展览、国家馆、矿业访谈、讲习班等。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大会官网(WWW.CHINAMININGTJ.ORG)

一、国际石油定价体系的历史演变

  1859年,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州钻成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石油开采进入工业化时代。19世纪80年代,随着内燃机的发明,石油需求不断增大,成为重要的能源矿产。

  石油价格受到地缘政治、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整体看来,原油的定价可分为3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前的大型跨国公司定价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OPEC统一定价时期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原油期货定价时期。

  (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石油巨头掌控原油生产,主导原油定价

  1859年,世界第一口油井钻成,石油开采进入工业化时代。这一时期,大型石油公司掌握着生产、销售渠道。大型石油公司从各开采商手中收购原油,以垄断者的身份挂牌公布原油收购价。各大石油销售商在原油收购价的基础上添加原油运输费用,形成港口标价。原油的最终售价以港口标价为准。

  这一时期,西方石油巨头ExxonChevronMobileGulfTexacoRoyal ShellBP“石油七姐妹”逐渐控制了石油勘查、开采、冶炼与销售渠道。7家石油巨头于1927年在苏格兰签订《阿奇纳卡里协定》。7家石油巨头协定以原油从墨西哥湾的离岸价格加上墨西哥湾至目的地的运费进行统一定价。二战后,中东石油开发迎来热潮。7家石油巨头通过合资经营不断控制石油资源与销售渠道,保证石油价格主导权。根据学者潘宁的统计,7家石油巨头一度控制了全球82%的原油生产、65%的炼油能力和62%的石油贸易量。

  (二)1973年到1985年,OPEC组织主导石油定价

  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 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 OPEC)成立。OPEC组织的目的是推高石油牌价,扩大成员国的石油收益。在OPEC的引导下,各产油国通过提高参股、取消租让等方式,对石油公司进行国有化。中东国家开始与跨国石油公司争夺石油定价权。石油市场逐渐由欧佩克成员国主导。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OPEC成员国大幅度削减原油生产,限制原油出口。国际油价大幅上升。这一举动标志着OPEC开始主导国际原油价格。20世纪60年代末起,OPEC部长级会议开始独立公布标准原油价格,并确定为官方售价。此时的OPEC售价以沙特轻油为基准。20世纪80年代,非OPEC产油国逐渐崛起。OPEC国家产油量占比有所下降。OPEC组织为了保持其影响力,开始以7种原油一揽子价格为官方售价。

  1985年,沙特阿拉伯为争夺失去的市场份额,推出净回值价格。净回值价格是以消费市场上成品油的现货价乘以各自的税率为基数,扣除运费、炼油厂的加工费及炼油商的利润后计算出的原油离岸价。该交易价格的运用代表着强势产油国开始放弃部分定价利益。OPEC主导的定价体系开始动摇。

  (三)1985年后,以三大原油期货为基准的期货定价

  20世纪80年代,为减少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石油期货市场兴起。石油期货价格逐渐成为石油交易定价的重要参照指标。20世纪90年代,石油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石油贸易开始使用公式结算。合约双方以结算前的多种原油价格为参考,通过公式运算确定其最终成交价格。

  其基本计算公式:原油结算价格=基准价+升贴水。各地区的原油期货都主要以该地区的市场价格为基准。由此形成全球三大原油期货:布伦特原油(Brent Crude Oil,简称 Brent)、西德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est TexasIntermediate Crude Oil,简称WTI 又称为德州轻质低硫原油Texas Light Sweet Crude Oil))、迪拜原油(Dubai Crude Oil,简称Dubai)。在现行市场体系下,多数国际原油交易以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多种原油价格共同参考。

  二、全球石油资源定价与市场基本情况

  (一)供需结构主导原油价格的基本情况,沙特等主要产油国控制石油生产,从供给端影响原油价格

  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集中于中东、美洲,欧洲。亚太地区油气储量相对较少。截至2020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约为1.73万亿桶。中东地区的石油探明储量占比最多,为48.3%。全球储量最高的国家是委内瑞拉(占全球储量的17.5%),紧随其后的是沙特阿拉伯(17.2%)和加拿大(9.7%)。在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中,OPEC国家占到全球储量的70.2%

  石油产量上,OPEC、美国、俄罗斯三足鼎立。世界石油主要供应地在中东、北美、俄罗斯等地。石油从上述国家销往中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

  OPEC国家是主要的产油国,控制着全球34.1%的原油产量。OPEC定期召开会议,为各成员国原油产能配额进行分配,调控石油产量,对世界原油价格有着极强的影响力。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OPEC为打击敌对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当时的原油价格从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由此引发的石油危机蔓延全球。

  目前,美国原油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页岩油革命促使美国石油产量大幅提升,由原油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此后的技术突破促使美国页岩油成本不断降低。

  俄罗斯是油气出口大国,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2.6%。俄罗斯油气主要出口流向我国与欧洲,对我国和欧盟的原油价格有较强的影响力。今年俄乌冲突,加剧欧洲石油天然气价格暴涨。

  (二)结算货币汇率等金融因素对石油价格存在短期影响

  一是石油期货成为国际石油贸易重要参照指标。20世纪80年代,石油期货等原油金融衍生品不断推出,石油的金融属性不断增强。如今,石油期货价格成为石油贸易的风向标。

  WTI等三大基准原油分别对地区油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中,布伦特油是所有流入或流出欧洲原油价格的参考基准,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是美洲原油贸易的主要参考基准,阿曼和迪拜原油是中东原油出口价格的主要基准。

  二是结算货币汇率走势短期内与油价走势正相关,石油结算货币趋于多元化。美元汇率走势与短期油价走势正相关。目前,美元是主要的石油贸易结算货币。美元汇率、美元加息等变化均会引起升贴水价格的变化,进而影响石油价格波动。2022316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随着美联储公布加息计划,本已下跌的国际油价再度上涨。布伦特原油与WTI原油期货价格均有明显上涨。

  中国、俄罗斯等国都开始尝试采用其他货币进行石油贸易结算,减少对美元依赖。石油结算货币日趋多元化。美元与石油的绑定逐渐分离。目前,其他货币贸易规模较小,其他结算货币汇率变化对油价的影响并不明显。

  (三)全球原油储备是油价波动“缓冲器”

  从短期来看,石油库存能对油价的波动产生推动作用,加剧释放库存或提升库存时的短期油价波动。从长远看,库存是供求间的缓冲剂,减缓长期油价的波动程度。越来越多的机构,将石油库存作为判断油价变动趋势的重要影响因子。

  三、我国石油市场的情况及其对定价机制的影响

  (一)我国油气资源开采成本较高,依赖原油进口

  一是我国整体呈现“多煤少油”的能源结构,油气资源相对缺乏。根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1》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石油储量为36.19亿吨,占全球总储量的1.5%。且我国原油开采难度较大、开采成本较高,我国原油开采成本高于多数产油国的开采成本。较高的开采成本限制了我国原油产量。

  二是我国自身的原油产量难以满足需求,每年需进口大量原油。2020年,我国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达73%。我国缺乏油气资源的定价能力,进口价格往往高于国际均价。

  三是我国原油需求持续增加,预计2030年前达到巅峰。

  我国工业、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原油提供的能源保障与物质保障。我国原油消费量连年持续提升,短时期内不会下降,并且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我国原油需求将进一步提升。碳中和目标下,我国需求峰值将提前到来。根据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学者樊大磊相关研究预测,我国石油需求预计2030年前将达峰。我国国内原油产能与需求间仍然存在较大缺口。

  (二)我国原油期货交易平台国际化程度低,对国际原油定价缺乏影响力

  一是我国原油期货平台已初具规模。

  我国目前的原油交易平台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北京石油交易所、大连石油交易所等。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为例,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一年累计成交量近3700万手,总成交金额超17万亿元,合约流动性居世界第三。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方以国内为主,国际主体参与较少。

  二是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国际参与主体较少,国际定价能力有限。

  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对WTI原油期货价格、BRENT原油期货价格有一定的影响。但仅在部分石油贸易中加入上海原油价格指数为参照基准。同时,由于石油人民币结算体量有限,石油人民币回流尚未形成,难以像美元一样深度影响国际油价。(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矿业研究中心牛茂林 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