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与风险蓝皮书”显示: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减少

  记者在近日举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与风险论坛上获悉,近两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但我国企业大幅减少了对采矿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论坛上,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联合发布了“对外投资与风险蓝皮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家风险报告(2017)——“一带一路”:海外建设新版图》(以下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显示,从行业分布角度来看,投资驱动力转变推动制造业迅速增长,但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下降使得中国企业大幅减少对采矿业的对外直接投资。2015年中国对采矿业直接投资112.5亿美元,同比下降32%,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各行业中排名第五,而2011年至2013年采矿业一直稳居第二位。2015年中国前十大兼并收购项目中首次未出现采矿业项目,而2013年这个比重曾高达72.2%。

 

  究其原因,《蓝皮书》认为,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大宗商品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因此中国向澳大利亚等传统资源投资国的投资大幅减少。另一方面,随着需求的放缓,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对资源类产品的需求下降。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表示,除了上述两个主要原因外,还存在其他因素。他说:“过去几年,中国企业海外资源类投资出现一些失败案例,以往稍显盲目的投资者更加谨慎行事。此外,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企业开始研究新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在不断成熟,这也对传统采矿业投资带来了负面影响。”

 

  《蓝皮书》认为,总体来看,近两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一方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另一方面,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未来投资前景良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和拉美地区潜力巨大。

 

  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多边等多层次经济合作协议的签署为其扩大对这些地区的投资提供了一个透明、稳定和可预见的国际政策环境。同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较好地契合了东道国发展需求和中国的产能优势,有利于直接投资继续快速增长。预计2017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蓝皮书》提示,近两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完成选举的国家政治局势稳定,而另一些国家仍饱受战争和恐怖主义困扰。各国经济表现不一,但普遍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不振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各区域呈现不同的国家风险特征,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除要关注投资机会和收益外,更需注重国家风险的评估与防范,从政府、企业两个层面采取措施应对。(宗和)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7(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7年9月23-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