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求:地球化学在治霾中可派上大用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物化探所应用地球化学室主任王学求日前表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要充分发挥地球化学的独特优势。对华北雾霾的研究和治理,将提供地球化学的中国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去年74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9.1%,但民众感觉并不明显。我们需要在雾霾成因分析的科学性、治理措施的精准性上下功夫。”王学求介绍,PM2.5主要有五大来源,分别是燃煤、汽车尾气、工业气溶胶、二次扬尘和生物质燃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PM2.5浓度明显下降。“这就要求在施政措施中,根据每一方面的占比、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地去‘抠’。”

 

  王学求认为,治理雾霾,在宏观上要优化能源结构,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燃煤排放在华北平原占比较大。目前,河北省保定、廊坊两市共18个县(市、区)划为禁煤区。燃煤电厂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效果还行,但散煤治理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农村范围广,散煤燃烧量大。对此,政府要重视京津冀地区的大量地热能,因地制宜,大力鼓励开发地热资源。“在行政强制措施之外,运用经济政策,以价格调节机制奖惩企业,也是精准治理。”王学求说。

 

  他建议,应对重污染天气,扩大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范围也要精准。“黄土高原空气湿度是百分之十几,而华北平原空气湿度是百分之五六十。同样的排放在高原不凝结,如果不治理,流散到平原就可能形成严重雾霾。所以联防联控只谈京津冀不行,周边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南等高排放地区都应纳入。”

 

  王学求表示,很多人认为既然雾霾能够预报,就该列入气象灾害,这种观点并不科学合理。PM2.5的大量排放,遇上适合的气象条件,才形成雾霾。因此,把雾霾列入气象灾害是伪命题,这样做可能会弱化人们的责任意识,影响治霾的力度和科学。

 

  他还介绍,去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在河北廊坊成立。“其重要任务,就是构建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值,为资源评价、环境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系统持续的科学数据和解决方案。”王学求表示,当前治理雾霾的技术体系正在逐渐完备,再通过上述优化能源结构、区域联防联控、健全排放奖惩机制等措施,在全民的支持推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定会大大加快雾霾治理进程 (刘晓慧)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7(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7年9月23~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