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生态矿业大事盘点

2015年我国生态矿业大事盘点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5-12-31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并描绘出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2015年10月,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从提出到上升为国家战略,从他律到行业自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渐入佳境。如果说最初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迫于日趋紧张的资源环境压力,那么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人心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高度自觉。这种自觉已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矿业领域也掀起了一股清新之风、绿色之风,从地质勘探到矿山建设,从生产冶炼到发展循环经济,从治理地质环境到矿城转型,诞生了一批批成功模式和示范项目,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湘锰模式:为民生而治理地质环境

  对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该如何治理,治理的目的又是什么?提到这些问题,许多人甚至包括业内人士普遍的观点是,治理矿山地质环境主要就是为了修复在矿业开发活动中被破坏的地质环境,恢复其原来的地貌和生态。然而,湘潭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项目不单单是为了修复矿区的生态环境而治理,更应为了矿区的民生和发展而治理,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来推动矿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修复,实现矿区的“生态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蜕变。

  点评:水域污染、废渣遍野、地表塌陷、山体滑坡、房屋开裂……正是因为多年深受地质环境破坏之苦,素有“百年锰矿”、“世界锰都”之称的湖南湘潭锰矿才以壮士断腕之勇气下决心治理地质环境,并在治理地质环境中站位高远——不仅仅是为了治理而治理,而是将矿区地质环境治理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相统筹,将生态环境修复与民生福祉相联系。于是,才有了充满生机的湘锰模式,才有了日渐成熟的国家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项目,才有了湖南湘潭锰矿的绿色转型。

  自贡:盐矿资源串成特色游

  自贡,这是一座略有些宁静的城市,绿树成荫,素有“千年盐都”的美称,“自贡”两字也是取自史上两大盐井的名称。最近几年,在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处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自贡悄然兴起了盐矿专项的特色旅游,其中以“燊海井-吉成井-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东源井”线路最为经典。这条线路不仅有历史悠久的井盐生产遗迹景观,而且系统地集中展示了盐矿的古法开采及制盐工艺,因此被称为古代盐矿开采的活化石。更为难得的是,一些盐井虽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至今仍在生产,服务于周边区域。

  点评:可以说,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之后的转型之路,不尽相同,但大都会考虑优势资源的积聚效应。自贡也不例外。其盐井不仅开采了上百年延续至今,而且古法工艺得以保留和传承,甚至连古代盐商生活的痕迹亦能从中寻觅,不愧为盐矿开采的活化石。这一活化石里,不仅有自贡人现在的生产生活,还有自贡人的过去和未来。这是自贡的特色,也是自贡的优势。发展特色旅游,自贡找对了路。

  青海出台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经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青藏高原、也是我国藏区诞生的第一部省级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立法。据了解,该条例共分7章,分别对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规划与建设、保护与治理、保障机制、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内容做了明确规定。该条例已于2015年3月开始实施。

  点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规定加以落实,以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一时间,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对于青海而言,其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尤为突出。这里不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有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不仅是生态环境脆弱区,还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作为青藏高原也是我国藏区诞生的第一部省级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立法,《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将担负起推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民族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任。

  海州露天煤矿:废矿坑变身绿宝盆

  位于辽宁阜新的海州露天矿曾是共和国的骄傲,但露天的开采方式对生态构成了威胁,黄土飞扬,滑坡多发。为此,当地努力复垦,建成了国家土地复垦项目示范区。阜新市投资5639万元开展了土地复垦工作,复垦面积998公顷,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客土回填工程,将百余米高的煤矸石山进行了平整并覆盖黄土,同时还建设了农田水利工程和护坡林工程;在露天矿外围修建永久性排水沟、排水巷道和坑内排水沟,以排疏聚集在坑底的积水。

  点评: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阜新等一批老工业城市在保障资源安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阜新等一批老工业城市又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保障作用;而在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阜新依然是国家的骄傲。面对转型之痛,这座老矿城奋起而为,焕发出勃勃生机,成功地走出一条特色的振兴之路,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样本和试点。阜新海州露天矿是国家土地复垦项目示范区,更是阜新人多年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遗产。

  广州拟设“环保警察”

  广东省环保厅会同粤“公检法”联合出台了《关于查处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创新建立并规范了环保与公安联合执法机制、环保与公检法部门联席会议与信息共享机制、环境恢复性司法机制。据了解,广州也正在酝酿设立“环保警察”,方案已经基本完成。

  点评:环境保护,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人人与其息息相关。而保护环境,尤其是环保执法,却往往成了环保部门的独角戏。加之自身财力、物力、人力、权力所限,环保部门纵然豪情满怀,终归也难逃现实的尴尬。而此次广东省环保厅会同粤“公检法”联合出台《关于查处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将公检法部门纳入其中,实现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大大完善了环保机制,壮大了环保力量。

  湖南省郴州市实现绿色逆袭

  湖南省郴州市古称“林邑”,意为“林中之城”。不难想像,这座“林生郴,郴润林”的湘南边城千百年来是何等的绿意满城、风光旖旎。然而,同样拜天所赐的巨大矿藏却也曾使得郴州大山开裂、污水横流、绿叶蒙尘。作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郴州市近年来努力打破“因矿而兴、因矿而乱”的资源魔咒,摆脱资源路径依赖,实现了“灰色样本”的绿色逆袭,也拓展了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点评:郴州,曾是被称为“林中之城”的林邑,也曾是过度依赖资源的“灰色样本”。过去,是郴州的梦,也是郴州的痛。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如此巨大的反差,才有了“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绿色逆袭。下猛药,除沉疴,郴州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目前,郴州是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郴州市历年来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最好的时期”,这是国家十二部委检查验收组的评价,更是郴州人打破魔咒后的收获。

  兖矿实行“史上最严”环保问责制

  兖矿集团召开环保专题会,明确将环保指标作为集团当前和今后一项“硬任务”,并增加环保工作在各类考核中的比重。值得注意的是,兖矿集团本次会议提出了包括环保工作路线图和具体时间表在内的“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规划用3年时间投资10亿元,集中解决环保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点评:时下,用“数九寒冬”来形容煤炭企业的处境一点都不为过,需求不振,价格下滑,经营困难,资金回笼难……煤炭企业无论大小,无论身份,概莫能外。即便如此,兖矿集团也没有放松对环保的要求,甚至实行“史上最严”环保问责制,并规划三年行动计划,集中解决环保突出问题。这就是国有企业对于社会责任、公共事物的担当。

  海南省:有矿不采偏要绿

  “停止新设探矿权采矿权审批,在生态保护区内严禁矿产资源开发,加强矿山采空区复垦复绿。”这是海南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做出的严格规定。海南省政府在出台了一揽子规章制度,对矿产资源开发实行铁腕治理的同时,本着“逐步还清旧账,不欠新账”的原则,加快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海南省政府更是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列入了对市县政府的主要考核指标。

  点评:其实,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就像是一对亲兄弟,虽然时有矛盾,但最终血浓于水,是能够实现共存共荣共发展的,但需要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短期与长期利益的关系。众所周知,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海南的最大资本和优势。因此,“生态立省”对海南这个旅游产业发达的省份而言,意义非同一般。矿产资源开发以生态优先,为生态让路,正是海南省立足长远,放弃眼前利益的智慧。

  陕西矿产资源开发不再“任性”

  陕西重拳出击,加大对矿业环境保护治理力度,严格矿业整治措施、进一步落实治理责任,全省矿业“胡干、乱干”的现象明显减少,绿色矿业开发逐渐成为该省矿业发展主流。陕西省矿产资源丰富,已开发利用的各类矿产有75种,各类矿山企业3977个,矿石年生产总量1.27亿吨。对此,该省明确提出了在未来5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矿业绿色发展理念,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同时,该省大力构建绿色生产体系,打造绿色生活空间,培育绿色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美好家园。

  点评:过去,由于诸多原因,各地在矿产资源开发上存在许多“任性”行为,以致于宝贵资源被浪费,生态环境被破坏。所幸的是,这种野蛮开发、破坏性开发的危害性正逐渐被相关部门意识到,并被加以制止,用绿色开发取而代之。陕西省此次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理念,正是基于矿产资源为自然界组成部分的考量,改“任性”为“理性”,惟有尊重,方能和谐共赢。

  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出炉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名单的通知》,明确河北省张家口市等30个市(州、地区)、北京市房山区等113个县(市、区)为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点评: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成功的样本和示范,各地在生态保护与建设中才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追有方向”,才会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此次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出炉,无疑也为各地生态保护与建设树起了标杆。既然是首批,而且又是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凡是榜上有名者一定有其出彩的地方。而对于上榜者而言,这既是荣誉,也是激励。

  晋城启动新一轮采煤沉陷区治理

  山西晋城市政府印发了《晋城市采煤沉陷区治理2015年行动方案》,对5个县12个乡(镇)31个村4426户12211人进行搬迁安置。这意味着晋城已启动了新一轮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此次治理,晋城市将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实施;试点先行,分步推进;公平公正,严格管理”的原则,参照国有重点煤矿治理标准,结合实际,对采煤沉陷区内受损严重的村庄采取搬迁安置的方式进行治理,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点评:晋城是山西的煤炭资源大市,素有“煤铁之乡”之称。与山西其他煤炭资源产地一样,由于多年开采,晋城市形成了大面积的煤矿采空区,并诱发了采空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作为采煤沉陷区治理的原则,“谁破坏,谁治理”早已成为共识。但因具体情况不同,各地治理模式与治理机制却不尽相同。对于大多数采空区而言,治理资金紧张是突出问题。此次,晋城采煤沉陷区治理采取灵活方式,资金由国家投资、省级投资、市级配套投资、县级配套投资、企业配套投资和居民个人出资构成,定是下了功夫。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环境保护部通报了《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其中,最受公众关注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状况依然令人忧虑。《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由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完成,是反映中国2014年环境状况的公开年度报告。

  点评:这是环境环保部向社会公众交上的年度“作业”。“作业”中,有喜亦有忧。喜的是,2014年我国水、土污染状况与上年相比并没有发生更严重的恶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顺利完成;忧的是,大气污染治理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水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同时还面临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作业”之外,最大的喜莫过于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信息公开的坦城,以及由此唤醒的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

金昌模式”带活甘肃资源综合利用

  甘肃金昌市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其中,金昌北方国能锂业公司年产1万吨碳酸锂提纯项目、金昌鑫盛源金属材料公司超细金属及氧化物生产线、金川神雾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公司年处理80万吨铜渣项目、金川集团铜阳极泥贵金属综合利用项目等60多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加紧建设,逐渐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全市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的综合利用率已分别达到42%、84%和99.8%。

  点评: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金昌市缘矿兴企、因企设市,被称为“祖国的镍都”。以镍资源为支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也成为了金昌市历来的优良传统。秉承这一传统,金昌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了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共生发展、科技引领支撑、园区承载聚集、机制创新保障”为突出特征的“金昌模式”,激活了甘肃资源综合利用的一池春水。

  京津冀启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计划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加紧制订,将启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计划要求,推进尾矿、废石、粉煤灰、电子电器废弃物等协同利用,促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和生态一体化发展。河北省政府已经提出了推动京津冀地区省部共建尾矿资源化利用协作创新平台的构想。承德市政府与北京市住建委签订协议,充分利用该市近20亿立方米尾矿资源生产建筑材料供应北京市场。

  点评:京、津、冀,因其历史和地理上的紧密性,往往被看作一个相融相促的整体。加之“京津冀一体化”的提速,其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实践越来越多,涉及面也越来越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的制订,旨在通过启动区域发展机制,为京津冀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搭建平台。在这一平台上,京津冀共享的不仅是工业资源,还有先进的技术与工艺。

  煤制燃料迎最严环保标准

  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指导意见》编制说明中提及,“针对新问题、新挑战,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了现阶段的发展思路”。《指导意见》直言,国内已建成的少数示范项目暂时还不具备大规模产能建设的条件,明确“十三五”期间的首要任务仍为产业化工程示范。《指导意见》提出对新建示范项目实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包括首次对全行业提出的废水零排放要求。

  点评:对于煤化工项目,我国政府出于环保的考虑,态度是相当审慎和理性的,甚至直言“国内已建成的少数示范项目暂时还不具备大规模产能建设的条件”,明确“十三五”期间的首要任务仍为产业化工程示范。毋庸置疑,前期煤化工项目因为盲目投资付出了很大代价。业内对新政策也是“又盼又怕”。此次《关于规范煤制燃料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对全行业提出的废水零排放要求,被称为最严环保标准,但这也许是行业理性发展的“清心剂”。

  华东有色海洋院盐碱地上绘“蓝图”

  华东有色地勘局海洋地质研究院与江苏南通滨海园区管委会就承担实施“南通市滨海园区盐碱地改良项目”达成协议,项目计划改良盐碱地3200亩。华东有色海洋研究院将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及专有地质技术,综合利用水利、生物、地球化学等手段,通过改良和治理,使园区土壤相关指标达到基本农田标准要求,建成生态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滨海园区开发建设提供后备资源,同时也为江苏沿海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思路和样板。届时,荒芜的盐碱地将果木成林、稻花飘香、蔬菜满园。

  点评: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与条件。而对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江苏而言,其耕地就如同大熊猫一样珍贵。此次华东有色地勘局海洋地质研究院与江苏南通滨海园区合作改良3200亩盐碱地,无疑是化腐朽为神奇。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源于华东有色海洋地质研究院拥有的专业技术与地质实践——掌握了该地区的大量基础数据,并建立了三维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如此,方有了化盐碱地为生态园的美好希冀。

  绿色或成矿业开发最基本条件

  2015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召开之前,中国矿业联合会和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筹备了2015中国矿业循环经济暨绿色矿山建设大会。之前,中国矿业联合会还在北京举行了一次绿色矿山促进工作委员会会长、秘书长、专家顾问联席会议。这次联席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国土资源部规划司负责人介绍当前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现状、问题及今后的方向;调整绿色矿山促进工作委员会的组织机构;讨论第二批绿色矿山试点单位评估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对2015中国矿业循环经济暨绿色矿山建设大会和2015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绿色矿山论坛两个会议方案的意见。绿色矿山建设下一步怎么搞,有哪些新的政策,才是本次联席会议的参会代表特别是矿山企业关注的重点。

  点评:我国绿色矿山建设逐渐深入人心,一批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脱颖而出,一些省份也积极探索省级绿色矿山试点,不仅为社会所认可,而且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绿色因素在矿山开发、标准制定、试点评估中越来越举足轻重,不可或缺。为矿山开发设置一道绿色门槛,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现,更系民生福祉。

  

溪县防治地灾“耳聪目明”

  安徽省绩溪县位于皖南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频发,是该省地质灾害的重点县。但近年来,该县未发生一起人员伤亡的地灾事故,2014年被国土资源部表彰命名为全国首批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这其中,“千里眼”、“顺风耳”立下了汗马功劳。该县实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联网,并在安徽省率先建立了“12121”地灾固定电话预警自动反拨语音提示系统。

  点评:对于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而言,“几年来没有一起人员伤亡的地灾事故”的确是个奇迹。但这其中定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投入。绩溪县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并不是什么真的“眼”和“耳”,而是其在重大地灾隐患点安装的墙体裂缝报警器、山体滑动报警器和自动雨量监测器,以及在全省率先建立的固定电话预警自动反拨语音提示系统。有了这些先进装备,绩溪县便对地灾隐患实现了远程科技监测,做到了“耳聪目明”。

  陕西治水:资源大省的尴尬与抉择

  陕西省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能源等资源工业的重要接续地,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陕西已经形成了以煤炭、油气、有色金属、机械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在带动陕西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巨大的环境隐患。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陕西省不得不做出决断——对落后产业实施“关停并转”。这中间当然会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不仅有企业、相关从业人员,还有政府的财政收入。陕西省委、省政府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频下狠手治理污染。

  点评:“治秦先治水,兴秦先兴水。”自古以来,陕西社会经济发展就与当地河流的治理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经济发展了,水环境却被污染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甚至还会拖了发展的后腿。对于陕西而言,坐拥丰富的矿产资源并借以推动工业发展,是其先天之幸;但河流为陕西省污染最严重,甚至成为国内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却是陕西不得不直面之痛。尽管面临着诸多尴尬和困难,但治水却是陕西的不二选择。

  遥感技术助力山西地质灾害防治

  记者从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了解到,该局遥感中心完成的山西省突发地质灾害遥感监测指挥系统项目通过了山西省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目标明确、技术先进、应用广泛,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据悉,该项目综合研究运用了航空航天遥感、移动测绘、卫星通信、地理信息服务等高新技术手段,通过多种系统和设备的高效集成,建成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车平台和卫星通信系统中心站;研究建立了应急监测数据库和突发地质灾害遥感监测系统软件;建立了一套空天地一体化、全流程、协同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遥感监测技术体系。

  点评:提起山西,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丰富的煤炭资源。而如今,山西因长期煤炭资源开采而形成采空区等地灾隐患却犹如一道道伤疤一样镶刻在大地上,令人触目惊心。如何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其中,完善的体制机制必不可少。而先进的技术则仿佛地质灾害防治的一双翅膀。地质灾害防治得先进技术,便如鱼得水。遥感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借助于这一高新技术,山西便实现了对全省范围内突发地质灾害的遥感快速监测与及时处理。 (李晓娜)

  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