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建设,地质工作策马先行论坛举办

雄安新区建设,地质工作策马先行

 

  “你家离雄安新区有多远?”最近几天,这应该是身在外地工作而老家在河北的人被问到的最多的话题。

  颇有一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数梨花开”的意境。早几天之前,雄县、容城、安新,这3个县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尚是陌生的,还只是河北省中部经济发展滞后的几个县域,或者是旅行者寻访宋辽相距战道的怀古之地。但随着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一份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里顷刻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新华社在其评论员文章中这样表述。而官方对这个战略更是同时使用了“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等重量级词汇。

  自此,在设立深圳特区的36年、设立浦东新区的24年后,第三个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正式诞生。

空中俯瞰河北雄安新区 新华社供图  

  为什么是河北雄安?

 

  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为什么要设在这个早先并不太起眼的区域?

  有关权威专家和官员的解释是——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中,雄安新区地处京津保腹地,与北京、天津距离适中,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是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有利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同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有利于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对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这样的阐释是有其充分的事实依据的。

  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提出背景——

  经济学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指数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又称“资金总量”,是用来反映一个城市对资金的吸附能力的,是一个地区或者城市经济运行的结果,也是经济运行的动力之源。在我国,城市资金总量反应的不仅是自身GDP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和这个城市在区域的辐射影响力紧密相关,远比GDP等指标更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发展潜力。

 

  京津冀被誉为我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5年,北京汇聚的资金是天津的4.5倍,是河北全省的2.6倍,占了京津冀的63%。然而,由于巨大的虹吸效应,过去几十年来,河北高端人才流失、产业发展失衡、低端制造业污染严重,资金增长普遍低于全国平均增速,甚至出现了“环首都贫困带”。天津相比于其他3个直辖市,长期以来也存在自身特色不明显、民营经济欠发达的情况。而被赋予各项功能的首都北京也落下了严重的“城市病”:水资源短缺、交通拥堵、雾霾锁城、房价居高不下……自身发展条件亦严重恶化。

 

  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首次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会议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2015年3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当年4月30日,这份文件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并明确提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今年2月23日,习近平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进行实地考察,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提出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将新区打造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按照要求,雄安新区将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

 

  雄安新区的成立,标志着中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项重大战略举措已经清晰地浮出水面并决定正式实施。有专家表示,这样的发展思路与当年的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一样,是为城市发展提供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也将在未来为很多区域疏解、承接起到示范作用。

  新华社供图

  万马前行,需要“开路先锋”

 

  一份由地质部门提供的有关保定市水文及工程地质报告,显示了雄安新区所在区域的地质特征及其具备的发展建设的良好潜力。“地表面平坦,地质条件单一,地下水埋藏较深,水量丰富。由白洋淀、藻杂店、烧车店、捞王淀等组成为天然积水区。地层冲洪积平原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物组成,沉淀环境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构造相对稳定。无不良地质现象,未发现有明显地质断裂,破碎等构造。”另据资料显示,雄安新区还集中拥有华北地区高质量地热资源。

  首都功能转移、高速铁路、地热能供暖制冷、休闲旅游……详实的地质资料,让这些成为可能。

  1956年初,毛泽东在听取地质部工作汇报后指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地质工作要提早一个五年、一个十年计划。地质工作必须先行,走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前面。并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地质部是地下情况侦察部。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

  1957年,刘少奇同志在接见北京地质勘探学院应届毕业生代表时也强调:“地质工作者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侦察兵、先锋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工作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成就卓显,这为新中国独立的工业体系建立提供了矿产资源保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事实证明,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初期。当前,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党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新的发展理念的新的历史节点上,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作用更加凸显。加强地质工作,不仅是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整治的重要基础,也是防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从开展国土资源调查,还是进行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无论是开展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旅游地质,还是为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升级转移、扶贫攻坚、废弃矿山生态治理恢复等提供技术支撑,都离不开地质工作。因此,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工作。

  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7点明确要求,大都牵涉到地质工作。其中,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等,更是与地质工作紧密相关。

  

建设新区,地质工作先行

 

  事实上,根据中央精神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2014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的地质工作迅即全面展开。

  近3年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深刻理解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为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2015年7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发挥专业优势,会同京津冀三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地区以往地质调查成果,全面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耕地、地热、地质遗迹、区域地壳稳定性等地质资源环境条件,以及活动构造、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污染等问题,着手编制《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年)》,并向国务院呈报。

  2015年8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决定联手京津冀三省(市),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联动机制,制定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响应计划》。2015年11月,国土资源部与京津冀三省(市)人民政府正式商定构建地质工作协调合作机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国土资源和地质环境保障。

  2016年2月26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河北省副省长张杰辉,代表一部三省(市)签署会议纪要,标志着京津冀地质工作协调机制正式建立并运行。

  会议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产业、生态三个领域率先突破,迫切需要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提供强力支撑;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迫切需要加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积极服务民生、支持脱贫攻坚,迫切需要充分发挥地质调查的独特专业优势;一部三省(市)合作具有良好基础,地质工作潜力巨大。

  会上,《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正式发布。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国土资源部将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京津冀三省(市)国土资源及地勘部门,按照“一网(重要交通通道)、三区(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产业升级转移承接区、生态环境保护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一支撑(技术支撑体系)部署综合地质调查工作,不断深化地质环境演化规律的认识,构建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体系和京津冀综合地质信息平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实施提供基础支撑和服务。

  会上,《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6-2020)》正式启动实施。根据《方案》,2016~2020年,中央财政将部署完成京津冀地区11个节点城市和主要城镇(微中心)1∶5万综合地质调查,综合评价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白洋淀、衡水湖、七里海等重点湖泊湿地,开展1∶5万环境地质调查,重点查明湿地变化特征,包气带及含水层地层结构,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补排关系,分析湿地演变、退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湿地保护方案。此外,还将开展京津冀地质环境综合监测体系、京津冀综合地质信息平台、京津冀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以及地球关键带地质调查与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等科技创新工作。建立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监测预警平台。

  事实上,作为京津冀三地地质工作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三省市地勘局也已开始了地质工作的转型升级,着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实施提供基础支撑和服务。其中,北京着重开展城市地质工作,建设重要战略性资源地质保障工程、生态环境地质保障工程和首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天津服务都市现代农业、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和重大地质问题,推进地质工作服务区县生态城市建设改革试点,开展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河北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地区地面沉降研究,积极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工作,加强省内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与海洋地质矿产资源调查。

  千年大计,任重而道远

 

  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筑造经得起检验的历史性工程——这是中央对建设雄安新区提出的要求。从“快建大建”到“建慢点建好点”,新区承载的打造中国发展方式转型样板的任务不言而喻。

  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突出,是京津冀可持续发展最大的阻力。把脉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问题,需发挥地质工作基础先行作用。

  《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具备的6个有利资源环境条件和需要关注的8个重大地质问题。

  其中,有利的资源环境条件包括——

  地下淡水资源总体较好。调查显示,京津冀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188亿立方米/年。可直接或经适当处理后作为饮用水源的占62.6%。

  耕地资源好于全国平均。调查显示,在京津冀已调查的8347万亩耕地中,99.2%为无重金属污染或超标的清洁耕地。富硒耕地284万亩,占全国已发现富硒耕地面积的5.4%,主要分布在天津周边、唐山东部、保定周边、石家庄东南部、邢台南部、邯郸西部等地区。

  地热资源可以持续开发。调查评价表明,京津冀规划区13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温能每年可开采热量折合标准煤9200万吨。目前,京津冀地区采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面积8500万平方米,占全国利用浅层地温能供暖制冷总面积的20%,是我国浅层地温能开发程度最高、用于建筑物供暖制冷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

  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良好。调查评价表明,京津冀区域地壳相对稳定区占全区面积的85%。可通过现有工程技术手段保障城市发展和重大建设工程运行安全。

  旅游地质资源丰富多样。调查评价表明,区内分布地质遗迹326处,类型丰富,是记录地质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地质科普教育、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

  地质调查支撑精准脱贫。近10年来,通过实施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地下水勘查与打井示范,施工探采结合井226眼,直接解决了当地32万人饮水困难问题。

  需要关注的是,《报告》也提醒,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内尚存在如活动断裂带、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地下水抽采、填海造陆导致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化,以及老工业区和城镇区周边重金属严重污染或超标的耕地治理、矿山复垦等问题。

  对此,《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实施方案(2016-2020)》特别提出,在要坚持调查研究一体化,深化活动断裂、地裂缝、地面沉降等重大地质问题的认识,加强地热能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水土污染调查与修复等技术方法的研发与创新,提升破解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资源环境问题的能力。

  京津冀地区地质调查,需要突破传统地质工作方法。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研讨会提出,要充分运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加强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研究,不断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延伸地质工作服务链条,探索建立大地质工作模式。依托云计算技术,构建分类分级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基础信息检索、资源环境情势监测、承载状态预警发布和决策响应等功能,打造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先行区等等。

  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我们这代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尤其需要保持历史耐心,有计划分步骤推动新区建设。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标准高质量组织规划编制,科学规划空间布局、功能定位,规划好再开工建设,不留历史遗憾;以改革开道,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立体制机制新高地;以民生为本,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补齐环京津冀周边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短板;以实干铺底,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一件件事认真办,一茬一茬踏实干,一张蓝图干到底,让雄安新区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地质工作带来了重大机遇。当前,一场地质调查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正在拉开序幕。地质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赵腊平 蒋郭吉玛)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 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7(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7年9月23~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