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调局与武警黄金部队加强合作
武警黄金指挥部司令员王成、政委杨继明等举行座谈。双方就2015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交流,并就进一步加强合作充分交换了意见。
点评: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第一次与武警黄金指挥部常委们集体进行座谈。交流经验、对接需求,双方的深入合作必将谱写地质调查新篇章。
1∶2500万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编制完成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裴荣富院士等编制完成的《1∶2500万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通过专家组评审。该成果系统采集了世界海洋矿产资源数据2334组,建立了包含17个属性的世界海洋矿产资源数据库,并首次在国际上编制完成数字化的、展示7种海洋矿产资源空间分布的1∶2500万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点评:该成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属多家单位共同合作完成。作为一项具有国际影响的矿产资源编图成果,对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6
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召开
在2016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上,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姜大明表示,要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地质调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准确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切实贯彻到地质调查工作中去。2015年地质调查工作做了十件大事,取得了六项成效,2016年地质调查工作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十大重点任务。
点评:新常态下,我国地质调查工作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工作内容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地质调查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首幅
1
∶
5
万海洋区调试点项目收官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调局承担的“1∶5万珠江口内伶仃洋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试点)项目通过评审。这是我国完成的首幅1∶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填补了我国大比例尺海洋基础地质调查空白。
点评:地质调查工作正在一步一步走进大洋,越来越详实的调查成果也必将为海洋资源勘探开发、重大工程建设、地方经济发展等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中国地调局制订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会议审议了《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地质调查实施方案》,并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明确了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确定了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等。
点评: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是一项政治任务,在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土资源部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中,中国地质调查局必将全力以赴。
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研讨会举行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研讨会上,《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年)》和《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工作实施方案(2016~2020年)》正式发布。会上,北京市副市长陈刚、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分别代表一部三省(市)签署了会议纪要,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就地质工作在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的经验和作用进行了交流。
点评:京津冀地区具有较优越的地质条件和较高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但区内人口密集、国土开发强度高。“一部三省(市)”地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成功后,必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实施提供基础支撑和服务。
全国陆域地球化学系列图出炉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编制的全国陆域1∶25万~1∶500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于近日完成。该系列图件系统整理了我国几十年来积累的地球化学资料、数据和科研成果,集成了全国不同层次的地球化学系列图,地球化学数据信息覆盖国土面积700多万平方千米,首次全面反映了我国从1∶100万到1∶1万不同尺度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程度和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点评:该系列图件由四层次构成,为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开创了全国性中比例尺矿产资源评价地球化学定量预测的先河。
中国地调局与青岛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在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和青岛市委书记李群的见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青岛市市长张新起分别代表中国地调局和青岛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从海洋地质调查研发平台建设、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基地和装备建设、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成果信息共享与利用、人才培养和引进等五个方面开展合作。
点评:用姜大明部长的话来说,双方将构建中央与地方地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快海洋地质调查和技术研发的成果转化与服务应用,也是实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支撑青岛蓝谷建设和服务蓝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海海域首次发现Ⅱ型天然气水合物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调局承担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钻探”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项目在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成果的基础上,于神狐钻探区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工作,并首次发现了Ⅱ型天然气水合物。
点评:尽管在自然界发现Ⅱ型天然气水合物的报告并不少见,但在中国南海海域发现Ⅱ型天然气水合物尚属首次。这不仅对该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为资源潜力的评价提供了依据,为后续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首届地质工作军民融合发展论坛举行
首届地质工作军民融合发展论坛在京举行。论坛围绕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地质工作如何与军事工作更加深度融合,如何加快推进现代军事地质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建设,如何加快建设一支承担现代军事地质工作任务的军事地质部队进行了深入研讨。会上,军委联合参谋部战场环境保障局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交换了第一批成果。
点评:本次论坛深入贯彻落实了习近平主席关于“四个全面”、“军民融合”重大战略思想,旨在深化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重大决策部署,将加快推进地质工作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2015
中国地调局地质科技奖揭晓
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获奖结果揭晓。在25项获奖成果中,“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摘得特等奖桂冠,“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等9项成果获一等奖,另15项成果获二等奖,获奖项目涵盖了能源、矿产、海洋、地质科技等不同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奖项自2012年设置以来,特等奖首次有了归属。
点评:特等奖项目历经10年攻关,首次在南海北部陆坡发现大量冷泉碳酸盐,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圈定了6个成矿远景区、19个成矿区带、25个有利区块和24个钻探目标,预测远景区总面积14.84万平方千米,预测远景资源量为744亿吨油当量,粗略估算具有超百万亿元经济价值潜力。可谓实至名归!
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成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在中国成立。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弗莱维娅·施莱格尔在协定签署仪式暨学术研讨会上表示,建立中心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教育、科学及文化促进各国间合作,对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的宗旨,教科文组织将积极支持中心在中国建立。《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化学地球”全球一张地球化学图平台同日发布和启动。
点评:作为中国深化与世界各国在地球科学领域尤其是地球化学领域合作的新起点,中心的成立突显了我国地球化学调查科学技术在国际上的引领作用。
我国首个“三稀调查成果数据库”建成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承担的“稀有稀土稀散矿产调查”项目所属18个子项目,经过3年时间的调查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尤为一提的是,项目建成了我国首个涵盖国内外3889个矿产地的空间数据库和“三稀调查成果数据库”,集成了长周期矿产品价格数据库、采样测试分析数据库、文献数据库、进出口贸易数据库、全国稀土矿区遥感数据库。
点评:本项目是截至目前对我国“三稀”资源进行的“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调查研究,在成矿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的一批创新性成果,对今后我国三稀资源调查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地球深部探测领域最大数据库对公众开放
容量超过15TB的“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入库数据已正式向公众开放。该数据库是我国地球深部探测领域迄今规模最大、数据类型最全的科学数据库。这些数据包括原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和部分科研院所、大学联合实施国家及部门的攻关、攀登、重点基础研究等计划、项目的数据,以及国际合作的研究资料等,主要包括9方面内容,全部保存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
点评:数据共享特别是科学探测数据的共享,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础性工作。
黔北安页
1
井实现油气调查重大突破
贵州遵义安页1井一举获得4个地质层系的页岩气、油气重大突破性成果,其中1个层系经气量测试,每日稳产超10万立方米,属高产天然气井。据了解,安页1井实现了油气新区、新类型、新层系、新理论及油气成藏新模式五大创新性重大突破。
点评:安页1井的重大突破,圆了贵州人民60多年的油气梦,开辟了南方复杂地质构造区和贵州省油气勘查的新篇章,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
银额盆地油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地质调查局充分发挥基础地质研究优势,在银额盆地历经10年的不懈努力,紧密与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实现了银额盆地上古生界油气重大突破,提出的6个油气远景区经国土资源部竞争性出让,企业加大力度勘探,已经钻井验证的3个区块均有油气重要发现。
点评:银额盆地油气理论创新与勘探突破填补了多项空白,对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作用,是公益性地质调查引领商业性油气勘探实现重大突破的成功典范。
“
海洋六号”肩负三大任务走向深海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调局所属“海洋六号”科考船开始执行2016~2017大洋南极科考任务。“海洋六号”船本次出航主要包括三个航次,分别是中国大洋第41航次科学考察、2016年深海资源调查航次和南极科学考察航次,将同时肩负深海资源调查、大洋和南极科学考察三大任务,整个航次历时282天,总航程近6万千米。
点评:开展深海资源调查、大洋和南极科学考察,对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维护我国在国际海底权益、积极参与南极事务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提升国家深海创新能力,促进深海高新技术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
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国际合作研讨会举行
“一带一路”地质调查国际合作研讨会上指出,经过多年努力,“一带一路”地质调查服务沿线国家矿业投资和产能合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主要包括:有力支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在重点地区合作开展了地质调查、开展了全球重要成矿区带成矿规律研究、构建了全球国际合作网络和合作平台,以及开展了地质调查人才培训。研讨会还发布了《地质调查国际合作报告(2016)》。会议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还与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6个省(区)国土资源厅,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北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6所高校,共同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学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点评:“一带一路”战略为地质调查国际合作带来了重要机遇,提供了广阔空间。本次研讨会对把握地质调查国际合作情况、促进找矿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能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1
∶
250
万中国大地构造系列图出版发行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天津地调中心、沈阳地调中心、南京地调中心、武汉地调中心、成都地调中心、西安地调中心,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共同编制的1∶250万中国大地构造系列图已经陆续正式出版。图件包括中国沉积大地构造图、中国侵入岩大地构造图、中国火山岩大地构造图、中国变质岩大地构造图、中国大型变形构造图和中国大地构造图,可为中国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研究,以及矿产资源评价、预测提供全新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资料。
点评:该系列图件的出版,不仅可以対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我国今后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工作部署、矿产勘查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意义。
中国地调局与西安市政府签署合作协议
在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的见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和西安市市长上官吉庆代表双方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共同推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基地建设,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国际培训和大数据建设,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矿业权交易所”建设。
点评:双方的合作对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西安,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在京隆重召开。会议提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全力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指出,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了以向地球深部进军为统领,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战略,确立了“三深”战略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土地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的总体目标,一定要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共同推动“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全面实施。
点评:这注定将成为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三深一土”战略的提出, 吹响了新时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的洪亮号角。
“
中地调超算平台”亮相矿业大会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调中心建设完成的“中地调超算平台”在今年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期间正式亮相。该平台是中国地调局目前运行速度最快、处理能力最强、存储能力最大的并行处理平台,具有20万亿次每秒的计算峰值,可以为行业用户提供高效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和实时容灾备份支撑,配备了地震数据处理、油气开发工程等6大类22款软件,覆盖油气地质数据处理的全流程,可将以往一周才能完成的三维地震数据处理用几个小时完成,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
点评:我们可以预见,地质调查的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一些新的技术手段也将为地勘行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
中国地调局拉丁美洲大洋洲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成立
中国地质调查局拉丁美洲大洋洲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在南京成立。中心将主要在基础地质研究、拓展国际合作领域及探索重点合作项目3个方面加强合作。通过与国内、国际相关科研单位、院校、企业开展双边和多边地学合作调查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巩固与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地学组织机构合作,围绕重大而又广泛关注的地质-资源-环境问题,从全球的视角开展对比研究,共同谋划和组织实施中-拉合作、中-南太合作研究项目。
点评:地学研究没有国界。中国地调局与全球地质学家合作开展地球科学研究的平台已经日益完善。
中国地调局东北亚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成立
中国地质调查局东北亚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在沈阳成立。东北亚中心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组建,旨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需求,构建地学信息集成与服务、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合作研究、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三大平台,推动东北亚地区在矿产资源与环境地质领域的协同发展。东北亚中心的研究范围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蒙古国、朝鲜、韩国、日本和北美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研究内容包括基础(关键)地质问题、沉积盆地与能源矿产、成矿规律对比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
点评:在参与国际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地球科学发展的战略方向,紧盯世界科技前沿,大力推进地球深部探测,共同组织国际合作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中国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中国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大会暨纪念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宣读了《中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关于授予第二批“李四光学者”、杰出地质人才和首批优秀地质人才称号的决定》,并向地质人才颁发证书;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围绕地球深部探测、深空对地观测、深海探测等“三深”科技创新举措,地质调查支撑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取得的成果,修订1∶5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技术标准的方案等进行了学术研讨。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会上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的目标。作为庆贺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百年历程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国地质调查局还先后向社会公开发布了《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成果》、《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史纲》、《中国地质调查百年画卷》、《中国地质调查百项理论》、《中国地质调查百项技术》、《中国地质调查局院士传记》等著作。
点评∶百年地调因使命而生,因服务而立,因创新而兴,因人才而强,因改革而新,因开放而赢,因精神而盛。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历史,是报效国家的历史,是服务人民的历史,是科技进步的历史,是人才成长的历史,是文化传承的历史。
《中国地调局“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发布
中国地调局发布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地质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0年,同时还对2030年、2050年两个阶段进行了展望。《规划》确定了“十三五”期间地质调查在能源资源、重要矿产资源、地质环境、海洋地质调查、基础前沿、对地观测技术与地质信息服务等六大领域的主要任务,明确了推进“三深”探测工程、实施“四大地质科技攻坚战”、推进“三大”国际大科学计划、申报实施国家“五大平台”科技项目等四项重大行动。
点评:从地质大国到地质强国,科技创新一定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这份规划是中国地调局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地质科技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
“全球岩溶”国际大科学计划启动
“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启动。该计划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实施的重大国际科技行动。计划将以地球系统科学和岩溶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建立全球岩溶环境监测网络,研究和查明全球不同岩溶动力系统类型的碳、水、钙循环规律和资源环境效应,突破岩溶关键带资源环境科学问题的瓶颈,创新岩溶资源勘探开发和岩溶环境治理与保护科学技术体系,创建全球岩溶资源环境信息平台,各国共绘全球岩溶一张图,为人类提供全球岩溶公共服务信息,为不同类型岩溶地区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岩溶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中国岩溶地质调查报告(2016)》和《西南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地质调查报告(2016)》,多国科学家代表签署了“全球岩溶”国际大科学计划支持函。
点评:该计划的实施,对于推动岩溶领域国际合作及重大科技创新,促进全球岩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图系(
1
∶
200
万)》出版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查局织编制的《南海地质地球物理图系(1∶200万)》(中英文版)已正式出版发行。图系运用现代地学理论指导编绘而成,系统集成了我国近30年来在南海开展海洋地质、矿产资源调查与研究的成果,内容丰富,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点评:该图系是目前我国对南海地质调查工作最为系统、全面的总结,对开展南海地质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作用。
新疆新一轮“
358
”
地质找矿计划正式实施
新疆“358”地质找矿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新疆“358”项目过去8年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部署新一轮新疆“358”项目。会议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推进新疆地质找矿战略合作协议》。新一轮新疆“358”项目主要是以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为导向。具体而言,将以支撑新疆油气体制改革、服务国家资源储备基地建设和南疆脱贫攻坚为重点,按照资源与环境并重、成矿带与盆地兼顾、突出能源资源的总体布局,统筹部署新疆中央、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带动社会资金投入。
点评:新疆新一轮“358”地质找矿计划将完善中央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地方地质工作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新疆358项目合作模式”,目标是在“十三五”提交一批重大的地质工作成果,将为实现新疆地质找矿新突破、促进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南疆地区脱贫攻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提供强有力的地质保障。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召开
以“科技创新引领找矿突破,绿色矿山共享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地学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地勘单位、矿业公司和政府部门的1200多名专家学者、学生,就15个矿床学热点专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点评:两年一度的全国矿床会议已经从纯粹的学术交流平台正在变成科技创新、勘查进展、矿业开发的综合性平台,业内人士在这一平台上开展交流和融合,进一步推动矿床研究的发展,推动地质找矿取得更大突破,构建并实现着中国矿业梦。
长江经济带地质工作研讨会召开
在长江经济带地质工作研讨会上,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国土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16年度地质调查工作进展,并对中央-地方地质工作协调联动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会议还邀请了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计划相关专家对长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工程及二级项目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了点评。会议还就水文地质、地质灾害调查野外采集系统在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讲解和交流研讨。
点评:本次会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的具体体现,有效落实了长江经济带地质工作协调机制,研讨了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地质调查实施方案,协调推进了长江经济带地质工作。
成都综合所控股企业海外矿山收购获突破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综合利用所控股企业乐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认购格陵兰矿物能源公司增发普通股事项获得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批准。之后,在格陵兰公司股东大会上,该认购议案以92.6%赞成票通过并获得批准。至此,乐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了格陵兰矿物能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的12.5%,成为单一最大股东,并取得Kvanefjeld稀土和铀矿项目60%的投资开发份额。目前,格陵兰矿物能源公司拥有符合澳大利亚矿产储量联合委员会标准的稀土和铀矿资源量超过10亿吨,矿区范围80平方千米。其中,已探明稀土氧化物340万吨、铀4.33万吨,控制和推测稀土氧化物资源量760万吨、铀22.55万吨,资源价值巨大,找矿前景广阔。
点评:该项目的成功收购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综合利用所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贯彻“走出去”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了创新的舞台和难得的机遇,也为企业海外业务拓展开辟了新途径。
中国地调局西非北非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成立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非北非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在武汉成立。根据中国地调局党组要求,中心将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扎实推进中非地质调查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中非基础地质调查合作,积极拓展中非水工环领域合作,探索中非地质遗迹与世界地质公园建设领域的合作,推动中非地学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培养地学合作研究团队和国际合作专业人才。
点评:西非北非研究中心的成立,顺应了国际地学发展趋势,对服务我国与西非北非各国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地球科学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周铸)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7(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7年9月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