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甜点”:非常规能源的宝藏本

编辑:KYJC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6-06-12

  页岩是一种沉积岩,页岩气是一种从地下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藏匿于页岩的孔隙之中,甲烷含量占97%以上,属于一种非常规天然气。

  世界上对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工作最早起源于美国。自1821年起,经过几个世纪的研究和技术积累,得益于水力压裂和水平井技术的突破,美国最终实现了Barnett页岩气的规模化商业开发。从此以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全面展开,一改天然气进口大国的局面,实现了全面自给自足,甚至有望成为天然气出口国。革命悄然开始,巨变轰然降临。

  我国的页岩气资源也非常丰富。据美国能源信息署评价,全球可采页岩气储量约2.06×1014立方米,其中中国的页岩气储量高达3.61×1013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根据国土资源部2011年启动的“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项目评价,中国的页岩气可采资源潜力也在2.5×1013立方米,其中,已获得工业气流或已发现页岩气的评价单元可采资源潜力为1.595×1013立方米,按照目前的天然气消费水平,足够全国使用上百年。

  所谓的页岩气“甜点”,就是指页岩气富集且易于开发的区域,能“多吃好吃”的才是甜点。页岩气“甜点”区有许多评价标准,例如页岩的总有机碳(TOC)、脆性和含气量等,这些参数有助于我们判断某个页岩气勘探区域是否属于“甜点”区。

  明确了页岩气“甜点”区之后,如何将这些富集的页岩气开发出来,就成为一个大问题。页岩气储存于页岩中,相对于常规油气的储集层,页岩更加致密,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很低,这也是长久以来制约国内外页岩气开发的难题。通过上百年的探索,美国采用两种关键技术率先解决了这个问题:水力压裂和水平井技术。自此,页岩气开发变得有迹可循。首先在页岩气勘探预测的“甜点”区,打直井到目的层,然后根据预测的页岩气“甜点”层位的角度打一个相同角度的井,即水平井,这样便加大了地面上井眼与地下页岩气储层的接触面积,能够将更大范围内的页岩气储层纳入控制范围,大幅提高采收率。水平井完钻后,页岩气开发正式开始,通过射孔将套管和水泥射穿,将生产管柱和页岩气储层联通起来,随后在地面利用高压泵将压裂液压入井底,沿着之前射穿的孔洞进入页岩气储层,并在液压之下将页岩气储层压裂挤碎,产生一系列的裂缝和孔隙,进一步扩大页岩气储层的连通性,页岩气就会源源不断地被开采出来了。

  分布广泛、储存量大是页岩气的最大优势。与此同时,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也存在很多弊端。例如相对于常规油气,页岩气产能衰减很快,一口井持续开发的能力很弱,一年之后产量大都会衰减一半以上,因此需要不断地打新井来维持产量,这也造就了美国页岩气矿区钻井密布的现象。另外,开发页岩气的压裂技术最常用、最成熟的就是水力压裂,由于无法对压裂液体进行完全回收利用,所以会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问题。同时,我国的页岩气资源目标区很多都位于水资源不太丰富的地区,也会给页岩气的开发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近一两年,国际油价持续下跌,油气勘探开发的利润不断压缩,这令本就投入甚高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处于尴尬的境地。我国的页岩气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刚一开始便举步维艰。但是作为一个能源进口大国,一种安全、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对于我国的能源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是常规油气以及煤炭资源无法满足的。目前,我国的页岩气开发工作主要集中于几大石油公司,中石油和中石化均已建立起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页岩气钻井甚至页岩气田。通过无数人员的共同努力,页岩气开发虽任重道远,但前景光明。(田玉昆)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流动的矿产——石油与天然气

编辑:KYJC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6-06-03

  矿产,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或岩石风化的、或岩石沉积的)可供人类利用的天然矿物或岩石资源。一般来说,人们常说的矿产是指金、银、铜、铁、锡等固体矿产。而石油与天然气是具有流动性、可以作为燃料的可燃性有机矿产,常常深埋于地下。与固体矿产相比,它们有独特的生成和聚集规律,我们找到石油与天然气的地方(石油地质学家称为“油气藏”)并不是它生成的地方。石油与天然气在生成以后,必须通过流动(石油地质学家称为“运移”)才能聚集在有利的圈闭中形成油气藏。

  人们常说:“土地掘开来宝气,山川凿破有原油。”想象地下有一座座“石油与天然气仓库”,油气从生成到运进“仓库”一般要经过两次运移,就是石油地质学家说的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从广义上说,油气在地层中的任何流动都可以称为油气的运移,如生油层中生成的分散状态的油气,通过运移可以集中起来形成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藏。已形成的油气藏,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又被破坏,使集中起来的石油再一次分散。有的露出地面成为人们可以观察到的“油气苗”,有的则可以运移到另外的地方重新集中起来,成为所谓的“次生油藏”,有的甚至完全暴露在地面,全部逸散了。

  初次运移是指生油层生成的石油、天然气向邻近有孔隙、裂缝、溶洞等储集空间的储集层运移。运移的方向是多方位的,可以向上、向下或向四周,把分散的星星点点的石油、天然气初步集中起来,就好像涓涓细流汇入江河一样。

  初次运移主要动力是压力,这种压力来自沉积物本身的重量或者生油层由于生成油气而形成的超压。地层在沉积过程中逐渐加厚,越来越厚,本身重量也逐渐加大,随着重量增加而产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沉积物在这个压力的作用下体积由大变小,已生成的油气就从生油层中同水一起被挤到运载层中。如果了解花生通过榨油机施加的压力榨出花生油这一过程,就不难理解生油层中的石油在压力作用下所发生的运移了。

  二次运移是指油气在储集层中的运移。油气在储集层微细的通道中运动着,走着弯弯曲曲的道路,克服前进中的阻力,运移的速度是很缓慢的。二次运移主要动力是浮力,浮力来自于油气本身,因为油气的密度比水小,在水中有浮升作用,当油气进入含水的运载层后,油气就在浮力的作用下朝着高处运移和集中。由于油和气不容易溶解在水中,除了小部分的油气可以在水中以溶液的状态运移外,大部分都是以“油滴”和“气泡”的形式在含水的运载层中进行运移,因此水就是油气运移的“运载体”。

  二次运移的通道主要是孔隙、裂缝、溶洞、不整合面和断层。在储集条件良好的海相砂岩里,油气运移阻力小、速度快、运移距离长。在物性差的储集层里,油气运移十分艰难,运移距离短,在生油区及周边的圈闭即可形成油气聚集。

  油气具有流动性这一特征决定了油气藏在地下时空分布比固体矿产要复杂多变。这些复杂的动态过程都发生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很难直接观察,甚至很难获得油气流动的痕迹。长期以来,石油地质学家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寻找油气流动的证据和理论,以找到更多、更优质的石油与天然气。 (石砥石)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中国地球化学填图国际合作概况

编辑:KYJC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6-05-30

  认识自然和获取地球自然属性知识,一直是驱动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原始驱动力,是人类更好地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也是公众关心的科普问题。“化学地球”大计划就是获取地球自然属性知识的一个全球科学家都参与的国际合作计划。迄今为止,人类在自然界发现了92种天然元素,人类生存的地球就是由这92种天然元素及其衍生的放射性元素组成。人类生活在92个元素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中,无时无刻不在与地球之间发生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因此,获取地球本身元素的分布规律,不仅是科学家关心的问题,还是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完成这项工作,能够为研究与解决地球演化、资源与环境问题等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而地球化学填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地球化学填图是勘查地球化学的主要内容。地球化学是一门大基础学科,应用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中的一个分支,而勘查地球化学是应用地球化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应用学科分支,目的是获取全球或区域上的化学元素的分布规律。

  世界著名地球化学家谢学锦院士提出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RGNR)”,是中国最大的科研计划之一,这项工作始于1978年,全国新发现矿藏80%以上都是通过该计划提供的线索发现的。这个计划并不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球化学填图计划,却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理论和技术准备最充足、组织最系统、参与人员最多、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取得的成果最丰富。计划实施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在世界上地球化学填图界显现了影响力,不仅为矿产资源勘查发挥了作用,还能够解决一些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问题。在实践中,地球化学填图的理论与方法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也逐渐被世界同行所接受,一些技术被采纳为国际通用标准。

  从1993年开始,以谢学锦为首的中国地球化学家开始致力于全球地球化学填图的领导工作,发起并参与了IGCP259/360全球地球化学填图对比计划。1993年,我国举办了第十三届国际地球化学家协会年会,标志着中国地球化学填图正式走向世界。1996年,借助举办国际地质大会的契机,我国举办了第一个国际地球化学填图培训班,标志着我国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经验正式走向世界,并进入世界前列。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共举办各类形式的地球化学填图培训班28期,培训全球各地60多个国家600多人次(不包括通过地球化学填图合作项目培训的人员),很好地分享了中国地球化学填图的理论与方法技术,以及组织实施国家地球化学填图计划的运行模式,同时结交了国外地球化学填图的专家朋友,建立了广泛的地球化学填图国际合作网络。

  迄今为止,我国已与巴西、哥伦比亚、阿根廷、哈萨克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老挝、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圭亚那、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南非、苏丹、厄立特里亚、马达加斯加、乍得、摩洛哥、利比里亚等25个国家地质调查机构实施和正在实施地球化学填图项目合作,也与欧洲地质调查局在全球地球化学基准方面进行了合作,目前正在探讨与伊朗、塞尔维亚、土耳其、墨西哥、柬埔寨、尼日利亚、马里、乌干达等国家合作实施地球化学填图。

  合作内容除了地球化学填图之外,还进行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提高合作国自行开展地球化学填图的能力,甚至通过合作,为合作国打造一支能够从事本国地球化学填图的队伍。

  合作的模式有以下4种:

  哥伦比亚模式:中国负责技术培训,并制订野外采样工作方案,由哥伦比亚地球化学家采集样品,再由中国实验室负责分析、数据共享。

  蒙古模式:中国地球化学家到蒙古对该国地球化学家进行现场培训,并联合实施第一期地球化学野外采样工作。主体野外工作由蒙古地球化学家完成,样品送至中国实验室,需分析71个指标。

  津巴布韦模式:地球化学填图项目全部由中国地球化学家主导完成,津巴布韦地质调查局部分人员参与,中国实验室分析样品。

  圭亚那模式:中国仅提供技术援助,派遣两名地球化学家到圭亚那指导该国地球化学填图工作,并帮助建立国家地球化学数据库。

  在合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是获得一批39种~76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图件和数据,一些国家首次系统获得这样的数据,如津巴布韦、苏丹等;利用这些图件和数据提供的线索,初步发现矿产地数十处,包括超大型、大型矿床,吸引了矿业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二是提高了合作国开展地球化学填图的能力,培养了地球化学填图的人才和团队。三是丰富了全球地球化学填图的数据和内容,为更好地获取全球尺度元素地球化学分布、认识元素角度的地球自然属性提供了基础数据。四是分享了我国积累数十年的地球化学填图经验和方法技术,提高了国际影响力,显示了大国担当,也是参与全球治理的具体实践。五是为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落户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为中国领导实施“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提供了保障。六是建设世界一流地质调查局的具体实践,通过与这些国家合作实施项目,不仅增进了技术交流,同时也增进相互了解,彰显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实力,获得了广泛认可。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球化学填图之父”谢学锦院士获得国际地球化学家协会金奖,此外我国还有20人获得3个国家授予的勋章、国家金奖/银奖等。 (刘大文)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我国钼矿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编辑:KYJC    来源:中国矿业网    时间:2016-05-20

  我国钼矿业发展的现状

  “十二五”以来,受2005年~2007年钼价格暴涨刺激,钼矿资源储量增长幅度较大。目前,无论钼消费量还是产量,我国均居世界第一位,但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保护不到位、产能过剩等问题。

  1.1我国钼矿储量分布及特点

  我国钼矿资源丰富,总保有储量840万吨,居世界第2位;探明储量的矿区有222处,分布于28个省(区、市)。我国钼矿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型矿床多,陕西金堆城、河南栾川、辽宁杨家仗子、吉林大黑山钼矿均属世界级规模的大矿。矿床类型以斑岩型钼矿和斑岩-矽卡岩型钼矿为最重要,前者如陕西金堆城、江西德兴,后者如河南南泥湖钼矿;矽卡岩型、碳酸盐脉、石英脉型次之;沉积型钼-铀-钒-镍矿床有较大的潜在价值,伟晶岩脉型钼矿无工业意义。从形成时代来看,除少数形成于晚古生代和新生代之外,绝大多数钼矿床均形成于中生代,为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我国钼矿分布就大区来看,中南占全国钼总储量的35.7%,居首位;随后是东北19.5%、西北13.9%、华北12%,西南仅占4%。就各省(区)来看,河南最多,占全国钼矿总储量的30.1%,其次陕西占13.6%、吉林占13%;另外储量较多的省(区)还有:山东占6.7%、河北占4%、辽宁占3.7%、内蒙古占3.6%。以上8个省(区)合计储量占全国钼矿总储量的81.1%,其中前三位共占56.5%。(见下方表一)

  我国钼矿的第一个特点是探明储量虽多,但品位与世界主要钼资源国(美国和智利)相比,显著偏低,多属低品位矿床。矿区平均品位小于0.1%的低品位矿床,其储量占总储量的65%,其中小于0.05%的占10%。中等品位(0.1%~0.2%)矿床的储量占总储量的30%,品位较富的(0.2%~0.3%)矿床的储量占总储量的4%,而品位大于0.3%的富矿储量只占总储量的1%。

  第二个特点是虽然品位低,但伴生有益组分多,经济价值高。据统计,钼作为单一矿产的矿床,其储量只占全国钼总储量的14%;作为主矿产,还伴生有其它有用组分的矿床,其储量占总储量的64%;与铜、钨、锡等金属共生和伴生的,储量占总储量的22%。

  第三个特点是规模大,并且多适合于露采。据统计,储量大于10万吨的大型钼矿,其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76%;储量在1~10万吨的中型矿床,其储量占总储量的20%;适合于露采的钼矿床储量占总储量的64%。大型矿床多可以露采,而且辉钼矿的颗粒往往比较粗大,属于易选型。

  就矿石类型来看,我国已探明的钼矿储量以便于利用的硫化钼矿石为主,其储量约占钼矿总保有储量的99%,而不便于利用的氧化钼矿石、混合钼矿石及类型不明的钼矿石只占1%。

  最后一个特点是地质工作程度比较高。经过地质工作达到勘探程度的储量占总保有储量的50.5%,达到详查程度的占41.8%。二者合计,达详查以上工作程度的储量占到我国钼矿总保有储量的92.3%。

  根据地质找矿周期规律,特别是深部(500米~2000米深)找矿难度甚大的规律,预测“十三五”(2016年~2020年)期间,我国钼矿资源储量快速增加的趋势将有所放缓。

  1.2我国钼矿的采选能力、钼精矿产量及采选产能利用情况

  从“十一五”初(2006年)以来,我国钼矿的采选能力及全国精矿产量均大幅增长。其中,钼矿采矿能力从2006年的9.3万吨(实物吨)提高到2008年的17.1万吨,再提高到2013年的31.3万吨;钼矿选矿能力从2006年13.2万吨(实物吨)提高到2008年的21万吨,再提高到2013年35.2万吨;钼精矿产量(金属吨)从2006年的4.5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8.1万吨,再提高至2012年的12.1万吨,再减少至2013年的11.8万吨。

  我国钼矿采选能力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辽宁、吉林等地,即钼矿资源集中的省。上述四省的钼采矿能力、选矿能力分别占全国总能力的71%和80% 。

  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我国钼矿采矿产能利用率为92%,选矿产能利用率为77%,即:从2008年起,我国钼选矿产能已出现过剩情况。2013年我国钼矿选矿产能利用率大致统计与估算为78.6%,与2008年相似。2013年河南钼选矿产能利用率为68.1%,属产能严重过剩。

  1.3我国钼矿企业状况

  我国钼矿企业多,规模小,淘汰落后产能任务重,优强企业(洛钼、金堆城、龙宇钼业、新华龙钼业等)少。2013年,河南省共有钼(钨)企业45家,钼产品产量2000吨/日以上的仅11家,多数企业属需淘汰落后产能。全国钼矿企业状况与河南省差不多。

  1.4国内外钼价格变化情况

  ,2013年钼均价高于2003年但低于2004年,已基本触底。2014年钼均价由于惯性,还要下降,向2003年均价趋近。但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回暧,现货市场供应较紧缺,据此预测2015年国内外钼价格在触底后,可能振荡缓升。

  

“十三五”我国钼矿业发展趋势

  若按70%概率分析“十三五”全国钼矿业发展趋势,就要分析其三大影响要素:一是全球钼产业发展战略;二是“十三五”我国钼产业政策导向;三是“十三五”我国钼市场供需变化趋势。

  2.1全球钼产业发展战略

  2.1.1资源控制及储备战略

  目前,全球85%的钼储量集中在美国、中国、加拿大。美国控制着全球41%的钼储量,加拿大控制着全球6%储量,这两个国家的原生钼矿多。近几年,两国出口均逐年下降,美国直接将钼精矿出口到西欧、日本,减少自身污染。美国钼资源虽然多,却是全球第一个实行钼资源控制储备的国家,加拿大跟随美国,也实施了这一战略。日、韩两国虽然是稀有金属资源短缺国家,但已经将钼等稀有金属储备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其储备目标直指我国。日、韩、欧洲通过各种途径及手段,从我国进口钼等稀有战略资源,此举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2.1.2专业化和规模化战略

  专业化生产是全球钼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规律。美国及智利的著名钼矿企业,利用钼资源优势,生产钼精矿,销售给专业的焙烧厂进行粗加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著名钼加工企业都是外购原料,利用其专业技术,生产附加值高的钼金属制品。这少数全球著名的钼矿企业及钼加工企业,均已实施规模化战略,产能规模大(单个企业年钼精矿产能3万吨实物量以上,年钼焙烧产能2万吨以上),控制了大量市场份额,可以灵活调节产量及价格。

  2.1.3技术开发及企业转移战略

  专业化生产这一钼产业发展规律,决定了必须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如,力拓集团投资2.7亿美元研究从钼矿渣中回收钼和錸的新技术、新工艺;利用物理、化学特殊转化技术生产高纯钼,研发新技术生产高温钼、钼稀土合金、高温高强钼合金、钼钨合金、钼铼合金等。美国、智利等国将高排放、高污染的钼铁、氧化钼生产企业转移到西欧与日本等国。

  2.2我国“十三五”钼产业政策导向

  “十一五”期间,国家通过关税调整、出口配额、指令性计划总量控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性目录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加大了对钼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保障了钼等稀有金属的战略性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在“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保障钼等稀有金属战略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钼产业政策:严格管理钼矿开采,鼓励钼资源性产品进口和控制其出口,引导钼矿资源向优强企业整合,支持技术开发和鼓励下游深加工,鼓励开展国际化经营等。显然,“十二五”钼产业政策比“十一五”更加严格,更加完善。那么“十三五”钼产业政策走向如何判断呢?

  总体来看,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发展错综复杂的新形势(缓慢复苏、大国货币、贸易投资、大宗商品价格等)及国际多元利益博弈的新问题[全球矿产竞争,美国“策划两洋战略”,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国家保障钼等稀有金属战略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只能加强,不会减弱——此乃“十三五”钼矿产业政策走向判断的大前提。因此,“十三五”国家钼产业政策将比“十二五”更加系统化、更加法治化、更加国际化,这是对其走向的基本判断。“十二五”钼产业政策基本上要延伸到“十三五”前期。按照中央国务院减少行政审批,减少对市场干预的总体要求,《国家稀有金属管理条例》及《国家稀有金属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各省市与之配套政策,将在“十三五”前中期对钼市场监管、保障国家钼战略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起决定性作用。

  2.3我国“十三五”钼市场供需变化趋势

  从2010年起,随着国际钼市场需求回暧和钼价的逐步回升以及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受出口好转及大量新增资源、新增产能的驱动,即使国家宏观调控开采配额及产量计划对钼产量增加有所影响,但钼产量(金属吨)年平均增速仍可达3%左右,预计2015年钼产量(金属吨)达13万吨,2020年达15万吨。而国内消费量平均增长达10%左右,预计2015年达12万吨,2020年达13.5万吨。

  2.4我国“十三五”钼矿业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与全球一些发达国家均将钼作为稀有战略资源进行控制与储备,且“十三五”钼产业政策将围绕“控制与储备”为主而制定,有专家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钼市场可能供需两旺,大致平衡;国内钼价在2015年触底后震荡回升的概率大,但在“十三五”触高(2005年国内精矿年均价5336元/吨度)的概率较小;钼资源储量大幅度增加的概率减小。

  根据上述几点,可推断我国“十三五”钼矿业发展环境较好,在保护中开采,在开采中保护,建设钼绿色矿山的趋势不会变。

  

献策“十三五”钼矿业改革

  根据我国钼矿业的现状及“十三五”我国钼矿业的发展趋势,笔者从改革、创新、发展方面提出若干建议,进行探讨,供大家谋划钼矿业“十三五”发展参考。

  3.1加大战略合作共赢力度(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法治化建设)

  根据前述钼产业的发展规律,即专业化,规模化,钼矿企业治理结构的提升,也必然是规模化、专业化,再结合我国优强钼矿企业少,中小企业多的实际,笔者提出建议:在“十三五”期间,钼矿优强企业与中小企业应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机制,加大战略合作共赢力度,形成混合所有制等多元法人治理先进结构(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体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的要求,“对整合产能过剩的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合理确定并购贷款利率,贷款期限可延长至七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发展,方可逐步形成在全国乃至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化、规模化钼矿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这符合国家改革发展产业导向,也符合钼矿业发展规律,势在必行。

  “十三五”期间,我国企业(包括钼矿企业)新的发展模式将是“1+3”。“1”为企业治理结构法治化,此乃主题;“3”为抓手,即诚信法制化、贸易法制化、监管法制化。

  3.2继续加大钼矿资源勘查投入力度

  与铜、铝、铅等常用有色金属不同,钼的再生性能差,其生产消费主要依赖原生资源的消耗;尽管我国钼矿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资源量较少;“十三五”末,我国要基本实现小康及中国复兴梦,钼的消费需求将日益加大。为此,在“十三五”期间,应继续加大对斑岩型-矽卡型等工业类型钼矿资源的勘查投入力度,建立更多可供开采的钼矿山资源基地,这符合控制与储备钼矿资源的规律,也是政府与企业责任。

  3.3坚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优强钼矿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比较先进(诚信较为法制化、贸易较为法制化、监管较为法制化等),可坚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中小钼矿企业治理结构不够先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甚难。为此,我国优强钼矿企业走“探、采、选、治、加”一体化的创新特色之路,是合理的。“十三五”期间,优强钼矿企业自主创新,应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三结合,将研究成果及时向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产品开发、综合利用转化;与此同时,对钼精深加工的技术设备,要舍得投巨资强化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中小钼矿企业必须与优强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共赢,搭车率先提高自身治理结构能力,否则,中小企业坚持自主创新是很难的。

  3.4扩大矿产经营范围和境外资源开发利用

  我国已查明钼矿资源是以钼为主矿产,并共(伴)生多金属为主流类型。钼与铜、钨(伴)共生成矿规律决定了,在“十三五“期间,深部找矿将可能发现若干个大型铜钼矿床及钼钨矿床。建议钼矿企业主动抓住查明铜钼矿床及铜钨矿床的机遇,扩大矿产经营范围,从单一钼矿开发利用向铜钨等多金属开发利用转型。

  “走出去”开发利用境外资源,是我国铜资源等短缺矿种持续利用的基本战略,境外铜钼共(伴)生资源较多,控制占有铜资源,也就可能控制占有钼资源。“十三五”国家产业政策,必将鼓励优强钼矿企业“走出去”,开发利用境外铜钼资源。

  3.5关注研究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动态

  3.5.1“开放促改革再试验”是后危机大变革的必然选择

  实践一再证明,一次大经济危机之后必然会大变革,此乃马克思揭示的资本市场经济规律。本次后危机时代,即自2011年以来,出现了一系列大变革新情况;旧平衡被打破,新平衡(欧美服务业创新板块与东亚中、日、韩制造业板块的冲突与合作)正在建立;互联网经济(制造的智能化与服务的数字化融合)产业价值链不断涌现新的高附加值结点,多数为欧美所掌握;全球跨国公司生产从离岸布局转向近岸布局。全球贸易投资规则出现了一场革命:美国正在策划“两洋战略”,即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及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议);美国与多国谈判新《服务贸易协定》(TISA)。与此同时,全球商贸也涌现了许多新议题:服务贸易谈判、实体贸易转向数字贸易谈判、从关境处事转向境内处事谈判、从正面清单到负面清单谈判、从自由贸易到公平贸易、从经济标准到道德标准谈判等。国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建设成就,也出现一些新问题:部份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过热、政府企业个人年负债之和已大大超过全国年GDP值,这三大要素引发金融危机的概率越来越大;人口能源环境的矛盾日以突出等。通过国内外新情况新问题对比分析,不难判断:已往“以开放促进增长”(招商引资、遍地开花)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为了抓住战略新机遇,迎接新战略挑战,中央下定决心,“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促进增长”的新发展模式在上海进行试验,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自贸区涌现于上海,此乃后危机大变革的必然选择。

  3.5.2“十三五”我国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新模式的大致判断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深圳、到浦东、再到加入WTO,其发展模式均是“开放促进增长、开放促进改革”。此模式有三个抓手:一是搞特区,二是优惠政策,三是招商遍地开花。三十余年实践后,此模式使我国成为最大贸易体,第二大经济体;但也出现部份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过热、负债风险甚大、污染严重、行政过强、市场过弱等突出问题。再加上后危机大变革出现的新情况、新议题要求我们必须进行“以开放倒逼改革的创新试验”。因此,笔者判断,按照中央的要求,“十三五”将由“开放促增长、开放促改革”的发展模式加快向“开放促改革、改革促增长”的新发展模式转变,即加快“十三五”我国社会经济转型。

  3.5.3上海自贸区的内涵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从事前审批为主,转向事中、事后对市场进行监管为主;二是对外商投资准入各阶段享受国民待遇的同时,要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不公布不执行,凡公布必执行);三是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程度,金融及海关监管制度均要创新,长期目标是人民币境内外自由流动。该区试验的总要求是制度创新为核心,拒绝跑马圈地,遍地开花;坚持试验,总结出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方案。2015年及“十三五”初,中央与国务院计划出台“推广复制上海自贸区”的有关政策,全国将以“开放促改革,改革促(有效)增长”的新模式发展。此乃“十三五”经济社会转型的主题。

  3.6关注我国稀土、钨、钼等产品被世贸组织终裁败诉的政策变化

  败诉后,应对措施可能有:调整稀土、钨、钼等产品出口的管理措施,如关税、配额等,但出口总量控制近期不会改变;按规模化、集团化、法治化规律提高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税,提高环保标准,大力发展稀土、钨、钼等深加工产品相关政策,继续推动稀土、钨、钼等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减少世贸组织终裁败诉的影响。(姚公一)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中国到底哪个省黄金最多

编辑:KYJC  来源:中国矿业网  时间:2016-01-27

  世界黄金协会此前估计,目前全球地上黄金存量为16.3万吨,其中首饰用金占最大比重,达到8.36万吨;黄金个人投资量达到2.73万吨。地下还藏着多少黄金目前仍然是个迷。汤森路透旗下黄金矿业服务公司(GFMS)预计,随着国际金价的低迷,2016年黄金产量将见顶。

  

1

、中国黄金产量世界第一

  国际金价自2011年每盎司1923美元的高点已经回落至目前的每盎司1100多美元,下降幅度逼近43%。但是就在国际金价不断低迷的时候,中国黄金产量却不断上升。据黄金矿业服务公司数据,2014年中国黄金产量达到世界第一位,远远超过俄罗斯、澳大利亚和美国。

  在2015年国际金价低迷的同时,中国黄金储备量从2015年1月的3389万盎司,大幅上涨至至2015年12月的5666万盎司,增涨幅度逼近67.2%。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中国在2015年8月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五大黄金储备国。但是与美国比仍有很大差距,美国黄金储备达到8133.5吨,占世界黄金总储备的73.7%。

  中国已经成为黄金产量第一的国家,那么中国国内黄金都分布在哪些省,哪些省的黄金产量比较高呢?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2

、黄金储量山东第一

  根据中国黄金协会(WGC)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被探明的黄金资源储量为8974.74吨。《中国黄金年鉴2013》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前十大黄金储量省份分别为:山东省、甘肃省、江西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安徽省、黑龙江省、四川省、陕西省。这10个省区黄金资源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8.58%。

  由此可见,中国黄金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是很不均衡的。中东部地区是中国探明金矿资源、储量相对集中的地区。

  山东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较丰富,资源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 列全国前5位的有44种。据2010年底全国保有资源总量统计,山东列全国第1位的矿产资源有金、铪、自然硫、石膏等11种。

  据新华网此前报道,从2011年至2014年,山东省新找黄金矿藏储量为2080吨,超过此前61年的探明储量,稳居全国第一。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刘俭朴称,这3年山东还投资31.8亿美元到境外找矿。

 

 

3

、莱州:中国黄金储量第一市

  山东省的金矿多分布于莱州地区,莱州自古以来就是黄金矿产地。莱州及附近地区金矿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金矿富集区。目前莱州已探明的黄金储量达2000多吨,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黄金储量第一市。另外山东招远也是黄金分布的主要地区,据称山东招远黄金资源非常丰富,且分布集中。

  

4

、黄金产量:山东第一

河南第二

  根据中国黄金协会数据,中国黄金产量排在前10的省份为:山东省、河南省、江西省、云南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湖南省、甘肃省、安徽省。这十个省(区)黄金产量占全国黄金总产量的82.94%。

  河南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中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中,居全国首位的有8种,居前3位的有19种,居前5位的有27种,居前10位的有44种。此外,河南还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石油保有储量居全国第8位,煤炭居第10位,天然气居第11位。

  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中国10大重点黄金企业黄金产量占全国矿产金总产量的45.65%。这前10大黄金企业中有3家总部位于山东,2家总部位于河南。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南依秦岭,北濒黄河。该市矿产资源丰富,并且矿产资源以黄金为主。

  江西省为环西太平洋成矿带的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并且主要以有色金属和稀有矿产为主。也是中国矿产资源配套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江西省2015年前7个月的黄金产量为23.16吨,同比增长12.86%;黄金产品完成工业总产值57.47亿元。

  除江西省外,福建省也处于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重要矿区之中,因此该省矿产也比较丰富。

  云南被称为“有色金属王国”。截至2010年,云南已发现各类矿产150多种,探明储量的矿产92种,其中25种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三名,54种矿产储量居前十位。长期以来,云南省的黄金产量在全国各省份中都排在第4位。

  一般来讲,中国各省黄金产量排名与黄金储量排名呈正相关。下面我们再看看中国的黄金需求主要来自于那些行业,《中国黄金年鉴2013》数据显示,中国的黄金需求主要来自于一下几个方面:首饰制造用金、工业原料用金、其他工业用金、金币制造用金、小金条生产、推断净投资用金。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我国“十二五”期间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进展

编辑:KYJC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时间:2016-01-27

  区域地质调查

  2006年,中国实现1∶25万陆域中比例尺地质填图全覆盖。

  “十二五”期间,共完成1∶5万区调107万平方千米,是“十一五”的4倍,占1949年~2010年50年完成总数的一半,全国累计完成326万平方千米(34%),基本实现重要找矿远景区覆盖。“十二五”完成1∶25万区调修测68万平方千米,全国累计完成433万平方千米,更新了陆域近一半中比例尺地质图。基本建成小比例尺(1∶100万和1∶50万)、中比例尺(1∶20万和1∶25万)、大比例尺(1∶5万)3个层次国家基础地质数据体系,为国土规划、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维地质调查试点

  201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三维地质填图试点,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完成贯穿我国主要造山带的地壳三维地质填图,建立中国大陆地壳三维结构模型,揭示区域成矿与地震灾害的深部背景,在深部地质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系统建立了我国三维地质调查总体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我国三维地质调查方法技术体系和针对不同类型地区、不同地质问题的三维地质调查技术方法组合,编制了深部地壳结构探测、成矿带与矿集区,经济区与城市群的三维地质调查系列技术指南。建立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三维地质调查研究中心和演示厅。

  分别在重要造山带、重要成矿带与矿集区、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分层次建立了25个不同尺度三维地质模型。深化了对这些地区深部地质构造的认识,为后续的地质调查、深部找矿和经济区建设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重要基础信息。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世界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

编辑:KYJC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6-01-27

  全球页岩气资源极其丰富,主要分布在北美、东亚、南美、北非、澳大利亚等地区。据世界能源研究所2014年9月研究表明,世界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203.97万亿立方米,由于受美国页岩气技术开采资源量下降的影响,同比下降2.72万亿立方米,缩减了1.32%。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世界排名依次为中国、阿根廷、阿尔及利亚、俄罗斯和美国。

  美国:2014年,列入美国页岩油气产区钻井产量报告的页岩油气主力产层为巴肯、马塞勒斯、海恩斯维尔、鹰滩、二叠、奈厄布拉勒和尤蒂卡,这7个主要页岩油气产层的油气日产量持续增长,页岩气日产量由10.5亿立方米增至12.5亿立方米,增幅19%;页岩油日产量由55万吨增至71万吨,增幅29%;二叠、鹰滩、巴肯产层位居前三,预计在2019年前将增至131万吨。

  加拿大:加拿大是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对页岩气进行勘探与商业开发的国家,主要页岩气区块群有5个:霍恩河、蒙特尼、尤蒂卡、科罗拉多和霍尔顿断崖。在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16.06万亿立方米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中,科罗拉多地层贡献15.18万亿立方米,霍恩河页岩、蒙特尼页岩和尤蒂卡页岩是加拿大页岩气主力产区。霍恩河页岩的平均单井产气量为4248立方米,尤蒂卡页岩为1416立方米,均高于美国巴奈特页岩的平均单井产气量。

  墨西哥:墨西哥的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萨拜娜盆地、布格斯盆地和坦皮科-米兰达盆地。其中,美国境内的鹰滩页岩区从得克萨斯州延伸到墨西哥境内的布格斯盆地,成为页岩油气钻探的热点区域。鹰滩页岩区横亘布格斯盆地西部,其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约9.77万亿立方米,占三个盆地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66%。萨拜娜地占三个盆地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25%,坦皮科-米兰达盆地占9%。非常规原油资源主要聚集在坦皮科-米兰达盆地和布格斯盆地,布格斯盆地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约8.6亿吨。

  阿根廷:阿根廷天然气产地包括内乌肯、奥斯特拉尔和诺罗斯特盆地,产量约占阿根廷总产量的85%。据美国能源信息署资料,阿根廷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2.70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三;页岩油储量排名全球第四,高达37亿吨,是南美天然气开发利用前景最好的国家。2011年1月,法国道达尔公司与PYF 公司合作,获得了位于阿根廷内乌肯盆地的4个页岩气区块的权益;2011年8月,油田服务供应商哈利伯顿公司在阿根廷的内乌肯盆地为美国阿帕奇公司完成了第一口水平和多阶段水力压裂页岩气井,发现高产页岩气。目前,阿国石油公司YPF与美国陶氏化学阿根廷子公司签署了初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阿根廷丰富的页岩气资源。

  巴西:巴西拥有较为丰富的页岩资源,美国能源信息署2013年公布的报告称,巴西三个陆上盆地巴拉那、索利蒙伊斯以及亚马孙拥有大约7.4亿吨石油及6.9万亿立方米技术上可开采的页岩油气资源。牛津能源研究协会的数据也显示,巴西其他地区如巴纳伊巴、帕雷西斯、雷孔卡沃以及圣弗朗西斯科地区的沉积层也拥有约8.5万亿立方米的页岩气储量。巴拉那及索利蒙伊斯盆地的天然气产量几乎占巴西陆上天然气产量的20%。有迹象表明,大部分沿海盆地均拥有页岩资源,因此这里的勘探前景十分广阔。

  英国:据英国地质勘查研究所调查,英格兰南部页岩油储量达数亿吨,北部地区蕴藏着约39万亿立方米的页岩气资源。英国政府目前对水力压裂法持支持态度,有意大力推动页岩气开发。能源与气候变化部设立约合340万美元奖金征集页岩气生产和开发的创新技术。英国陆地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组织 UKOOG 发布英国页岩气产业链研究报告称,未来18年按照建设4000口页岩气井计算,英国页岩气产业链的投资将达550亿美元,并将创造超过6.4万个工作岗位。

  俄罗斯:俄罗斯下一个十年将大力开发页岩油。在第18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罗斯石油公司与英国石油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3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俄罗斯中部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页岩油。俄罗斯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税收减免政策来鼓励非常规石油投资,其中包括投资西西伯利亚的巴热诺夫地层。俄罗斯希望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在2020年前将非常规石油的比例从目前的0.2%提高到11%。

  波兰:波兰是目前欧洲开发页岩气最积极的国家,其页岩主要沉积在北部的波罗的海盆地,南部的卢布林盆地和东部的波德拉谢盆地。其中,波罗的海盆地卢因页岩层直井的天然气日均产量高达2000立方米,已实施水平井钻探,启动首批商业页岩气生产。

  2014年,波兰在页岩气勘探领域投资15.7亿美元。当年8月,波兰Legs能源公司于 Lublewo地区实施了一口水平井参数井,并进行了压裂试油。当年9月,英国San Leon公司在波兰喀尔巴阡地区启动了三口页岩油气探井,但并未获得突破。此外,由于2014年末原油价格下跌,雪弗龙、埃克森美孚、道达尔和马拉松等跨国能源公司先后于2014年末宣布停止在波兰境内的页岩气勘探作业。

  德国:德国地质资源管理部门预测,德国可开采的页岩气储量达0.7万亿立方米~2.3万亿立方米,超过传统的天然气储量,可保证供应100年。

  印度:印度油气勘探巨头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选择了达摩德尔和坎贝盆地作为最佳的页岩气勘探区,并且于2011年1月在西孟加拉邦东部的一个试点项目中发现了页岩气,成为亚洲少数发现页岩气的国家之一。据美国能源信息署估算,印度页岩气原地总储量为8.3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为1.8万亿立方米。印度有多个地区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主要有坎贝盆地、阿萨姆邦-阿拉干盆地、布兰希达-戈达瓦里盆地等,其中坎贝盆地是最重要的页岩气盆地之一。

  2013年,印度出台了页岩气勘探政策,制订了包括两个阶段的页岩气开采计划。在计划的第一阶段,印度政府批准印度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等两家国有企业开采其国内的页岩气资源,开采规模和开采地点等由印度政府安排;在第二阶段,印度政府将允许其国内的私营企业进入页岩气开发领域。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从2010年起开始开发页岩气资源。据印尼能源矿产资源部2012年发布的报告数据,印尼拥有16.25万亿立方米页岩气。2013年5月,印尼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一份勘探和开采苏门答腊岛北部页岩气资源的合约,该地方潜在拥有0.53万亿立方米的页岩气。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库珀盆地、卡宁盆地、珀斯盆地和马里伯勒盆地等4个盆地技术可采页岩气12.37万亿立方米。2010年在珀斯盆地发现了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3679亿立方米~5660亿立方米;2013年~2014年,在马里伯勒盆地盆地实施6口探井,获得页岩气发现。2013年初,澳大利亚自然资源公司LincEnergy在澳中部阿卡林加盆地发现储量达318.74亿吨的页岩油。到2013年中期,雪佛龙、康菲、挪威国家石油公司、道达尔、BG集团等跨国能源企业在澳大利亚的页岩气产业投资已超过15亿美元。这些大公司的参与,表明其对于澳大利亚成为页岩气大国抱有很大的期望。

  非洲地区:非洲具有良好的页岩气资源潜力。美国能源信息署评估,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87万亿立方米,其中非洲为29.5万亿立方米,占全球的15.7%;非洲页岩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非、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分列世界第五、第八和第九。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数据分析,壳牌公司和南非石油管理局都认为南非的卡鲁盆地拥有丰富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截至2013年6月,南非政府已经在卡鲁盆地划出了35个勘探区块,收到国际油气公司的勘探申请超过90份。

  阿尔及利亚是非洲页岩气领域最具吸引力的国家。据油气咨询公司BMI 2013年2月的数据,由于阿尔及利亚国内消费量持续增长,而产量增速减缓,预计阿尔及利亚的天然气出口将在2018年达到峰值,从目前的520亿立方米增至730亿立方米;之后缓慢下降,到2020年将降至610亿立方米。(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任收麦)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石墨资源产业行业的前世今生

编辑:KYJC  来源: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5-12-21

  我国石墨资源储量丰富,又是石墨生产大国。但多年来低价出口初级产品的同时,又高价进口高附加值产品,成为石墨行业的突出问题,也让石墨产业一直备受诟病。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石墨烯等高附加值新型石墨材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石墨产业布局——

  “过去多年,我国一直是石墨资源储量最大的国家,但是随着其他国家找矿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石墨矿床被发现。2013年,巴西已经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墨资源国,我国正在丧失第一大石墨资源国的地位。”一直致力于石墨应用研发的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张凌燕日前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张凌燕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探明的天然石墨储量约1.3亿吨,储量前三位的国家分别为巴西、中国和印度,其中中国石墨储量约为55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42%,位列巴西之后。而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石墨消费国,占全球石墨消费总量的一半。在张凌燕看来,这将导致我国石墨资源在全球石墨资源中的比例减少,因此保护石墨资源刻不容缓。

  我国石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天然石墨根据结晶形态不同分为晶质石墨、隐晶质石墨。晶质石墨的晶体直径大于1微米,按其结晶形态,又分为致密块状石墨和鳞片石墨。隐晶质石墨晶体直径小于1微米,分为分散性土状石墨和致密块体土状石墨,前者矿石品位低,后者虽然品位高,但可选性差,一般经挑选后粉碎即为成品,使用价值均不如鳞片石墨。隐晶质石墨价格较为低廉,主要用于生产低端石墨产品。相比于隐晶质石墨,晶质石墨中的致密块状石墨矿床很少,鳞片石墨则是国内外工业利用的主要石墨类型,而鳞片石墨又以大鳞片占比高为优,例如近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发现的查汗木胡鲁石墨矿,目前已探明石墨资源总量1.3亿吨,大鳞片石墨矿物量多达703万吨,就属于这种大鳞片占比高的石墨矿。

  “从总量上看,我国石墨资源丰富,但探明的大鳞片石墨资源并不多。”国家非金属矿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学群进一步解释说,我国石墨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湖南、山东、山西、吉林,其中内蒙古和黑龙江以晶质石墨为主,湖南则以隐晶质石墨为主。近几年,我国晶质石墨查明资源量增长明显,晶质石墨矿物量从2010年的1.85亿吨增长至2013年的2.2亿吨。

  “2013年,我国天然石墨产量为81万吨,占全球产量的68%,列各国之首,共有晶质石墨矿区127个,隐晶质石墨矿区30个。鳞片石墨最具工业价值。2014年,我国天然鳞片石墨产量为65万吨,截至今年11月底,综合各企业生产经营数据及海关统计数据,我国天然鳞片石墨产量已达61万吨,预计2015年将超过70万吨。”王学群近日在一次石墨高峰论坛上这样表述。

  据王学群介绍,目前,我国每年石墨消费量约为130万吨,晶质石墨主要用于钢铁冶金和耐火材料工业,占总量的40%,其次用于铸造业,占总量的20%,其他应用还有锻造石墨乳、拉丝石墨乳、节能添加剂等。

  石墨消费量与市场密切相关。王学群称,2008年~2013年,我国石墨市场总量变化不大,但石墨产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80目以上大鳞片石墨制作的可膨胀石墨,因为膨胀系数大,市场一直很稳定,甚至供不应求,但低端石墨产品价格下滑明显,库存量居高。石墨价格在2010年达到最高值,有的鳞片石墨每吨价格可达万元,而低端石墨因为大多数企业都能生产,竞争更为激烈,每吨价格只有300多元。较之低端石墨,高纯石墨价格相对较高。高纯石墨是其他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的基础原料,经过浮选、提纯、深加工之后的高纯石墨纯度能达到99.9%,接近黄金的纯度,高纯石墨的需求量呈现出旺盛增长的态势。王学群认为,未来对石墨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往深加工方向发展,生产独到的、高附加值的、技术含量高的石墨产品,这样的石墨产品市场需求量也大,例如石墨烯。

  据了解,目前石墨加工装备正朝自动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工艺目标是短流程、低能耗。在这方面,我国与日本、德国尚存在一定差距。例如,高纯石墨生产主要有高温法、氢氟酸混合酸法、碱酸法三种加工技术,后两种加工技术在我国应用多年并已成熟,目前国内大部分石墨企业采用的是氢氟酸混合酸法,还有个别企业没做到氢氟酸的环保处理。与这两种技术相比,高温法技术最为先进环保,但我国尚没有完全掌握该项技术,国产高温法加工设备虽然也实现了无污染环保生产,生产的高纯石墨品质也较好,但还不能实现连续生产,导致用电量大,生产成本高。而日本、德国的高温法设备已实现了高纯石墨的连续生产。由于石墨产品应用于军工领域,所以日本对我国实行石墨加工技术的封锁。我国石墨企业和装备企业正联手加紧攻关“高温法连续生产”的难题。

  重点解决石墨行业突出问题

  多年来,我国天然石墨储量大、产量大,但石墨产品绝大部分是初级产品,而且我国也是石墨初级产品出口量最多的国家。这些初级石墨产品因为产能过剩,无序竞争,进而又压制了价格,价格低廉,出口的石墨初级产品每吨价格不到3000元,与此截然不同的是进口的高附加值石墨产品每吨价格高达50多万元,价格相差100多倍。

  我国石墨主要出口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等,每年出口量占世界各国总出口量的80%以上。日本是全球最大的石墨进口国,其中98%从我国进口,美国天然鳞片石墨完全依靠进口,其中48%来自我国。我国石墨初级产品的出口国又恰恰是我国高附加值石墨产品的进口国。在我国大量出口石墨初级产品的同时,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却早早把石墨列为战略资源,严格控制开采,以采代购。

  我国石墨初级产品低价出口,高端产品高价进口,进出口价格悬殊,意味着我国石墨资源低价流失,石墨产业蒙受巨大损失,这也让石墨行业一直备受诟病。

  张凌燕更是明确表示,我国石墨行业问题突出,表现为“对资源重视不足;天然石墨开采过度;资源浪费严重,低价流入海外;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矿业权设置较为分散,整合压力大;采选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高端技术紧缺,人才缺失,低端产能过剩”。张凌燕建议,全国范围内调控石墨产能,利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设置合理的开采规模;加大石墨开发技术资金的支持力度;调整对外贸易结构;投资开采国外资源;建立石墨行业管理体系;鼓励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同时,张凌燕强调,石墨行业应降低低附加值产品的比例,重点做好高附加值深加工石墨产品的技术开发研究,石墨深加工产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

  石墨资源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据业内人士介绍,虽然现在已经能制备人造石墨,但因为人造石墨的结晶成熟度远远达不到天然石墨的水平,目前只能替代小鳞片石墨应用,尚不能替代大鳞片石墨,因此天然石墨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仍然占主导地位。

  天然石墨除了被应用于钢材、冶金、耐火等传统行业外,近几年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也被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电子、核电等多个领域。目前,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最强韧的材料,只有一个原子的厚度,却比最好的钢材坚韧百倍,而且导电性、导热性也远超其他材料,几乎完全透明,又有很好的弹性,其无可比拟的材料性能堪称完美,因此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大鳞片石墨是生产高端精密器件的基础性原料,也是生产石墨烯的重要原材料。

  石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传统应用领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将拉动石墨消费,同时我国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也将带动石墨产业的快速发展,石墨产业将以发展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乳、氟化石墨、电磁屏蔽材料、高导热材料、各向同性石墨、石墨烯等高附加值新型石墨材料为主,实现产业化、集约化。未来,新兴领域将成为石墨市场新的增长点,预计到2020年全球天然石墨的市场需求量将增加到260万吨,特别是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天然大鳞片石墨的市场需求量将会大幅提升。届时,石墨将成为支撑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如果说二十世纪是硅的世纪,那么石墨完美的特性将把二十一世纪带入“碳的世纪”。

  一系列政策为规范发展保驾护航

  近几年,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紧布局石墨产业。2011年,《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出台,提出“以石墨等为重点的非金属矿物材料深加工产品被列为未来发展重点。”2012年,工信部明确提出石墨是战略性非金属矿产品。2014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16年推动石墨烯、新型防腐涂料等20种左右重点新材料实现批量稳定生产和规模应用。

  2015年9月,国土资源部调控和监测司针对石墨产业,明确表示规范石墨产业发展,加强石墨资源战略性储备。

  在石墨资源管理与整合方面,加强对优质石墨资源勘查开发的有效监管,建立石墨战略储备制度。石墨作为国家提出的战略性储备矿种,其资源储备工作已被纳入第三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中统筹考虑,明确了各行政区2015年、2020年和2025年应储备的矿产地数量;在重点规划布局上,将财政出资的,查明储量大、质量较好的矿产地划定为资源储备区,或将成矿条件好、有重大资源潜力经储备勘查后,符合储备条件的矿产地划定为资源储备区。

  在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步推进石墨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一是调查了石墨的综合利用水平,摸清了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等开发利用现状;二是研究、制定并发布了石墨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

  国土资源部根据目前我国石墨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今后工作中还将进一步研究落实,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

  2015年以来,国家各部委都在加快“十三五”规划新材料领域相关的制定工作,石墨烯列入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几乎已成定局。近日,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实现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在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我国石墨资源储备巨大,具有发展石墨烯产业的先天优势。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撑下,我国石墨产业发展将会更加规范、健康、有序。(刘艾瑛)

  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大会官网:(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