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 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人类不能再忽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中国,影响世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建设美丽中国,14亿人口大国走上绿色发展之路,是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贡献。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成为全社会广泛讨论的“热词”。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要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矿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顶层设计加紧部署

  去年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把推进能源绿色发展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能源绿色发展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起到重要作用,2019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1%,超过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然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继续取得更大进步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2020年10月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订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2020年12月16日~18日在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确定为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会议指出,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2021年2月22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节能优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1年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订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3月12日,新华社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订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规划纲要还提出,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研究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会议强调,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会议指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重点做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等工作。

  涉矿部委落细落实

  涉矿相关部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周密部署,在多个方面提出若干细化措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长期目标而努力。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在1月1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改委将积极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并从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着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速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努力增加生态碳汇等6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如: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动能源资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增强草原、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在1月26日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将坚决压缩钢铁产量。结合行业发展的总体态势,着眼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研究制订相关工作方案,确保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下降。

  在3月1日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谈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坦言:“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抓好贯彻落实的,钢铁行业应该要率先努力。”他表示,现在吨钢二氧化碳单位排放量在不断下降,但总量依然较大。“吨钢耗煤世界平均水平是575千克标准煤,我们是545千克标准煤。但我们体量大,这方面还有潜力可挖。我们一定要把节能减排作为钢铁行业一个重要目标任务,进一步做实做好。”他说。

  3月18日,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十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提高大宗固废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创新发展。如:推进煤矸石和粉煤灰在工程建设、塌陷区治理、矿井充填以及盐碱地、沙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利用,推动采矿废石制备砂石骨料、陶粒、干混砂浆等砂源替代材料和胶凝回填利用,探索尾矿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利用,加快推进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贵金属等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有价组分梯级回收,在煤炭行业推广“煤矸石井下充填+地面回填”,在矿山行业建立“梯级回收+生态修复+封存保护”体系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在本报撰文提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提高资源生产力乃至碳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可以起到减污降碳协同的效果。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对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资源消耗强度、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义重大。

  地热能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一种现实可行且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对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据世界能源理事会统计,地热能利用系数可达72%~76%,是风电的3~4倍、太阳能发电的4~5倍,单位装机容量占地面积比风电、光电至少低1个数量级。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地热直接利用能量占世界总量的47.2%,位居世界第一。世界前十名中其余9个国家的总量仅为中国的83.5%。

  在去年12月召开的2020中国地热(温泉)产业发展交流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然资源部将从摸清资源家底、科学合理编制规划、做好矿业权出让登记、完善技术支撑体系等方面开展工作,推动地热产业发展。

  地矿单位真抓实干

  企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组织者和主体。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清洁能源的决策部署,矿业企业立足主业,调整产品结构,发挥能源保障主力军的作用,积极布局低碳和无碳能源开发,如天然气、地热能、氢能等。

  2020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三大油气集团的上市公司)均加紧布局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石油的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该公司实现可销售天然气产量39938亿立方英尺,较上年同期增长9.9个百分点。

  中国石化在不断调整天然气占比、油气占比的同时,进一步将氢能和清洁能源作为战略发展方向。2020年,该公司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达到10723亿立方英尺。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中国石化的氢气年产能已超过350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4%左右。

  地热与石油是共存于沉积盆地的两种资源。作为油气伴生资源,地热早已被国内很多油田开发利用。中国石化地热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底,中国石化在雄安新区已建成供暖能力超700万平方米,地热供暖全面覆盖雄县、容城城区,造福近7万余户居民。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近期在谈及2021年的业务发展方向时均表示,将会进一步聚焦绿色低碳转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都表示,力争将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比国家目标提前10年实现。中国海洋石油表示,2021年的战略方向定位在继续发展油气主业的同时,加快对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针对天然气和海上风电业务也将会持续探索。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刘国跃日前表示,国家能源集团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守主责主业,积极主动作为,大力推进国家能源集团清洁能源规模化、化石能源清洁化、能源产业智能化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准确把握国家重大战略安排和阶段性目标,主动顺应能源变革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加快企业低碳转型。

  煤制氢的成本是天然气制氢成本的70%~80%,是重油或石脑油制氢成本的60%~70%,具有明显优势。作为综合能源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在氢能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其煤化工板块年产超过400万吨氢气,已具备能供应4000万辆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制氢能力。年报显示,2021年国家能源集团继续实施清洁能源战略,加速发展新能源产业,打造清洁能源新亮点,培育新的增长极。

  2020年,紫金矿业集团积极响应国家碳中和目标,设立紫金新能源公司,积极拓展光伏发电和环保生态工程项目。2021年,紫金矿业生态环保工作安排首次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及浅层地热供热等项目,降低碳排放强度。

  事实上,矿业行业上游从事地质工作的相关单位在促进低碳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然气、地热能等绿色能源开发是地质工作的主战场。例如,长期致力于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针对关中、陕南、陕北3个地区不同的地热能赋存状况进行了分析对比,查明了哪些地方适宜开发利用地热能、哪些地方不适宜,为陕西省地热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绿色低碳设备如风力涡轮机、太阳能光伏板、锂离子电池等需要大量的金属矿产资源,如石墨、镍、锰等。未来,地质工作及地勘单位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矿业企业除了发挥主业优势外,还通过拓展延伸产业链,实现经济环保效益双赢。

  宝武集团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专业化平台公司——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冶金固废回收利用、环境保护技术咨询、污染场地生态修复、环保技术装备集成等业务,目前已具备5700余万吨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处置规模,通过“固废不出厂”模式的推进,实现全厂固废100%综合利用。

  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北新集团自主开发100%利用工业副产石膏为原料生产纸面石膏板成套工艺配方和技术装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率先在国内推广应用,每年可消纳工业副产石膏约2500万吨,折合减排二氧化硫约900万吨,减少碳排放约400万吨。

  以上是矿业企业直接针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而做出的调整。而他们通过全面建设绿色矿山带来的生态环保效益,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意义则更具有广泛性、更显多元化。

  从2008年原国土资源部开始谋划部署绿色矿山建设,至今已走过10多个年头。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254家矿山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95个项目列为绿色勘查示范项目。绿色矿山建设实现了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同时,随着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标准规范的完善,我国矿业企业采选工艺及设备技术明显进步。矿业企业不断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精深加工的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正成为矿业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一大批现代化骨干矿业企业涌现出来。

  此外,经过各方努力,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果。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约6.52万公顷。2001年至2018年,全国累计矿山恢复治理面积约100.46万公顷。2019年全国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约4.8万公顷。可见,近两年来矿山恢复治理力度在加大。

  一座座绿色矿山,一项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一片片修复的矿山,其中蕴含的绿色能量将转化为节能减排的指标,实实在在地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总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我们相信,矿业行业按照顶层设计部署,借助有关政策支持,加之自身努力,将会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良性模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吴启华)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采、矿权交易、投资融资、冶炼加工、技术装备、贸易服务等矿业全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由中国自然资源部、天津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天津矿博国际会展公司承办的2020(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于2020年10月22~24日在天津市举办。 大会主题为“责任、创新、治理”。本届大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召开,主会场设在天津万丽宾馆,各项活动采用线上方式进行。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大会官网。(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