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要求重点抓好油气勘探开发等项目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03-25

 

       国家能源局日前在京组织召开“能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专家座谈会。会议要求,以能源开发为重点,充分发挥我国西部桥头堡作用,重点抓好油气勘探开发等重大合作项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会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构想,为深化和拓展能源国际合作提 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能源国际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能源局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大战略构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资源合作 的重大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争取在能源国际贸易、上下游合作、装备和技术服务出口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吴新雄强调,为扎实推进能源丝 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一要坚持立足长远、互利互惠互信的原则,政经互动,以经促政,以政促经,以能源为纽带,以能源开发、贸易、加工转化、装备制造及技术服 务为重点,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全面扩大和深化合作;二要以能源大项目为龙头,以能源大通道为纽带,充分发挥我国西部桥头堡作用,依托对象国自然资 源、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延伸能源合作领域,带动沿线投资、开发、贸易和配套服务业发展;三要确保能源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重点能源项目的落地,深入推进与 能源相关的各类合作项目,提高合作效率;四要重点抓好油气勘探开发、油气通道、工业园区、服务区及过剩产能“走出去”等重大合作项目。

  据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范围之上,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西南重 庆、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市区。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地区资源丰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国能)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 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
       (www.chinaminingtj.org)

     

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即将出炉

——绿色矿山•和谐矿区工作暨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评审会召开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03-24

      我国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将突破600家,并将从这600多家中选树100个在社区关系和谐方面特别突出的矿区先进典型,形成可分类示范推广的和谐矿区 建设模式。这是记者从3月19日~20日举行的绿色矿山•和谐矿区工作暨第四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专家评审会上获悉的。

  绿色矿业发 展和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在试点实践、制定规范、标准体系建设、政策研究和建立制度等各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到2015年建设600家以上国 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规划目标有望提前实现。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鞠建华表示,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调结构转 方式的明确要求相一致,要加强机制创新,尽快构建起上下联动、部门合作、企业社会共建的新机制。要按照精心组织、抓好试点,典型引路、全面推进,加强宣 传、营造氛围等思路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而和谐矿区建设在内蒙古开展试点一年来,积累了许多经验,完成试点验收工作。国土资源部矿产开发 管理司副司长王昆表示,和谐矿区建设要围绕“开矿一处、造福一方,开发一点、保护一片,矿区和谐、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政府引导、行业推动,企业 主体、社区参与,以点带面、典型引领”的原则有序推进,其任务目标:一是到“十二五”末,从已遴选出的国家级绿色矿山的基础上,树立一批和谐矿区先进典 型,形成可分类示范推广的和谐矿区建设模式;二是到2020年,资源节约集约的调节机制和环境治理恢复的补偿机制基本建立,矿产开发利益共享机制和矿区纠 纷矛盾协调化解机制初步形成,使和谐矿区工作成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自觉行动。

  中国矿联副会长徐田有表示,中国矿联将以专业精神和技能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全力做好绿色矿山、和谐矿区建设的各项服务工作。

    会议由中国矿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先达主持。中国矿联副会长、总工程师,绿色矿山促进工作委员会会长刘玉强就第四批申报情况及专家评审工作要求作了说明。 中国矿联绿色矿山促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史京玺报告了绿色矿山促进工作委员会2013年主要工作和2014年工作计划建议。(王琼杰 栗欣)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 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
        (www.chinaminingtj.org)

    

姜大明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强调:找准工作定位助推找矿突破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国土资源报   时间:2014-03-19

 

       3月18日,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在讲话时指出,要进一步找准地质调查工作定位,全力助推实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二阶段目标,打造作风硬、业务精的地质调查队伍,努力推动地质调查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地质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并作工作报告。 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寿嘉华出席会议。

   姜大明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地质调查工作在助推找矿突破、服务民生、支撑矿政管理、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他强调,要进一步找准地质调查 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国土资源工作全局中的位置,切实做到定位准、思路清、方向明。要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着力推进成矿理论、勘查技术和节约 集约、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健全和实施地质找矿新机制,加快实现找矿突破,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着力推进地质环境保护、矿山环 境恢复治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水平。要为防灾减灾服务,着力推进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治 理、应急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为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服务,着力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城市地下水监测 和地下结构稳定性评价、土地质量监测评价等工作,促进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要为建设海洋强国服务,着力推进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维护等 工作,夯实海洋事业发展基础。

  姜大明强调,今年是实现“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二阶段目标的关键之年,要全力助推实现第二阶段目 标,切实发挥地质调查工作基础先行和方向引领作用。以国家资源调查规划、计划为主要依据,以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为重要抓 手,强化地质调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统一实施,提高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有效性。要加强陆海统筹,加大工作力度,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偏低的 状况,同时加快地质资料信息化、集群化、产业化步伐,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要从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优质矿少、共伴生矿多的赋存特点,以及保护和节约集约利 用资源的根本要求出发,着力推进矿产资源综合调查评价和综合利用的研究。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在地质调查工作中的关系和职责,加快转变政府 职能,简政放权,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

  要把处理好地质找矿与环境保护、当地群众的关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环境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作为地质工作严肃的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不符合环保要求、破坏生态的项目一律不搞,违背群众意愿的项目一律不上。

   姜大明要求,打造作风硬、业务精的地质调查队伍。要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消除“四风”对地质工作的不利影响,弘扬“李四光精神”,坚持和发扬“三光荣”、 “四特别”优良传统,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充分发挥各类地质队伍的作用,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建设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这一重大问题,建设规模 适度、运转高效的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积极稳妥地推进地勘单位改革。要注重地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机制,形成开放、竞 争、流动的地质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同时要积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创造有利于青年才俊成长的条件。要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管,强化党委、党 组的主体责任,发挥纪检机构的监督责任,健全制度,强化监督。

  姜大明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 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实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二阶段目标的关键之年。地质工作者要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为动力,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地质 调查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汪民在工作报告中总结了2013年地质调查工 作所取得的成绩,并对2014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汪民指出,要按照中央有关精神进一步准确定位公益性地质工作,进一步理顺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关系, 进一步突出区域性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在公益性地质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公益性地质工作,坚持资源环境并重,在工作内涵和服务对象上进行深度 调整,发挥好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先行性、基础性作用;围绕国土资源部中心任务推进业务工作,转变业务管理方式,调整业务工作重点,提升业务服务水 平。

      中央组织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审计署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中国地调局老领导及该局高级咨询委员会的院士专家应邀参会。各 省(区、市)地调院院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武警黄金指挥部、中央管理地勘单位和有关院校负责人,中国地调局党组成员、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班子成员、 局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局机关各部室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王少勇)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 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
      (www.chinaminingtj.org)

 

 

扬长避短,“走出去”更要“走下去”

——冶金行业专家李沛林谈中国企业参与海外矿业投资开发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03-18

       有分析认为,我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办矿已经由开始的探索期、中间的巩固期、快速发展期转入目前的持续期。

   不可否认,在这期间,由于不熟悉国际矿业规则、国际市场开发能力弱、国际合作经验匮乏、国外政府的歧视和壁垒等多种原因,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开发矿业方面交出的成绩单并不让国人满意。

   在这问题高发、矛盾暴露的关键时期,中国企业如何通过收购、参股等其他渠道到国外矿山投资,如何充分认识当前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收获哪些经验?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国冶金行业专家、《冶金财会》杂志社执行总编李沛林。

   记者:您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海外矿业投资开发,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李沛林:首先要说的是,“走出去”办矿的决心不能动摇,更不能面对困难和问题无动于衷,应该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国内外矿山生产建设的经验教训,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和东道主国的资源特点,坚持扬长避短,改革创新。

  我认为,首先要重视基础工作,将资源状况搞准确。资源是办矿的基础,自然状况是矿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这两条搞不准确,即使把矿山建起来也是空中楼阁,终会险象环生。

   其次,对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要搞准确。矿业开发利用属于采掘工业,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有用物质,不仅生产流程较长,工艺复杂,而且相关自然因素较多,不仅影响开发效益,有的甚至可能形成否决条件。

   除此之外,到国外办矿属于商贸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业务范围,应该以获取原料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要关注经济效益的合理性,最大限度降低原料成 本。要关注国外办矿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尽可能选择风险性较小的投资形式。要关注投资环境的安全性,提高投资回报率。要配套专业化人才,关注国内外法规差 异,防范矿山权益风险。当然,还应积极寻求国家在相关政策和宏观调控上的支持。

  记者:是的,“走出去”办矿之所以成功率较低,大部分是因为对国外资源状况了解不够,基础工作不牢,吃了苦头。您认为做好基础,对资源的掌控要把握住哪些重点?

  李沛林:首先,在矿山设计建设以前要搞好补勘,把资源储量搞准确。

   资源储量多少,事关矿山的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生存和发展。而矿产资源又埋藏在地下,无法直观判断,要保证矿山多出矿、出好矿、效益好,要求矿山必须保 证设计规定的储量规模,必须借助地质勘探的力量。如果资源储量不足,不仅影响各年份的矿石产量,从而降低效益,而且会缩短矿山服务年限,降低矿山投资收 益。从国内矿山实践来看,矿山建设风险多数来自资源勘探程度不够,造成储量突然缩减,矿山无资源可采,提前闭坑。比如,有的矿山地质勘探报告提供的储量是 3.3亿吨,据此设计的铁矿石产量1000万吨/年,矿石回采率为90%,一年报销储量约1100万吨,服务年限约30年。但矿山建成后,通过详细补勘发 现,实际储量只有2亿吨,即使将年产量降低到800万吨,也仅能开采21年,比原计划缩短9年,使获取的矿石量、经济效益、投资回报率三项主要指标均大打 折扣,甚至会由盈利变为亏损。

  对这种类似的问题,在国外办矿时更要注意,因为国外有些矿主为了追求效益,一方面千方百计把资源储量报 高,条件报好;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降低勘探费用,使资源勘探程度降低,形成储量虚高。据有关资料披露,近年来,国外矿山的勘探费用实际在逐年下 降,2013年与上年相比下降40%左右,相应地减少了勘探工程量,使埋藏在地下的资源储量准确度令人担忧。所以,在办矿以前,一定要搞好详细补勘,准确 掌握全面的地质资料,把可采资源总量搞准确,并按实际储量确定合理的开采规模和服务年限。

  其次,还应重视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把资源 开发利用可靠性搞准确。以铁矿资源为例,可采可选性也千差万别。在我国,仅铁矿和锰矿资源就有十多种,每一种矿石成分都很复杂,可开发利用程度和质量高低 更是相差悬殊。对全球来讲情况更加复杂。目前,全球约有180多个国家拥有矿业资源,其中100多个国家对外开放,可供国外办矿选择的余地很大,资源性质 和可供开发利用的风险性可想而知。到国外办矿,人生地不熟,对当地的矿石资源不甚了解,稍有疏忽,容易失误;我国企业“走出去”办矿起步较晚,按照先富后 贫、先易后难的开采原则,一些资源条件较好的优质大型矿区早已被当地开发商和三大铁矿供应商捷足先登,剩下的资源之所以未被选中,往往是因为存在这样那样 的问题,甚至不乏资源陷阱。所以对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一定要慎之又慎。

  记者:您刚才提到,矿区的自然禀赋好不好关乎企业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的成败,您认为在这方面企业应该着重了解哪些情况?

   李沛林:首先要高度重视矿区规模对矿山经营效益的作用。同等质量的矿石资源,矿床规模差异会带来开采效益的高低悬殊。以铁矿为例,亿吨以上的大矿区,不 仅可以建设大型矿山,还可以采用大型现代化设备,充分发挥规模效益优势,而且服务年限长达几十年、上百年,大大提高投资收益;而储量仅有几百万吨的小矿 点,只能建设年产百万吨左右的小矿山,服务年限也只有十几年,甚至更短,开发利用价值大大降低。在综合效益上,大矿山多数盈利,小矿山大部分亏损。

   其次,注重矿石埋藏深浅和矿石围岩性质带来的经济效益上的差异。矿石埋藏深浅不仅关系到露天矿的岩石剥岩量的大小,而且关系到矿山开采方式的变化,如果 埋藏很深,只能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则生产成本会大大提高;如果埋藏浅,则可采用露天开采,成本大大降低。而围岩性质上的差异,是影响井下支护难度和费用的 主要因素。有的矿区地压很大,围岩又破碎,巷道很难支护,不仅影响生产,而且危及安全甚至成为矿山生产的否决条件。

  矿区的水文地质状况 中,地下水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实践证明,它是对矿山生产产生破坏性影响的重要因素,有的矿山建起以后,直到把巷道打通,才发现地下水太大,不仅大 大提高了排水费用,有时甚至会把采场淹没,造成矿山停产。矿区地质状况也很重要,有的矿床正处于断层破碎带,岩石破碎,矿层断开,造成可采矿层错位多变, 给矿山生产带来极大困难。

  此外,矿区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气候状况等,也是企业在购置资源时必须了解和认真考虑的因素。国外矿山特别 是新开发的矿山,绝大部分处于荒无人烟地区,交通闭塞,一切基础设施都要新起炉灶,造成前期投资大,建设周期较长;还有的气候条件不好,生产生活环境较 差,一年中正常生产时间不足半年,在这样的地区办矿费用较高。

  记者:降本增效是每个企业的诉求,现在海外投资环境怎么样?企业如何抓住商机赢得利润?

   李沛林: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实施战略围堵,我国利用境外矿产资源环境趋于恶化。一些国家的资源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我国企 业“走出去”办矿面临许多棘手问题。又由于我国实施“走出去”办矿战略较晚,世界资源格局已基本形成,留给我们可以介入和利用的资源已相对较差。

  因此,经济效益是否合理应该是办矿者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分析国外办矿效益问题时,应该仔细算好两笔账:一是买进口矿与到国外办矿的效益比较,二是到国外办矿与在国内办矿的效益比较。

   改革开放初期,买进口矿比国内建矿便宜,但是今天的铁矿石国际市场环境及国内矿生产条件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的国内铁矿石价格已由当年高于进口矿变为 低于进口矿。据有关部门测算,近两年凡是有自产矿山的钢铁联合企业,吨钢成本要比完全依赖进口矿的企业低300元左右,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自产的国内矿价格 较低。

  同时,由于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地质勘探工作,如在河北、辽宁、山东、新疆、安徽等地,新发现了一些资源条件较好的大型铁矿,地处交通便利、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发成本相对较低。

  在这种形势下,拟到国外建矿的企业一定要根据新形势认真测算,择其优者而从之。

  记者:中国企业参与海外矿业投资开发面临很多挑战,该如何规避风险呢?

   李沛林:在经营上,首先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办矿形式。就目前情况而言,还是应该摸着石头过河,选择风险性相对较小、见效较快的形式合资办矿, 与资源国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样既可以调动双方积极性,又利于培育本土化团队,顺利解决办矿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派自 己人参加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及时到位,并选派精兵强将掌控资本。

  其次是要重视投资环境的选择:第一,要选择储量大、含矿品 位高、有害杂质少、易采易选的大矿区建矿,做到投资省、见效快、服务年限长,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回报率。第二,在同等资源条件下,要选择在友好国家办矿, 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和正常生产。第三,要选择距我国大陆较近、交通方便、矿山附近有大中型城市的矿区建矿,以减少矿山建设的前 期工作量和投资额。第四,要关注矿山所在国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稳定状况,对那些实行信息封锁、垄断经营,妄图通过经济施压达到政治目的的极少数国家,资源 条件再好也要慎之又慎。

  此外,还要特别关注国内外法律制度的差异问题。在异国办矿要同时遵守我国和资源所在地两国的法律制度,不仅内容 复杂,条款较多,而且二者之间又有不少差异,对刚刚起步到国外的办矿者来说,确实存在较大难度和风险。有些国外企业往往利用我国办矿者对该国法律法规的不 了解,在办矿协议中故意增加许多隐含附件,甚至埋下法律陷阱,诱导你触碰当地政法“高压线”。还有一些西方国家的劳工制度与我国的劳资管理也有很大差异。 为防范劳资风险,矿山经营者必须了解当地的用工制度和分配关系,并据此研究必要的应对措施,防止罢工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记者:很多企业反馈在海外投资时知己不知彼,“走出去”容易“走下去”难,您认为关键因素是什么?

   李沛林:实践证明,造成“走出去”办矿成功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化队伍不配套,在一些重要领域存在人才短板,造成一招不慎,全盘皆输。所以要提高海外办矿的成功率,关键是要建立专业全面、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和本土化的运营团队。

   最近有关专家把目前“走出去”办矿分为四类:民营企业,地质勘查企业,大型钢铁、矿山企业,金融、投资类企业。虽各有优势,但几乎没有一家是专业齐全、协调配套的办矿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专业人才短板。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各海外办矿单位应根据各自人才缺位状况填平补齐,必备以下六种人才:一是能与国际接轨的财会人员,把好资产关;二是具有实践工作经验 的地勘人员,把好资源关;三是具有矿山生产建设经验的采矿选矿专业人员,把好矿山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关;四是具有一定国际贸易经验的管理人员,把好经营运 行关;五是具有一定国际经验的律师;六是了解东道主国司法程序和风俗人情的本土人员。在国外办矿,不仅要“走出去”,还应该“请进来”、“融进去”,得到 当地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形成多方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记者:“走出去”能否走稳走好,离不开政策支持。作为行业专家,在政策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李沛林:在“走出去”办矿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国家应该搞好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体系,创新形式,搭建平台,统筹兼顾,加强协调管理。

   首先,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政策支持体系,在财税、融资、信用担保等制度制定方面进行系统性的顶层设计,为企业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提供安全保障。

   在投融资政策上,国家可设立专项“境外投资发展基金”。对矿产资源类项目投资的中长期贷款提供贴息支持,并适当延长还贷期限,提高境外办矿后劲及项目盈 利能力。此外,可由国家财政出资设立“境外资源开发风险基金”、“境外投资担保基金”,以降低境外办矿风险。同时,尽快建立完善我国基金支持体系,支持企 业境外资源开发的跨国并购。建立对外投资合作境外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

   其次,打造和完善风险勘探市场,建设矿业金融改革示范基地, 为“走出去”提供坚强后盾。在风险勘探市场平台基础上,形成第三方服务体系和为风险勘探市场提供服务的要素体系,包括律师事务所、矿权评估事务所、会计事 务所、钻探公司、化验公司等。建设好包括专项基金、私募基金、金融机构和各种金融产品、矿业企业资金等在内的“资本蓄水池”,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源源不 断的智力、信息和资金支撑。

        再次,搞好资源外交,加强与资源出口国、境外办矿东道主国的外交关系,拓宽新的矿产资源来源渠道,保证矿产资源 进口渠道多元化。要不断强化与资源供应国和资源需求国之间的经贸联系,建立互惠互利的资源体制,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高层次上加强和深化资源外交,以 减少碰撞和摩擦,保证境外办矿的健康发展。(张立 蒋郭吉玛)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 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
        (www.chinaminingtj.org)

   

中国投资者要学会“与狼共舞”

—— 2014年加拿大勘探与开发者协会年会(PDAC大会)见闻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03-18

 

        多伦多时间3月2日至5日,第82届加拿大勘探开发者协会年会(PDAC大会)在多伦多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在全球矿业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参加 PDAC活动的人数从去年的3万多下降到今年的2万多,其中,来自中国的参会人员有500多人。今年会议的主题论坛紧扣目前全球矿业形势,突出矿业勘探与 发展中的风险防范、全球矿业机遇与挑战、多变市场下的融资等主题,同时注重开展勘探开发领域、绿色矿山、矿山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新兴市场的需求及中国矿业投资者的活动得到了广泛关注。3月3日,加拿大中国商会主办的“2014中国矿业投资论坛”在多伦多成功举行, 这是该商会继去年与中国矿业联合会联合举办“2013中国矿业投资论坛”后,第二次举办中国矿业投资论坛。3月7日上午,中国矿业代表团成员与多伦多证券 交易所高层管理人员一起,举行了该所的开盘仪式。随后,双方举行了圆桌会议。

  

从繁荣到低迷

   笔者从会议上了解到,从2004年到2011年,全球矿业经历了一段非常繁荣的时期。矿业公司可以募集到充足的资金,股价、收益、利润都持续上涨。然 而,2012年起,矿业发展不似以往顺风顺水,矿商利润大幅缩水。截至2013年底,全球矿业市场从2012年开始的跌幅甚至已经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 机带来的市场大跌。市值排名前40的上市矿业公司资产减值达450亿美元,投资现金流减值20%,净利润率也下跌至2003年以来的最低点。许多公司更换 了CEO,而新的CEO在投资方面变得更加谨慎。

  初级勘探公司的处境更可谓是“困兽犹斗”。从全球范围来看,几乎没有用于初级勘探的资 金,为数众多的初级勘探公司已经近乎休眠状态。在加拿大,用于刺激初级勘探公司进行风险勘探的“全流通股票”融资基金接近枯竭,只有20%的初级勘探公司 获得了风险资本,剩余的公司只能进行私募融资,甚至面临破产清算。2012年以来,初级勘探市场融资笔数下降了25%,融资额下降了60%。截至2013 年6月,约340家初级勘探公司手中的资金少于5万美元,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场超过50%的初级勘探公司股票价格在5美分以下。

  PDAC各个委员会(包括资本危机委员会)做出的统计如下:

  1)2013年上半年,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平均价格从2012年的0.21美元下降至0.13美元。

  2)截至2013年年中,54%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低于0.05美元,76%的股票价格低于0.10美元。

  3)只有5%的公司股票在0.05美元以上,这个比例从2010年起逐年锐减。

  4)2012年年底到2013年年,1239家上市公司中有52家进行了清算。

  有人预言,过去20年的风险资本市场将难以再现。

  

风景中国独好

   2013年对于已经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而言,是举步维艰的一年。但对中国投资者,包括已经在加拿大做了一些项目、还在找新项目的企业来说,这一年却是寻 找项目的好时机。本届PDAC大会的中国参会者众多,在矿业低迷的情况下,中国面孔容易给人以“新财神”的联想。一些加拿大矿主或雇请中文助理,或印制中 文资料,以期提高与中国参会者沟通的效率。在参会人数远低于往年和全球矿业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加拿大中国商会举办的“2014中国矿业投资论坛”,注 册和参会的人数比2013年增加了20%,总人数达到270多,中国企业参加此次论坛的人数也多于去年。

  据多伦多交易所亚洲区首席代表 郜翔介绍,去年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的矿业融资额是69亿美元,占该所全部融资额的15.82%左右,比重较大,其中,风险勘探企业融资下降幅度相对较大;从 全球交易所市场来看,占去年全球矿业融资额的48%,融资数量占46%。尽管该所的整个融资额度下降了,但在全球仍占很大比重,而且和其他交易所相比,仍 然有大量的勘探类融资交易。数据显示,在加拿大和美国的投资不减反增,而在非洲和亚洲的投资则有所减少。这说明,投资人更加谨慎了,他们希望投在更为稳 定、健康和保险的国家。

  “2014中国矿业投资论坛”的主题包括在全球矿业市场低谷中,已经投资的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挑战、管控风险、消 减开支、控制成本;即将或计划投资的企业应如何在全球众多被严重低估市值的企业中,挑选符合自己投资要求的超值目标公司和项目,以低价格入市或并购。金堆 城加拿大资源有限及育空锌矿有限公司董事长、加拿大中国商会副会长卢景友主持论坛,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余本林、多 伦多交易所亚洲区首席代表郜翔、华勘国际矿业公司总裁金文洪、中国银行加拿大公司总经理王立军以及矿业领域资深律师、会计师、公司代表参加了论坛。

   3月7日的多伦多交易所开盘仪式及其后的中国矿业代表团圆桌会议,也就中资背景矿企的发展战略、加拿大资源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如何适应不同文化等问题分 享了各自的经验并展开深入的研讨。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房利代表中国矿业代表团在开盘仪式上致辞,商务参赞于建伟主持了中国矿业代表团圆桌会议。世纪铁矿 CEO詹振群、武钢加拿大资源投资有限公司朱殿柱、北京青盟投资公司CEO郑长青、金股矿业CFO Helen Gao、金川集团加拿大首席代表刘勇、北京大学地矿同学会副会长匙文等应邀出席了圆桌会议。

   参与讨论的专家们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当前的矿业下行趋势是暂时的。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中国、印度、东盟以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仍在加速。

   中国的能源消费占超过全球的20%,在2011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其中铁、铜、铝资源的消费总量占全球的40%~45%。中国经济有望在将来保持 相对高速但更加健康、更加稳定的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对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需求仍将保持比较高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这为中国矿业投资者乃至全球矿业投资者 都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与狼共舞”增实力

   中国投资者青睐加拿大矿业的主要原因是:相较于其他国家,加拿大拥有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稳定、法律健全及文化多元化等优势;中加矿业合作拥有很强的 互补性;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将带来巨大的潜在市场。此外,中国对外投资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中国政府正在逐步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对外投资的限制。

   然而,加拿大的投资环境也有其自身特点及缺点,需要中国投资者在做决定前三思而后行。加拿大的矿业项目普遍位于较为偏僻落后的地区,基础设施往往比较缺 乏。加拿大在对外籍劳工执行严格的政策控制的同时,自身劳动力市场储备却并不充分。加拿大的环保标准要求严格,政府不会因为单纯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环保的重 要性。原住民在加拿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有族群,项目当地的原住民、工会、社区及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方均拥有很强的话语权。

   与会者还 对中国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投资行为提出了诸多建议。这些建议中一部分看似老套,却是实实在在的经验之谈,不应忽视。首先,投资前应做足功课,多与熟悉当地 投资环境的专业人士交流,深入了解与项目相关的各方面情况,包括技术、法律、财务、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区及原著民等,提前制定好计划。第二,项目申报 筹备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与各个利益相关方及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认真应对。第三,项目开发阶段一定要合法经营,履行社会责任,融入当地社区。中国投资 者应像当地公司一样,不仅是来做生意的,也要为加拿大做出贡献。

   中国有句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要客观地认识到,国内的勘探 和开发企业在国际矿业舞台上,不论是和加拿大还是澳大利亚的企业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需求国,但中国矿业勘探公司在世界上的影 响力却和这个地位十分不匹配。中国公司“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挫折,这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与发达国家勘探企业的差距,越是有差距就 越要往前走,不能被暂时的挫折打倒。只有勇敢地走出去,“与狼共舞”,才能提升我们勘探开发的竞争力。(匙文)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 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 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
          (www.chinaminingtj.org)

 

 

中加矿业投资论坛在多伦多举行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国土资源报 时间:2014-03-07

      当地时间3月4日,加拿大探矿者年会中加矿业投资论坛在多伦多举行。希望两国坚定矿业发展信心,深化矿业务实合作,完善矿业合作平台,巩固和扩大两国矿业双向投资。

  虽然全球矿业出现一定程度的调整,但向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两国矿业界应进一步扩大在矿产勘查开发、加工贸易、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加快建立两国在矿业领域长期经贸合作关系,推动实施促进双边矿业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的措施,进一步加大矿业双向贸易与投资合作力度。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助理副部长贾维斯表示,加拿大在勘查、地学、环境管理和融资方面有重要优势,在G7国家中税率最低,全球13%的勘查投入在加拿大融资,2008年~2012年全球矿产勘查开发融资额的39%在加拿大完成。

  本次论坛上,共有23个加拿大高质量矿业合作项目面向中国企业推介。据悉,目前中国对加拿大矿业投资占中国对外矿业投资总额的比重超过15%,中国境内600多家外商矿业投资机构和400多个外商合作勘查项目中,加拿大企业和投资是最重要来源之一。(李伟锋 范黎)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 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加拿大探矿者年会倡议全球共享矿业财富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国土资源报 时间:2014-03-05

                                     多伦多时间3月3日,加拿大明科公司代表来到中国展台, 与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
                                 管理局局长、中国矿业大会组委会主任刘子利(左二)洽谈矿业大会合作事宜。(李
                                 伟锋 摄)

       当地时间3月3日上午,第82届加拿大勘探开发者协会(PDAC)年会开幕式在多伦多举行。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矿业大会,本届大会吸引了超过1200名参展商,以及3万多名来自125个国家的人士参加。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共享矿业财富”。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部长奥利弗在开幕式上表示,加拿大政府将继续努力促进矿业的发展。未来加拿大将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矿业投资的长期受益。今后7年内,将为能源和固体矿产的地质填图提供1亿美元的资金,同时2014财年50亿美元支持初级勘查公司发展。加拿大还将与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议,以推进矿业财富的共享。

       奥利弗还表示,将鼓励省与地方政府在2015年前制定相应政策和制度,用政府的责任迎接矿业的机遇与挑战。让初级矿业公司从地质科学中获得更大的收益,让一些中高级矿业公司,同样共享发展成果。

       在共享矿业财富的引领下,奥利弗郑重承诺,加拿大的矿业发展带来了就业、经济增长和长期繁荣,加拿大是矿业经济的支持者,保证加拿大作为世界矿业融资的中心地位。

       数据显示,世界60%的矿业勘查开发融资从加拿大的股票(权)交易市场完成,70%的矿业公司在加拿大退出登录。加拿大采矿和矿产品贸易为加拿大提供了600亿美元的GDP,提供了40万人的就业机会,包括1万土著人。(李伟锋 范黎)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 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为新能源开发蹚路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国土资源报 时间:2014-03-05

      2013年岁末,国土资源部对外正式发布消息:我国在广东沿海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钻获高纯度、多种类型、多层位富集的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样品,获得可观的控制储量。

      如何抢占新能源高地、确保我国未来能源安全,一直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关注的重点。近日,围绕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部署、进展等问题,记者对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进行了专访。

      我国“可燃冰”资源丰富,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起步较晚

      记者:我国“可燃冰”资源前景如何?

      李金发: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型高效能源,是20世纪地质科学在能源矿产领域的一大新发现。经初步测算,其资源量相当现在全球已经探明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能源碳总量的两倍,因而,被誉为21世纪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

      我国“可燃冰”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根据目前研究成果,“可燃冰”主要赋存于海域陆坡深海沉积层和陆域永久性冻土层。

      从海域看,我国具有大片的陆坡深水区,也是“可燃冰”成矿的有利区;从陆域看,我国拥有青藏高原、东北等大面积的永久性冻土带,可作为“可燃冰”的勘查靶区。从赋存条件看,我国开展“可燃冰”的勘查开发,比许多国家更具优势。

      记者:中国地质调查局何时开始关注“可燃冰”的?

      李金发:我们起步较晚,直到1999年才开始对“可燃冰”开展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

      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后,针对美国、日本等国已获取“可燃冰”实物样品的现实,立即启动了“可燃冰”的相关预研究,在南海北部发现了“可燃冰”存在的似海底反射证据,随后组织实施了两大国家重点专项,尽快摸清“可燃冰”资源家底,掌握开发关键技术,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抢占这一新能源高地,为实现“可燃冰”开发利用、确保我国能源安全提供基础支撑。

      在海域和陆域全面部署“可燃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并获得实质性突破

      记者: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部署了哪些工作?

      李金发:在海域,首先部署了“可燃冰”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系统获取了“可燃冰”存在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等综合异常信息,初步圈定了 有利远景区,并对其资源前景作出科学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部署了“可燃冰”资源勘查与试采工程,加大重点目标区勘查力度,同时加强海域“可燃冰”勘查、钻探、测试、试开采、环境效应评价等关键技术研发,力争早日实现“可燃冰”开发利用。

      在陆域,首先部署了祁连山冻土带“可燃冰”资源调查试点工作,获取冻土带赋存“可燃冰”的有力证据,对我国永久冻土带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做出科学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全面部署我国永久冻土带“可燃冰”资源勘查与试采工程,加大祁连山、羌塘、漠河等重点地区的勘查力度,同时加强陆域“可燃冰”勘查、钻探、试开采、环境效应评价等关键技术研发,首先在陆域实现“可燃冰”的试开采,为海域“可燃冰”的试开采奠定基础,并推进“可燃冰”开发利用。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这些工作取得的进展。

      李金发:经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艰苦努力,这些工程先后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在海域, 2007年4~6月,首次在南海神狐海域成功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的第四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在海底钻获实物样品的国家。2013年6~9月,又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首次探获高纯度多种类型的“可燃冰”实物样品,且通过钻探工程控制了这一矿区的“可燃冰”储量,为国家准备了一块相当于一个大型天然气田的备采矿区。

      在陆域,2008年11月和2009年6月,在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祁连山)永久冻土带多次成功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

      未来工作瞄准五个重点方向

      记者:以目前成果看,如果要使“可燃冰”进入到能源供应链条,我们还有哪些技术难题需要突破?

      李金发:经过长期的科技攻关,我们在“可燃冰”资源勘查、模拟测试、找矿预测、成矿理论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要使“可燃冰”进入到能源供应链条,还有很长一段路程,需要对“可燃冰”的综合勘探、保温保压钻探取芯、综合测井、现场测试、试开采模拟实验、试开采装备、环境效应评价等技术难题进行全面攻关并取得突破。

       记者:中国地质调查局打算如何突破这些技术难题?

       李金发: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掌握了陆地冻土带“可燃冰”试采相关技术,而海域“可燃冰”开采技术尚未完全成熟。2013年3月12日,日本在其南部海域获得试开采“可燃冰”成功,共试开采6天,平均日产2万立方米天然气。但是,因开采技术和方法尚未完全成熟,导致开采成本过高,未能实现商业开采目的。

       中国地质调查局一直密切关注“可燃冰”关键技术最新动态,同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了“可燃冰”勘查与试开采同步推进机制,在国家层面搭建好开放平台,积极引导国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石油公司等系统的优势技术力量参与攻关,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集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智慧,创新管理方式、规划部署、技术研究等。

       记者:下一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这一领域的工作将如何继续推进?有哪些具体部署?

       李金发:未来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查明中国“可燃冰”资源分布状况。继续加强“可燃冰”综合勘查技术研发,加快“可燃冰”资源的区域概查进度,加大有利远景区的面上普查、重点目标区的点上详查等力度,锁定试采靶区,为“可燃冰”资源开发提供试验基地,力争用8~10年时间初步摸清我国“可燃冰”资源分布状况。

       二是研发“可燃冰”试采及开发相关技术。按照先陆后海的原则,先研究陆上“可燃冰”试采技术,力争利用3~5年时间,实现陆上“可燃冰”试采。在陆上试采技术经验成熟的基础上,再针对南海“可燃冰”成藏特点,研究制定既经济又适用的海域“可燃冰”试采方案,研发相关技术装备,突破开采工程的设计、建造、安全监控等关键技术,实施海域“可燃冰”试采工程,为商业性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建设“可燃冰”实验基地。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可燃冰”资源勘查、技术研发、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实验基地,重点建设冻土区“可燃冰”现场移动实验室、勘查技术研发基地、开发与环境模拟实验基地等,整体提升我国“可燃冰”勘探、开发和利用等技术水平,为产业化开发提供支撑平台。

       四是建造专用的“可燃冰”钻探船。研发和购置专用设备,逐步实现“可燃冰”钻探船关键技术装备自主研发,为海域“可燃冰”资源量的科学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五是建立“可燃冰”环境效应评价体系。对“可燃冰”勘查、试采、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周密监测,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可燃冰”勘探、开发等活动引发的甲烷气体释放到大气中导致环境影响提供科学对策。(于德福)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 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