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专家在国际勘查形势分析分论坛上指出:矿产勘查回暖前做好供给侧改革

 

  “矿产勘查业是有周期性的。近来已经出现了一些回暖的苗头,但这次回暖不会是上次狂热周期的重复。国内地勘业若能除去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开展供给侧改革,去掉过剩产能,将有利于步入矿产勘查业回暖之路。”9月24日下午,2016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国际勘查形势分析分论坛上,中国矿业联合会高级资政委员会委员刘益康以一场精彩的演讲,博得众人喝彩。

 

  

勘查业存在供求的周期

 

  “1979年,黄金价格曾上探过803美元/盎司的高点,引发全球的勘查热潮。世纪之交,金价下行,处于低位,全球矿产勘查也处于寒冬。那段时间,国内地勘业也在艰难地谋求生路。随后金价不断上升,矿业回暖,矿产勘查也快速步入春天。在2008年,由于次贷危机,金价有一次短暂的起伏。2011年9月6日,金价到达1920美元/盎司的顶峰,此刻,地勘市场犹如骄阳盛夏,灼热烤人。随后连续四年多的金价下滑,地勘业又感到了秋风萧瑟,阵阵寒意,有的地质队甚至再次出现生存危机。”

 

  刘益康分析指出,勘查业存在供求的周期,是行业运行的客观规律。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矿产勘查的起伏和矿业起伏基本同步,但稍有滞后。金价的峰值在2011年,而2012年全球的勘查投资仍在上升,到2013年,市场才反应过来,接着连续3年大幅下跌。同样,勘查投资的回升,也有滞后期。

 

  2016年矿产品市场已出现价格回暖的迹象,黄金价格上升约25%。矿产勘查市场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动向。但刘益康认为,由于勘查市场相对于矿产品市场,有约一年的惯性滞后,2016年全球矿产勘查投入还将继续下滑,到2017年才有可能缓慢回升。此外,他认为由于国内勘查投资、财政支撑的比例大,与市场关联度小,地勘单位对市场信号的反应敏感度较低。

 

  

矿产勘查市场已见回暖气象

 

  初级勘查公司市值向上、勘查登记的区块数上升、融资难度开始缓解、勘查公司并购增加……诸多利好消息表明,境外矿产勘查市场已见回暖气象。

 

  刘益康认为,尽管境外的矿产勘查已有积极动向,但国内勘查市场的转机仍尚待时日,理由是:

 

  过去几年,支撑勘查繁荣的财政基金项目,成果处置率低,资金池已干涸,原来设定的投资循环已无法持续。国内投资体制的改革,不允许财政资金再投向矿产勘查,纳税人的钱,不能使某一特定对象受益。中国经济连年的高速增长,使地方政府对矿业的依存度下降,GDP不再是衡量业绩的唯一指标,相反矿业开发带来的环保、安全、腐败等负面问题,降低了地方政府对矿业的支持力度。随着居民的环保意识上升,勘查中协调社区关系成本上升,使勘查投资外部环境进一步收紧。矿业企业产能过剩,大面积亏损,国内矿业公司大幅削减或停止了勘查投资。在上一个矿业疯狂期,勘查投资者受伤很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畏战避战的情绪弥漫,风险资金都远离了矿产勘查业。

 

  由此,刘益康得出结论:即使全球矿产勘查市场在2017年下半年回暖,国内矿产勘查市场见底回暖的时间,还要推迟一至两年,并且不可能再回到2009~2012年的那种不正常的疯狂状态。

 

  

国内勘查市场复苏尚存障碍

 

  刘益康指出,国内勘查市场复苏还存在一系列障碍。

 

  首先是地勘体制的问题。从1983年就提出的地勘单位企业化的改革方向,在经历了三分之一世纪以后,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基本还在原地踏步。这种非企非事、亦企亦事的畸形体制,无法与矿产勘查的市场对接,对于地勘市场的复苏,现行地勘体制是一道障碍。

 

  其次,《矿产资源法》不适应前几年矿业形势的变化,就用了“打补丁”的办法,颁布了大量部门规章和法规性文件来进行修补,使制度建设进一步复杂化、碎片化,导致补丁摞补丁,增加了勘查的行政成本。

 

  再次,地方的规章和文件随意性大。例如有的省(区),对于投资者用自有资金探得的资源储量也要收取价款,而且是一次性收取,这无异于杀鸡取卵。

 

  最后,矿产勘查的“产品”积压,矿产勘查业的产能过剩。上述问题都是国内地勘业回暖的障碍。

 

  

国内矿产勘查亟须去产能

 

  矿产勘查资源储量“产品”过剩积压,往往断了地勘单位的生路。刘益康在发言中不客气地指出。

 

  根据《2015年中国矿产资源报告》,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为1.53万亿吨。按照巴黎气候大会中国的承诺,有80%的资源储量,将不可能再开采。铁矿查明资源储量为843亿吨,这些年勘查的铁矿,大多为超深、超贫、超采能的资源储量,不具OPEX(企业的日常开支)竞争力;与全球铁矿离岸价进行对比分析,以后我国能投入开发的铁矿资源储量很少。钼矿查明资源储量2826万吨,我国钼年消费量仅为7.5万吨,有必要再找矿,继续囤积一批所谓的大型、超大型钼矿吗?

 

  “如果不是地勘单位使用财政投资,自说自话,投资者还会投资找这些矿吗?下一轮矿产勘查兴起,有多少投资者会对在国内找这3种矿感兴趣呢?”刘益康问道。

 

  对比2015年《世界矿产资源年评》和2015年《中国矿产资源报告》,刘益康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是国内公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数据(不含油气和采石业),无一例外统统高于国外公布的数据;二是国内外公布的两组数据相差很多,一般在3倍~5倍,有的甚至达10倍。

 

  这两个现象有什么启示?刘益康认为,那就是国内存在不少呆矿,甚至是死矿。过去,矿产勘查是从需求出发。强调的是国家的需要,经济建设的需要,最关注的是数量,矿床的大中小,对供给的质量却关注不够,和需求没对上口,资源储量不能转化为矿山生产能力。如果地勘业不管需求方的市场要求,不能步入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就难以跟上下一次矿产勘查市场回暖的步伐。

 

  刘益康说,这些年来,政府和企业对矿产勘查的巨量投入,使矿产勘查的产能快速膨胀,具有勘查资质的地勘单位,由本世纪初不到1000家,到2013年增至2430家,勘查技术人员相应由5.1万人,增至25.3万人。2013年以后,勘查投入急剧下滑,矿产勘查“产能”的过剩迅速凸显。矿产勘查的资金池,已养不了那么多的鱼。中国可供找矿的地域,已容纳不了数千个同质化的地勘大军。

“去产能,矿产勘查不能缺席。”刘益康指出,应和产能过剩的煤炭、钢铁、水泥等产业一样,关停并转,瘦身去产能。不去产能,难以跟上下一次矿产勘查市场回暖的步伐。 (张晏)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