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国土资源报 日期:2016-04-20
地质调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可以肯定的是,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撑经济带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地质调查工作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
中国地质调查局始终把支撑服务国家“三大战略”摆在重要位置。在过去的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向国务院呈报了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的地质调查报告(图集),一系列成果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概况: 京津冀地区经济基础雄厚、自然资源条件优越,是我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
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自然、经济、地理差异很大,地质构造条件复杂、人类经济活动强烈、重大工程建设密布、生态地质环境相对脆弱。
行动:根据中央精神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必须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
从2015年7月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更是发挥专业优势,会同京津冀三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在以往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编制了《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年)》。
2015年11月,国土资源部与京津冀三省(市)人民政府正式商定构建地质工作协调合作机制,将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等方面统筹部署地质调查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国土资源和地质环境保障。
2016年2月底,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对京津冀地区国土资源与环境状况以及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地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内容:《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年)》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地区以往地质调查成果,全面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耕地、地热、地质遗迹、区域地壳稳定性等地质资源环境条件以及活动构造、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污染等问题,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具备的6个有利资源环境条件和需要关注的8个重大地质问题。
其中,有利的资源环境是地下淡水资源总体较好、耕地资源好于全国平均、地热资源可以持续开发、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良好、旅游地质资源丰富多样、解决人畜饮水水源问题有技术支撑等。
但是,同时需要关注的问题有:区内的31条主要活动断裂带需加强调查评价,要科学开发及利用地下水资源,要进一步加强地面沉降监测预警,地陷区要合理划定禁止建设区,严格控制填海造陆规模和速度,加强沿海产业带安全风险预防,局部水土污染要采取修复治理,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要多措并举。
计划:“十三五”期间,国土资源部将与京津冀三省(市)人民政府合作构建“一部三省(市)”地质工作协调机制,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京津冀三省(市)国土资源及地勘部门,按照“一网(重要交通通道)、三区(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产业升级转移承接区、生态环境保护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一支撑(技术支撑体系)部署综合地质调查工作,不断深化地质环境演化规律的认识,构建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体系和京津冀综合地质信息平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实施提供基础支撑和服务。
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
概况: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地势阶梯,地貌单元多样,地质条件复杂,活动断裂、岩溶塌陷、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突出,重大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城镇化格局优化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也迫切需要加强长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
行动: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提出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2015年年初,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制了《长江经济带国土资源重大地质问题图集》。2015年7月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质资料和地质支撑优势,会同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国土资源部门,着手组织编制了《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
2015年年底,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发布《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报告》,并向长江经济带上的11个省(市)有关部门赠送了《长江经济带国土资源重大地质问题图集》、1∶5万资料光盘和年报等材料。
内容: 中国地质调查局紧密围绕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重点任务对地质工作的需求,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以往地质调查成果,全面研究了长江经济带耕地、地热、页岩气、锂矿等资源能源条件以及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活动构造、地震等问题,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建设需要关注的有利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
其中,有利资源环境条件包括:国土面积大,覆盖范围广,资源环境条件总体优越,优势明显,承载能力高;无重金属污染耕地资源丰富,分布集中;页岩气、地热等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好;锂、稀土、钒钛、钨锡等战略矿产资源储量大;生态用地广泛,生态环境总体良好。
需要关注的重大地质问题有:地质问题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上游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4个省市崩塌、滑坡、泥石流点多面广、高发频发,局部地壳稳定性差,活动断裂发育;中游的安徽、江西、湖南、湖北4个省岩溶塌陷问题突出;下游的上海、江苏、浙江3个省市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问题较为严重。另外,不同的工程建设遇到的地质问题也不尽相同。
计划: “十三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在长三角、皖江、长江中游和成渝4个经济区,沿江、沿海和高铁沿线3条发展线和重要城镇区、重大工程区、重大问题区和重要生态区4个重点区,深入开展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围绕新型城镇化战略,开展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环境地质调查;二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开展长江中下游、西南三江、湘西鄂西等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调查和川渝、鄂西、滇黔等地区页岩气资源调查;三是围绕重大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沿江、沿海和沿高铁发展带工程地质调查;四是围绕重大地质问题,开展长江中上游地区岩溶塌陷调查、主要断裂带活动断裂调查、上游山区城镇滑坡崩塌泥石流调查;五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开展中西部地区1∶25万和东部地区1∶5万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六是围绕生态廊道建设,开展丹江口库区、鄱阳湖地区、三峡库区等生态脆弱区环境地质调查。
支撑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概况: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2015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启动。
“一带一路”横跨亚欧非大陆,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没有一个绝对的边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网络。亚欧非大陆是全球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活动集中的区域,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腹地的多个国家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我国投资贸易合作起步晚但潜力巨大,是我国拓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点方向,也是开拓新兴市场和贸易互通以及能源资源合作的重要地区。
行动: 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地质调查局有着很好的基础。自1999年组建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已经和全球50多个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展了160多项合作。其中,与“一带一路”64个国家中的17个国家签署了地质调查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合作项目协议11项,合作项目近30项。
2014年7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之后,立足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调查工作定位,科学设置中国地质调查“九大计划”。其中,为支撑“一带一路”建设而设置了“一带一路”基础调查与信息服务合作计划。
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除了启动“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和信息服务计划外,还编制了《“一带一路”能源资源和其他重要矿产资源图集》和《“一带一路”地质调查规划》等,以初步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资源状况,并科学制定打造“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合作的框架、思路,为有序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其中,《图集》由63张图件组成,涉及石油、天然气、煤、铀、铁、铜、铝土矿、锰、铬铁矿、铅、锌、镍、钨、锡、钼、金、银、铂族元素、钾盐、磷等20个矿种,主要内容包括: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矿业投资和贸易合作的资源基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优质产能合作的潜力,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机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建设条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可供利用的其它资源,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关注的重大地质问题,获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质矿产信息的渠道与方式。
内容: 中国地质调查局沿“一带一路”部署实施“一带一路”基础调查与信息服务合作计划,包含地质调查三大工程。这三大工程分别是:
一是周边国家重要成矿带对比研究工程。以我国紧缺和战略性矿产为主攻目标,采用先进的探测与评价技术方法对“一带一路”所涉及的成矿区带,特别是跨越我国大陆的乌拉尔-蒙古、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成矿带的形成环境、成矿规律和找矿潜力开展全方位研究。
二是全球矿产资源地球化学与遥感调查工程。利用我国在地球化学填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和自主知识产权卫星遥感数据的优势,将地球化学属性与物理属性相结合,开展全球矿产资源战略性调查评价,建立全球一张地球化学图和一张遥感图平台,为全球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变化提供基础数据。
三是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综合与服务工程。以建设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为核心,配合“中非合作”和“中拉合作”战略,面向全球瞄准油气、铁、铜、铝、钾盐等和“三稀”矿产资源,加强境外地质调查部署跟踪与形势分析,以及我国短缺矿钟的全球资源潜力分析与勘查开发战略研究。
计划:2016年~2020年投入经费超过8亿元。 (张立)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