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超万亿元

就业人数超过两千万人,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09-27

  第三届中国国际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博览会(循博会)近日在青岛开幕。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孙霖在开幕式上表示,我国循环经济已形成规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年产值超过1万亿元,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孙霖表示,我国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采取了系列措施,普及循环经济理念,宣传政策法规,展示推广典型模式、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使其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循博会则是一个集中展示循环经济各领域特色成果、促进国内外同行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据介绍,本届循博会以“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共有500多家国内外展商参展,展示省市、园区、企业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污染物过程控制、能源过程管理、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设备,以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循环经济产品,展示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苏万明)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中国矿联应邀参加印度矿业大会

我国绿色矿业发展理念引起广泛共鸣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09-25

  印度矿业大会暨采矿-勘探会议与贸易展览(Mining, Exploration Convention and Trade Show)近日在印度班加罗尔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该会议由印度矿山、钢铁、劳工与就业部支持,印度矿业联合会(FIMI)主办。来自印度、中国、加拿大、新西兰、莫桑比克、秘鲁等国家的政府监管机构、地勘单位、矿业公司、咨询公司等相关部门的近千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矿业联合会专职副会长兼总工刘玉强应邀参会,并在“矿业勘探与矿山开发政策与倡议”专题论坛上作了关于《矿业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演讲,向与会代表重点介绍了我国绿色矿业发展和绿色矿山建设的规划背景、基本条件、发展现状、未来发展等内容。刘玉强表示,建设绿色矿山、和谐当地社会等绿色矿业理念,应受到全球矿业界的重视,只有将这一理念贯穿于矿业发展始末,并通过广大矿业同仁的共同努力,才能一步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之梦。

  中国传递出的绿色矿业发展理念在与会代表中产生共鸣,专题论坛主席、印度奥里萨邦矿山与地质部前部长表示,中国绿色矿业理念值得印度矿业界广泛重视,并认真学习,尤其在矿业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和谐当地社区的做法方面应受到关注。

  据了解,本届印度矿业大会重点设有“印度矿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势”,“勘探、选矿及采矿领域的融资、投资潜力和机遇”,及“矿产勘探和矿山开发政策及倡议”等论坛。同时设有加拿大、莫桑比克等多个国家矿业专题研讨会等,与会代表围绕矿业相关热点问题展开广泛交流。

  印度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尤其在铁矿,铬铁,煤炭,基本金属,贵金属以及钻石等矿产方面。印度矿业界希望通过在勘测、勘探、采矿、选矿领域,特别是在深部矿产勘探领域吸引国内外投资,进而推动本国制造业增长与基础设施改善。(石乔)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专家论剑推进中国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09-25

  “中国矿产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办公室近日在合肥工业大学召开了中国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总结成矿区带研编工作研讨会。著名矿床学家常印佛院士、陈毓川院士、翟裕生院士、裴荣富院士及汤中立院士莅临指导。

  会上,陈毓川院士阐述了中国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的总体设想;试点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邓军教授就三江中南段成矿带研究思路和进展进行了汇报;合肥工业大学周涛发教授就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汇报,并指出存在的实际问题。专家们分别就总体设想、两个试点单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讨论,并发表了关于中国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总体部署、三江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的建议和意见。

  中国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总结是中国矿产地质志四大核心内容之一。由中国地调局地科院资源所承担的“中国矿产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是“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和“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后,矿产资源领域国情调查的继续和深化,也是矿床地质科学业务建设的重要内容。该项目不仅能直接服务于国家找矿突破行动,还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矿业政策、找矿勘查部署、矿产资源战略研究、矿产地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普及大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将按照“集思广益、百花齐放、求实创新、科学有据、继往开来”的指导思想正式开始部署。会议确定了“以全球视角研究中国矿床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基调,最终成果不仅是我国家矿产资源阶段性的总结,也是全球矿产地质领域研究的新成果。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姜大明主持召开第26次部长办公会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土资源云”建设总体框架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国土资源报     时间:2014-09-26

  9月25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主持召开第26次部长办公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土资源云”建设总体框架。会议强调,要建好国土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系统(简称“国土资源云”),实现整个国土资源系统工作相关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会议指出,“国土资源云”建设意义重大,有助于解决当前信息化发展中统筹力度不足、应用分散、重复建设、安全保障程度低、共享困难等问题。建设“国土资源云”,是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推进二调成果的共享和应用”及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需要;是强化信息化建设统筹,保障国土资源发展与改革的需要;是积极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

  会议强调,建设“国土资源云”,就是要实现整个国土资源系统工作相关数据,包括二调成果、海洋、测绘地理信息、地质调查等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要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互联,不是推倒重来,不能搞重复建设。“国土资源云”建设要着眼于国土资源部今后的长远发展,当前要尽快推进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平台建设,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有实力的专业机构,边研究、边建设,在运行中不断完善。

  据了解,“国土资源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和政务办公、综合监管、公共服务三大平台为基础,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信息化技术架构,统筹整合业务应用与服务体系,完善网络与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基础设施资源、数据资源、业务应用与服务的国家一级大集中或部省(区域)两级大集中,实现业务应用与服务的统一部署与分发,实现部内与部门间的全面数据共享。主要任务是建设国家级与省(区域)两级云中心,政务内网、业务网、互联网三个网络,数据资源、行政管理、业务监管、公共服务四个应用与服务体系及国家、省、地、县和乡五级应用。

  会议还听取了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筹备情况汇报,审议了《国土资源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部长办公会议结束后,姜大明主持召开了第32次部党组会议。

  部领导库热西、汪民、张少农、王世元、赵凤桐、胡存智出席会议,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国土资源部部署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下一步目标

要在能源及紧缺矿产上实现更大突破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09-25

  记者从国土资源部了解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下一阶段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变化,调整找矿工作重点,力求在能源及紧缺矿产上实现更大突破。

  资料显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三年来,取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显著的找矿成果,形成一批资源基地雏形。三年中,全国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找矿成果非常显著,新发现中型及以上矿产地451个(其中大型162个),其中天然气、铀、钼、钨等发现了一批世界级的大矿床。

  据了解,三年来,我国累计投入找矿资金约3500亿元,和2008~2010年的三年投入相比,增长了28%,其中,社会资金投入占85%以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创造了国家资本和社会资本齐头并进的良好氛围。

  来自国土资源部的资料表明,三年来,我国的基础地质调查得到了快速推进,1:5万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覆盖比例提升最为明显,由2010年的22%提高到2013年的30%,在重要找矿远景区的覆盖比例由40.6%提升到77%,重点成矿区带的覆盖比例由33.7%提升到56.6%。

  此外,地质科技也进步显著,创新了我国10类主要矿床类型的“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具体找矿实践中广泛应用推广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对下一阶段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工作,国土资源部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大勘查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紧紧依靠改革,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转变监管方式,调整中央地勘基金运作模式,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国土资源部特别强调,在改革中要积极推进试点,既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又要激发企业及社会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为立足国内增强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财政部自2011年起,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开始组织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行动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自2011年起,努力实现“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到十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三个阶段性目标。(李平)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干热岩开发利用还要走较长的路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09-25

  “青海共和盆地成功钻获温度高达153℃的干热岩,它们埋藏浅、温度高、分布范围广,填补了我国一直没有勘查发现干热岩资源的空白。”这一消息在不久前一经刊出,即被视为关注的焦点。这与近期国内的大气环境严重恶化以及化石能源开发利用中的诸多不如意有直接关系。

  今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能源“革命”是本次会议的关键词。而在习近平主席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的5点要求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

  稍后,一份共同关注和致力于保护气候环境的联合声明——《中英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伦敦诞生。《声明》称,化石能源燃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了千百万人的生活质量。双方认识到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在很多方面同根同源,许多解决方法也是共通的。这需要双方立即采取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在国内举国“狙击”雾霾的关键节点上是一种势不可挡的助推。

  近几年,在雾霾治理的迫切需求下,控制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逐渐成为共识。如此,解决问题就要在能源供给链条上动脑筋,而强调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就成为优先选择的路径。而在能源的多元供应体系中,干热岩的开发利用也顺理成章地备受关注起来。

  干热岩因何“受宠”

  干热岩是一种没有水或蒸汽的热岩体。很多专家认为,从理论上说,随着地球向深部的地热增温,任何地区达到一定深度都可以开发出干热岩,因此干热岩又被称为是无处不在的资源。但就现阶段来看,由于技术和手段等限制,干热岩资源专指埋深较浅、温度较高、有开发经济价值的热岩体。

  国内对干热岩的关注始于什么时候呢?国土资源部地热业务中心筹备办公室主任、地热研究室主任、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助理王贵玲在接受《中国矿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和日本中央电力研究所在北京房山区合作进行了干热岩发电的研究试验工作。当时,仅少数科研单位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参与了干热岩或EGS(增强型地热系统)国际合作。我国的地热工作者也做了一些相关工作,为我国今后系统全面地开展干热岩研究奠定了基础。

  开发利用干热岩,从对大气环境的保护角度和资源的储备量讲,其优势是其他能源类别不可比的。干热岩资源主要用于发电,而在其利用过程中不燃烧化石燃料,因此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一处干热岩发电站可能只能连续工作20年左右。但是,这个热储库关闭后,地心的炽热岩浆会重新加热这些岩石。几十年后,这些热岩就能再次被重新用于发电。而且,在关闭期间,发电站可以得到充分的维修和技术升级,为下次发电做好准备,实现周期性循环发电。干热岩储量丰富,并可循环利用,可满足人类长期使用的需要。麻省理工学院一份研究表明,只要开发地球上3千米~10千米深度中2%的干热岩资源储量,就能产生2×1020艾焦耳的能量。也有专家保守估计,地壳中距地表3千米~10千米深处的干热岩所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的30倍。资料显示,我国地热资源丰富。经科学测算,中国大陆3千米~10千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为2.09×1017艾焦耳,合7.149×1014吨标准煤,若按2%可开采资源量计算,相当于中国大陆2010年能源消耗总量的4400倍。从区域分布上看,青藏高原南部占中国大陆地区干热岩总资源量的20.5%,温度也最高;其次是华北(含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汾渭地堑)和东南沿海中生代岩浆活动区(浙江、福建、广东),分别占总资源量的8.6%和8.2%;东北(松辽盆地)占5.2%;云南西部干热岩温度较高,但面积有限,占总资源量的3.8%。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国大陆3千米~10千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量相当于中国目前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的26万倍。

  事实上,干热岩的另一个尤为重要优势是,在常规油气生产区域资源枯竭后,其是实现能源资源续接的一种重要路径。负责青海共和干热岩的勘探工程核检工作的山东省地矿局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总工程师赵季初向记者介绍,黄河三角洲地区是胜利油田的主产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开采,目前油气资源已进入严重减产期,庞大的油田队伍将面临生产转型危机。而黄河三角洲地区随着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地位的提升,对能源的需求也急剧增加,迫切需要新能源的支持。鲁北院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现了黄三角地区具有较高的大地热流值与地温梯度背景,在埋深3千米~5千米的可及深度内,岩层的温度可超过150℃,具备干热岩地热资源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2013年,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在利津县施工的干热岩勘查项目证实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确实存在干热岩资源,在2500米深度地温达到了104℃,泰古代老结晶基底岩石的地温梯度达到了4.07℃/100米,预期4500米深度时岩石温度可达180℃。这也证实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干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的可行性。

  目前,在东北,处于松辽盆地的大庆油田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资料显示,大庆地下4千米~5千米深的干热岩所蕴藏的地热能源就相当于全市油气能量的1万倍。目前,大庆的干热岩地热分布式热电站项目也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深层地热研究资深专家李虞庚也曾在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协会组织的“深层热干岩地热电站项目报告会”上表示,开发利用海南深层地热资源,对调整能源结构,实现海南能源可持续发展,建设低碳经济试验示范区有重大战略意义。更难得的是,海南地壳薄,比全中国很多地方的地壳要薄20多千米,钻井不必打很深。

  干热岩规模利用尚待时日

  青海共和优质干热岩资源被发现,让这种清洁能源重归人们的视野,也在国内的这个圈子里再次掀起争论热潮。很多观点认为,对干热岩开发目前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也有专家认为,由于技术、设备等原因,我国对干热岩的开发利用仍尚待时日。

  赵季初认为,干热岩勘探属于地热资源勘探中的一个分支,以寻找高温岩体为其勘探目的。抛开施工地质条件的因素,相比于传统的地热资源勘探以寻找高温流体为勘探目的,干热岩的勘探相对要容易一些。鲁北院在地热与深部资源钻探技术方面一直处于山东省内领先地位,拥有各类大型钻机15部。自1996年在鲁北院原址成功开凿了第一口1480米深的地热井以来,其施工的地热井深度不断突破,目前所施工的地热井最深达3600米,地层岩性由软弱的第三纪沉积岩扩展到灰岩、岩浆岩及变质岩。强大的施工能力为鲁北院进行干热岩勘探提供了技术保障。

  王贵玲表示,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所地热研究室一直承担着中国地质调查局干热岩资源勘查开发的重任,2012年完成了中国大陆3千米~10千米深处的干热岩资源量的估算,以及各干热岩分区的资源评价。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我国干热岩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目前已完成了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初步建立了干热岩资源战略选取的地热学指标,划分了部分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优先靶区。其今后的目标是,在完成全国干热岩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干热岩开发示范,建立我国干热岩开发技术体系,“十三五”末实现干热岩发电,力争“十四五”到“十五五”实现干热岩商业开发。

  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青海省在青海东部共同开展干热岩勘查工作,在共和盆地和贵德盆地同时施工干热岩钻探孔。共和盆地钻探孔显示深部花岗岩埋深在900米~1850米,上覆有沙岩、泥岩盖层,具备较好的干热岩赋存条件。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共和盆地是开发干热岩资源的良好场所。但是,要开发干热岩资源需要人工热储压裂等多种关键技术的支持,因此干热岩资源距离开发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比如,开发干热岩地热资源需要深井钻探,钻打高温岩体钻头的耐热度需要达到350℃。另外,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应用防斜钻井技术,这将增加开发过程中的难度和生产费用。目前,我国在钻井、压裂、微地震监测、数值模拟等方面的技术虽然有了较大提升,但在建立干热岩开发利用技术体系方面还面临很多瓶颈,如高温科学钻探技术、大面积人工热储压裂技术、人工热储裂隙跟踪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王贵玲认为,干热岩的开发利用应遵循“公益先行、商业跟进”的原则:以国家公益性投资为基础,通过典型示范,形成可以推广的干热岩勘查开发技术体系,逐步引导商业资金的介入,实现干热岩发电。因此,勘查开发干热岩资源应先在国家层面上展开调查与技术体系研究,之后再逐步引导地方及商业资本介入。目前,中国地调局一方面开展全国不同类型区干热岩资源调查;另一方面开展不同类型区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试验,进行干热岩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干热岩将影响我国能源结构

  从1904年意大利托斯卡纳的拉德瑞罗第一次用地热驱动0.75马力的小发电机投入运转,并建造了第一座500千瓦的小型地热电站算起,地热发电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了。如今,新西兰、菲律宾、美国、日本等国都先后投入到地热发电的大潮中。其中,美国地热发电的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进行干热岩发电研究的还有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但迄今尚无大规模应用。

  我国的能源状况是贫油、少气、富煤,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70%以上,目前全国每年消耗煤炭量超过30亿吨。从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调整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的发展是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重点。上世纪70年代初,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中国各地也涌现出大量地热电站,应该算作对这种清洁能源利用的初步尝试。

  我国的干热岩储量巨大。王贵玲认为,如果能规模化开采,会比水电、风电等新能源对能源结构的影响更大。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50年全球增强型地热系统发电将达到100吉瓦。然而,目前干热岩发电尚处于研发阶段,因此短期内不会成为国家电网能量补充的重要渠道,但可以预计不远的将来干热岩资源将会对我国能源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任何一种资源的利用,毫无疑问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相应的副作用。在王贵玲看来,干热岩发电系统几乎为“零排放”,无废气和其他流体或固体废弃物,可维持对环境最低水平的影响。与传统能源发电技术相比,干热岩发电技术可大幅降低温室效应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在国外干热岩开采过程中,曾出现过诱发微地震的状况(例如瑞士巴塞尔地热项目)。这可能会是干热岩开发的一个潜在风险。但只要做好微震监测,提高开采技术,即可以尽可能地减小诱发地震的风险。

  干热岩的开发利用,需要借助大量水的循环,每次提取地热资源时,都要给地下岩石水库注水,在循环过程中还要对流失的水不断补充。因此,充足的水源供应是开发利用热干岩的一项重要条件。当然,目前也有专家正在研究用超临界的二氧化碳作为循环液。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水溶液注入可能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不过,这项研究才刚刚起步,仍有不少技术难题有待解决。

  与国外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干热岩勘查与开发利用相比,我国对干热岩的开发利用相对较晚,因此实现大规模开发需要更多的投入,才能达到或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对于开发干热岩,王贵玲认为,应遵循“面上展开、点上突破、综合评价、开发示范”的原则,分区域干热岩资源调查评价与重点靶区干热岩资源开发示范两个层面开展工作;面上调查主要针对我国不同类型的干热岩资源潜力区开展调查工作,评价区域干热岩资源量,圈定开发利用有利目标区;点上突破重点针对干热岩开发利用有利目标区,开展干热岩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示范,建立干热岩科学开发利用示范研究基地,形成我国干热岩资源勘查开发技术体系;点面结合,协调推进,保障实现项目的既定目标,最终实现我国干热岩资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此外,干热岩在社会民众层面的认知度并不高,还需要辅助更多的宣传,以取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进一步推动国家的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刘晓慧)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让煤炭“绿”起来

——专访采矿工程专家、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张农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09-23

  时下有一种观点认为,雾霾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煤炭燃烧产生的。然而,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张农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在煤炭开采、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污染要积极治理,努力实现绿色开采。但是,如果一治理雾霾,就要“去煤炭化”,把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煤炭燃烧造成的,似乎有点不公平,甚至不切实际。

  张农教授是国家重点学科采矿工程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巷道支护团队首席专家,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现为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科研副院长,兼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专家、专家组副组长。

  记者:您认为煤炭作为高碳能源,是否是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

  张教授: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雾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雾霾的产生,是由于碳的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自洁能力,大自然没有能够及时消化掉这些污染物。煤炭的概念需要一个更清晰的定义,煤炭本身不是污染,它就是化石能源,与石油、天然气一样。煤炭的用处也不仅仅是用来发电,还用于炼钢的焦炭、水泥生产。我认为产生雾霾的结构中,煤炭的比重只有20%。

  最近网上也有报道称,“是不是把煤改气,雾霾就没有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国家燃煤发电技术在国际上是领先的,世界平均水平是大约335克标准煤发一度电,我们国家最好的可以达到330克标准煤发一度电。现在,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可以做到零污染、零排放。

  记者: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室效应是不是很大程度上是煤炭燃烧导致的?煤炭行业该如何应对呢?

  张教授:国际上有一种观点:气候变化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过度造成的,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陷阱。当然,也有人认为地球的温室效应是几百万年为一个周期,主要是由于太阳系的运行和地球内部的演变造成的,人类的活动微乎其微,不足以影响到地球的整个生态。

  我们该怎样面对这个事情呢?在替代资源没有出现的情况下,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占的比重很少,所以从全社会大系统来看,低碳减排、绿色环保这些理念很正确。作为煤炭企业来讲,既要有这个理念,又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处理。企业要追求低碳,但是又不能受制于低碳,矿区是一个经济体,需要发展,需要获得利润,因此要努力实现循环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记者:国家倡导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煤炭作为高碳能源该何去何从?

  张教授:低碳经济是世界发展的趋势选择,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下一步就是低碳化。就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一样,工业化是人从蹒跚学步到会走路,信息化是人想走得很快甚至跑起来,然而跑得太快时,关节、心脏就会出现问题,这就是追求速度反而会伤害了自己。低碳就是对自己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从单纯追求快速发展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煤炭低碳化、多元化也是大势所趋。比如山西同煤集团的一些大型现代化矿山,从资源的开采到利用,做到了循环经济,实现了对煤炭资源的充分利用。

  还有,要实现煤电一体化。比如把陕西、山西、内蒙古的煤通过铁路拉到上海,整个运输过程要消耗资源,就不符合低碳观念。如果在这些地方就地转化,用煤发电,再通过高压传输,就会减少资源消耗。可以说,随着低碳化、多元化的发展,煤炭生产过程会越来越清洁,所造成的污染也会越来越少。

  记者: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如何实现绿色开采和绿色消费,从而降低污染?

  张教授:实现绿色开采,第一要在开发上有统筹、持续的规划,要把煤矿开采和地区发展相结合,要与环境容量相协调。第二是要升级现有的绿色开采技术,如实现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保水、充填开采等等,加大技术对绿色开采的支持力度。第三是国家要对煤炭这种主导能源大力支持,包括税费问题、整合问题等等。从煤到电本身就是一种浪费,所以要提高燃煤发电技术。

  煤炭的消费,无论是在我们国家还是在国际上,都随着技术的进步在日益改善,但是像煤制油、煤制气、煤液化等技术都还有待完善。

  现在,众多煤炭类高校也在致力于研究煤炭行业实用先进技术,相信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让煤炭“绿”起来绝对不是问题。煤炭开采越来越智能化、机械化,也贯穿着低碳化、科学化。像保水开采,保护矿区附近水资源;充填开采,控制开采区域表土沉降,保护铁路、公路等地表建筑;煤与瓦斯共采,实现充分利用瓦斯。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对煤炭实现最大程度地吃干榨尽。(单孟华 赵怡斐)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中国黄金产业应准备好迎接“国际化”

——访世界黄金协会主席兰德尔·奥利凡特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09-22

  黄金,作为一种“贵族金属”、一种财富的象征,以其独有的社会属性,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过去10年,我国黄金市场发展迅猛,金饰及投资领域的消费曾在一段时间内一度完成了344%和5000%的飞速增长,而供给量也在20年间完成了267%的增长。

  从财富增长、经济发展、黄金的生产与消费等方面看,中国俨然已经处于全球黄金市场的中心。而在未来6年中,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中产阶级群体还将持续扩大,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政府对黄金消费的支持会是市场持续增长的动力。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黄金大会上,世界黄金行业协会与中国黄金协会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有观点认为,此次合作旨在推动我国黄金行业企业走向国际,促进我国黄金市场持续发展。

  那么,战略协议的签订到底对我国黄金产业的发展有哪些意义?而我国黄金产业发展目前拥有哪些优势,又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世界黄金协会主席兰德尔·奥利凡特(Randall Oliphant)针对这些问题,逐一给出答案。

  

与世界市场“隔水相望”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黄金产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段。据中国黄金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黄金产量为428.163吨,同比增长6.23%,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黄金消费首次突破千吨大关,也首次超过印度位居世界第一。这也恰好印证了今年2月18日世界黄金协会发布报告称“中国2013年黄金需求创下历史新高”的说法。

  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我国黄金产量完成211.073吨,与去年同期相比,黄金产量增加18.251吨,同比增长9.47%。其中,黄金矿产金完成169.051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15%;有色副产金完成42.022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5.22%。黄金产业的异军突起还表现在黄金进口量和加工量也同样稳居世界第一。

  但是,作为世界最大黄金生产国、消费国、进口国及加工国,我国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度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或者仅限于“蜻蜓点水”。兰德尔·奥利凡特表示,世界黄金协会里涵括全球二十大的黄金生产商,只有一个在中国有相应的业务。而中国黄金主要是在中国内部运营,并没有走向国际市场。对此, 兰德尔·奥利凡特还表示,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黄金大会上,世界黄金协会和中国黄金协会签署的这份战略合作协议,对于双方来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双方合作可以在金饰开发、向各国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进行金矿开采等方面获得更多突破。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最大的黄金消费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世界黄金协会和中国没有合作,那我们怎么还能称得上是世界黄金协会?而且还有另外一点十分重要:很多金矿开采往往都是很大的项目,需要几家公司合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各个公司之间相互加深了解,那肯定在未来有潜在的合作机会。” 兰德尔·奥利凡特表示,世界黄金协会早在1993年就进入中国,也逐步在中国开展了一些工作,比如和中国工商银行合作开通了黄金储蓄帐户;着重加强对黄金饰品的开发;开展与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合作,帮助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为全球领先的黄金交易市场等。

  

技术与管理理念差距亟待弥补

  虽然相对于过去几十年,目前中国黄金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中国黄金企业和世界各大洲的黄金生产商相比,其实能力及经营理念都是存在差距的。

  近年来,在黄金产业领域,真正能够在黄金工业中实践的科技创新并不多,所以产业发展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飞跃性的质的提升。在行业内,很多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使用的工艺如今还在沿用,包括在开采、选冶、分离和提炼以及自动电镀的各个生产阶段。

  兰德尔·奥利凡特表示,事实上,这样的挑战也不仅仅是只有中国在面对。任何一家公司,从国内的市场起家,而后一直在国内运作,要想实现国际化,就都会面临这样的挑战。南非曾经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南非的黄金公司就只关注在南非开采金矿,至于同行在北美洲、在亚洲是怎么做的,他们并不关心。

  对于如何来改造中国的黄金产业,包括一些行业企业的管理理念,使其更快实现国际化,其实,兰德尔·奥利凡特过去对此想过很多。

  他认为,加强交流是必须的,通过交流共通,各方都能了解在黄金市场发展、黄金开采以及在地理和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最佳做法。“其实每家公司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但是,一百年前的采金矿和今天的金矿相比,开采工人的人身安全保障一定是进步的。”

  针对中国黄金产业在最近几年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兰德尔·奥利凡特认为,在过去10年,中国黄金产量基本上增加了267%,增长的速度很快。另外还有一个趋势是,中国的黄金开采公司已经从过去的700家缩减到了现在的500家,因为政府和各个相关的部委都在鼓励这个行业进行整合,以便应对更高级别的竞争和服务更大规模的开采。以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为例,它每年的黄金产量大概是120万盎司,而北美的公司一般年产量是500万到700万盎司,开采能力上的差距显而易见。而纵观全球,一个大的金矿开采项目往往要耗资至少40亿美金来开发,所以更高级别的开采需要大公司的充足资金参与。在谈到中国黄金产业的发展趋势时,兰德尔·奥利凡特认为,行业整合还会继续下去;随着黄金开采新技术的应用,中国黄金产量还会增加;随着与世界市场的沟通和融合,中国的黄金市场会继续国际化。

  

价格下跌带来的蝴蝶效应

  事实上,从最近的统计数据来看,黄金产量继续增长的同时,黄金消费量却出现明显下滑。2014年上半年中国黄金消费量达到569.45吨,与去年同期相比,消费量减少136.91吨,同比下降19.38%。其中,黄金首饰用金426.17吨,同比增长11.02%;金条用金105.58吨,同比下降62.13%;工业用金26.75吨,同比增长11.32%;金币及其他用金10.95吨,同比下降44.3%。据分析,今年以来,国际金价整体低迷以及涨跌不定的趋势影响了黄金消费市场,同时也对行业本身产生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比如对勘探的投入以及行业的海外扩展的影响。

  兰德尔·奥利凡特表示,在国外,一些国际黄金公司大量的缩减成本,来应对黄金价格的下跌。“比如说,他们解雇了很多雇员,并且尽量降低黄金储量的价格和开采成本、更加关注高品位金矿、暂停一些可以缓冲的开发项目,出售非核心资产等。”

  黄金价格持续下跌,利润大幅缩减,勘探成本却不断攀升,使得更多的业内人士担心,企业也会对勘探业务进行缩减。事实上,这样的影响已经变成现实。兰德尔·奥利凡特表示,现在,在市场上相关的影响已经出现了。比如说,矿藏探测的投入已经变成了3年前的一半,而黄金矿业公司所拥有的可以使用的资本也在不断减少,导致最近发现新的金矿矿源也在减少。而这样的情况,可能在未来的两年内还会延续下去。但是,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兰德尔·奥利凡特更倾向于行业市场会更加健康发展,“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比如以百年来计,我相信还是会有人比较积极地从地下开采出黄金,也会有消费者仍然非常喜欢购买黄金。总而言之,我觉得从长期来看;黄金市场仍然会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市场,还是会有非常积极的以消费需求为驱动的采矿行为”。

  黄金价格下跌,也导致了众多海外黄金企业股价的下跌。有观点认为,这是“走出去”的好机会。对此,兰德尔·奥利凡特认为,海外扩展更重要的是要考虑“购买的资产存在什么问题,能不能解决”。

  兰德尔·奥利凡特最后分析认为,目前,黄金市场暂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如资产的价值、现金流等,但是从长期来看,黄金市场还会是一个健康的市场。(作者: 刘晓慧 )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4(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