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夯实高楼直---2014年地质调查大事盘点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5-01-04
编者按: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和基础,而公益性地质工作是整个地质工作的基础,所以也可以说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基础、先行的先行。近年来,中国地调局及其所属单位的广大地质工作者高举地质找矿新机制和“358”目标两面旗帜,充分发挥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主动服务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获得了丰富的基础地质调查资料,也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突破,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014年是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二阶段实施的开局之年,中国地调局及其所属单位在这一年中继往开来,在系统总结前一阶段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我国建立海域“可燃冰”基础理论
事件:2014年年初,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牵头实施的“973计划”项目“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通过科技部验收。该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和创新性认识,首次建立起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研究系统理论。具体包括:提出了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重要概念,揭示了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首次提出天然气水合物成核机制的笼子吸附假说,建立了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的综合识别方法,开展了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基础理论研究。
点评:海洋资源能源的有效合理勘探开发,是全球众多国家正在攻关的科技难题。该项目的实施提升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基础研究的能力,也为我国勘探开发海域“可燃冰”资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国发现最大单个单层整装气藏
事件:1月,四川安岳气田磨溪区块特大整装气藏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根据报告,该区块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4363亿立方米,其中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3054亿立方米,为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单个、单层整装气藏。
点评:安岳气田磨溪区块特大整装气藏揭开了我国下古生界-震旦系油气勘探开发的序幕,对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首次开展三沙海洋地调
事件:2月,为配合国家的三沙建市相关工作,中国地调局广海局决定2014年首次开展三沙幅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
点评:在行使南海主权的过程中,地质调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先行工作。海洋地质调查工作任重道远,提高海洋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加快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步伐,应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地调工作关注的重点。
我国重点地区岩溶塌陷呈影响扩大趋势
事件: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岩溶所针对我国岩溶塌陷发育分布现状和趋势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塌陷坑总数超过4万个,岩溶塌陷集中分布在西南、华南、华中和华北地区,高危险区面积约60万平方千米。从全国发生的岩溶塌陷特点看,近年来岩溶塌陷有数量增多、影响扩大的趋势。
点评:目前我国岩溶塌陷调查、防治仍然缺乏相关技术规范,而且调查信息系统和野外数据采集系统也还不够完善。只有不断摸清家底、把握规律,开展岩溶塌陷监测技术、岩溶塌陷隐患早期识别技术和塌陷形成演化机理研究,才能防患灾害于未然。
2014
年全国地调工作会议召开
事件:3月18日,2014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地质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姜大明,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部、局领导充分肯定了近几年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质调查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到2020年调查工作的主要目标,对本年工作进行了部署。
点评:一年一度的地调工作会议是全国地调系统对过去一年地调工作的集中总结,也是各相关单位了解未来地调工作总体部署规划的良机。如果说地调工作是一场大战役,那么每年的地调工作会议就是每场战斗前的动员会和誓师会。
我国首次使用中深钻在大洋硫化物区钻探作业
事件:3月,中国大洋第30航次第三航段按计划完成西南印度洋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中深钻调查任务,任务首次使用中深钻在硫化物区钻探作业,并取得硫化物合同区地表下的样品。
点评:本次勘探对我国研究硫化物分布及其与围岩的关系、碳酸盐成因等具有重要意义,取得的样品也可为将来的海底硫化物勘探做技术储备。在探索海底的过程中,每一个“第一次”都是一个里程碑。
《勘查中国——环境和资源》专刊向世界展示我国地球化学勘查成果
事件:4月,地球化学勘查领域国际著名刊物《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地球化学勘查》)集成出版《勘查中国——环境和资源》专刊,以环境土地质量评估和矿产资源勘查为主题,优选21篇论文向世界集中展示了我国在地球化学勘查领域的最新成果。
点评:我国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矿产勘查和环境评估等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著名刊物系统报道我国在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将进一步巩固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显著提升我国在领域内的国际影响力。
我国获国际海底富钴结壳矿区勘探合同
事件:4月29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在京正式签订国际海底富钴结壳矿区勘探合同,标志着中国在西太平洋海底获得的面积3000平方千米的富钴结壳矿区已经完成所有法律程序。
点评:富钴结壳对于很多人来说尚是一种陌生的事物,但这种出产自海洋的矿产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其存在的环境也对人类认识海洋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本次签订勘探合同,我国不仅仅是在履行国际义务,更为重要的是,最后留下的1000平方千米享有优先开采权的矿区很可能将成为我国叩开海洋资源大门的钥匙。
中国地调局推进地质信息共享服务
事件:5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地质信息共享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地质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地质信息服务产品体系、建设国家地质基础数据库和地质信息服务平台四项主要任务,并对局属各单位和机关各部室提出了具体要求。
点评: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形成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具有可被重复开发利用、能够长期提供服务的重要功能。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海量的地质资料信息,逐步实现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和共享,可以充分发挥这些珍贵资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松辽外围新区油气资源调查获得新发现
事件:5月,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承担设计、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参与设计的“突参1井”在松辽西部外围——突泉盆地侏罗系获得石油新发现,并顺利取到含油岩芯。
点评:“突参1井”是我国在松辽西部外围新区针对上古生界-中生界部署实施的第一口油气调查参数井,本次重大发现开辟了松辽西部外围油气调查的新领域,将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重要地质依据,具有重要的勘探导向意义。
中国重要矿产矿山数据库建成
事件:由中国地调局郑州综合所依靠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建立的中国重要矿产矿山数据库5月在郑州揭牌,包括了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铅、锌、铝土矿、镍、钨、锡、锑、钼、稀土、金、磷、硫铁矿、钾盐、石墨、高铝矾土和萤石等矿产的16061个重要矿产矿山的数据库,内容涵盖矿山企业基本信息、矿山储量情况、矿山开采技术条件、采矿情况、选矿基本情况、共伴生矿利用情况、尾矿废石等处置及利用情况、矿山经济指标、难选冶低品位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新技术新工艺情况等方面矿山生产信息数据。
点评:中国重要矿产矿山数据库的建立,填补了涵盖“三率”指标的重要矿山数据服务的空白,将为合理评价矿山开发利用水平高低,合理评估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合理性提供参考,将为矿业政策研究、矿产资源规划、矿业形势分析等提供服务支撑。
全国钻孔数据库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事件:从2014年4月至5月,中国地调局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分别在南京、武汉、成都和福州组织召开了四次“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2013年度成果检查验收工作会议”,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省级地质资料馆和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技术支撑单位分批次提交了2013年度本省(区、市)钻孔数据库建设总结报告和钻孔数据库阶段成果。在201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期间,中国地调局正式开通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面向公众发布95万个重要地质钻孔基本信息。
点评:钻孔数据库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数据库的建成,必将为基础地质工作和找矿突破提供更为强大、科学、准确的信息支撑。
《欧美地质填图方法:经验、试点与建议》出版
事件:“开展现代地质填图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示范”项目成果专辑《欧美地质填图方法:经验、试点与建议》于6月正式出版发行。该项目以青海省1∶250000卡巴纽尔多幅为项目试点图幅,一共开展为期4个月的野外地质填图工作,针对我国未来地质填图方法提出了十二方面的建议。
点评:该书以东昆仑造山带地质填图经验总结为模板,探寻适合我国地质填图长远规划的技术方法,对推进我国地质填图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有重要意义。
我国首个页岩气行业标准实施
事件:4月17日,国土资源部以公告形式,批准发布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规范(DZ/0254-2014)》(以下简称《规范》),并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
点评:该《规范》是我国第一个页岩气行业标准,是规范和指导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规范,是加快推进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规范》的发布实施是我国非常规油气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管理和页岩气勘探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我国完成首次远海海域深孔地应力测量
事件:由中国地调局地科院力学所承担的 “中国重点海域地应力观测及综合研究”海洋地质调查项目,于6月圆满完成了三沙石岛西科1A井深孔地应力现场测量。该井位于西沙宣德群岛永兴岛东北部的石岛东南侧,钻孔终孔深度1268.07米,其中套管安装深度1008.48米。本次实验也是我国远海海域第一次深孔地应力测量。
点评:该项目是地质力学研究进军海洋领域的重要一步,获取的重点海域地应力的分布特征可为我国重点海域的地球动力学基础研究以及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我国远海海域第一次深孔地应力测量实验的成功,也填补了我国南海海域地应力实测数据的空白,为后期的应力场监测提供了参考背景值,获得的数据对于研究南海的扩张和演化以及海域地球动力学等热点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地质调查工作部署研讨会”召开
事件:6月30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地质调查工作部署研讨会”。中国地调局副局长李金发要求相关单位紧密围绕矿产能源之路,造福中亚各国。与会专家就《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方案》和地质工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西北各省(区)地矿工作与中央公益性地质工作的联动等进行了讨论。
点评:“十八大”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更好地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在更大视野里发挥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
《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成果通过评审
事件:7月9日至10日,中国地调局对《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试点成果——《中国矿产地质志·江西卷》进行了评审验收。它的研编成功为《中国矿产地质志》系列成果的研编开了一个好头,起到示范作用。
评价:《中国矿产地质志》是一项打基础、立长远、具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果,不仅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研究编制全省矿产资源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部署矿产勘查和找矿实践奠定了基础,而且丰富了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促进了地质科学创新和进步。江西卷的成功研编,值得全国各省认真研究并借鉴经验。
中国地调局完善资金及项目管理制度
事件:7月25日,将加大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和通报力度,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为重点,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他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承诺,不在项目安排、经费使用等重要活动中以权谋私。
12月4日,中国地调局召开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下一步工作做到“六个加强、六个确保”——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确保审计不出大问题;加强与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的沟通协调,确保2015年地调项目和预算纳入二上预算;加强机制改革,确保六年规划落地;加强地质科技体制改革,确保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有机整合;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确保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的目标不动摇,不偏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解决资源、环境、灾害问题的能力大幅地提高。
点评:今年,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更加重视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建设。中国地调局也顺时而动,在地质调查的规划部署、组织实施和公益性服务中倡导廉洁从业的价值理念,在工作的方方面面构建“廉政墙”。
我国计划2015年实施海域“可燃冰”钻探工程
事件:“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潜在的、未来理想的石油天然气替代能源,资源前景广阔。”在7月29日举行的第八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研表示,未来几年,中国地调局将继续加强海域和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评价,开展水合物成藏理论、探测技术、环境效应和试开采技术等研发,并计划于2015年在中国海域实施天然气水合物的钻探工程。
点评: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和勘探开发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末便专门设立了有关项目,由中国地调局等单位承担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勘探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调查技术,初步圈定了若干个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远景区,并先后在中国南海北部、祁连山陆域永久冻土区等区域多次钻探获得水合物实物样品。随着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工程的实施,我国将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方面已经取得更多重要进展。
地调系统第一时间驰援鲁甸灾区
事件: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后,中国地质调查局于8月4日启动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成立了以分管局领导为组长的应急响应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应急响应办公室和前方工作组,协调组织成都地调中心、航遥中心、监测院、水环中心、力学所、岩溶所、工艺所等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准备工作,为国土资源部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持。
点评:灾难无情人有情。地调系统的工作人员在灾区化身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战士,用科技与毅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更为难得的是,在灾后重建中,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为美丽鲁甸的重新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地调局规划今后六年地调工作
事件:9月1日至9月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召开了2015~2020年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规划工作部署研讨会,全面总结地质调查已有工作成果和工作基础,分析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并研究提出了今后6年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方案。
点评:工作计划基本做到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坚持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基本定位,跨部室、跨单位、跨专业、跨技术方法综合部署,以解决重大问题、满足重大需求为导向。它为地调工作描绘了美好蓝图,让地质工作者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
中国地调局在矿业大会上公开一批基础地质资料
事件:10月21日下午,在201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最新的公开版基础地质资料。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地质资料馆馆长严光生发布了中国基础地质资料的情况,并开通了全国重要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
点评:公开基础地质资料有助于更好地服务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更好地改善我国的矿业投资环境。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公益性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作为其重要职责之一,将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信息的需求,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地质信息支撑。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成立
事件:在10月20日举行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地学合作研讨会上,国土资源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研究中心的重点任务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围绕上海合作组织宗旨,推动各成员国之间地学领域学术和教育机构开展国际交流,围绕重点问题进行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研究中心将凝聚国内外地学领域一流科学家,围绕重大且广泛关注的地质、资源、环境问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研究,促进地球科学理论与技术进步,助力绿色矿业经济健康发展。
点评: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和资源基地”。依托上海合作组织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际地学合作平台,将对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地学研究水平,促进各国矿产资源研究对接、矿业经济发展,深化区域矿业合作等方面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北方海岸带地质工作方向明确
事件:10月24日,海岸带地质工作调研座谈会(北方)在天津召开,中国地调局青岛所代表中国地调局海岸带和大陆架地质研究中心汇报了我国海岸带地质调查工作进展及总体工作部署思路。2015年,我国将选择海域和陆域调查基础较好和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区域开展海陆综合地质调查试点工作,完善调查技术方法和规范;在2016年后进行推广和示范,逐步海陆统筹工作部署和实施的程度。
点评:我国海岸线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仑河口,全长超过1.8万千米。由于海岸带的宏观区位优于单一陆地环境和单一海洋环境,因此,这里成为人口稠密、产业云集的经济发达区。要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海岸带地质调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相关区域调查也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的提高服务。
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取得重要进展
事件:11月9日至11日,首届中国地热资源年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科院水环所在会上公布了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今年取得的重要进展。据悉,全国31个省会城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已完成,其开发利用总能量折合标准煤4.67亿吨。以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能效率取35%计算,可节约标准煤1.63亿吨,约是我国目前实际能源消耗的10%,是目前建筑物供暖制冷消耗的1.42倍。
点评: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地热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非洲拉丁美洲重要成矿带遥感地质解译工作完成
事件:11月,中国地调局航遥中心宣布完成非洲与拉丁美洲重要成矿带遥感地质解译放资料汇交工作。项目组基本掌握了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主要地层、岩浆岩、构造和矿产等分布及其遥感影像特征,圈定了非洲和拉丁美洲重要成矿带,基本掌握了重要成矿带主要地质特征、成矿特点和成矿规律分析,圈定了服务于矿权登记的可供地质矿产勘查的战略选区。
点评:该成果为全球遥感地质矿产解译技术标准编制提供了基本素材,为有关部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宏观部署和组织实施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了指导,为国家在境外矿产资源勘查特别是紧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宏观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2015
年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计划重点突出“服务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事件:12月1日,国土资源部第31次部长办公会明确提出,2015年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工作要重点突出“服务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要求,按照“358”目标确定项目,服务于中央制定的重大发展规划,用科技创新推动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突破。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2015年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计划建议。该建议进一步调整并优化了各类地质调查工作的目标任务,确定了4个基本内容框架,即以地质填图为核心的基础地质调查、以摸清家底和战略探索为重点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以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水资源调查评价为重点的环境地质、以数据集成处理与发布为主线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点评:随着我国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业界人士越来越关心能源资源安全问题。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无论是增加国内能源有效供给、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还是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国际能源互利合作,都离不开摸清家底。此次部长办公会提出的要求正切合了这种需求。(潘冰 周铸)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5(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5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