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1年时间的调查,我国地质工作者基本查明了“海马冷泉”的分布范围、地形地貌、生物群落、自生碳酸盐岩及流体活动特征等,取得了海洋地质调查的丰硕成果。在6月25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召开的天然气水合物工程技术研讨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首次向社会发布了“海马冷泉”的科考成果,揭开了其神秘面纱。
调查发现,“海马冷泉”位于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总体呈东西向条带状展布,水深为1350~1430米,面积约为618平方千米,其中已探查发现有冷泉活动的区域约350平方千米,具有浅表层富含天然气水合物、自生碳酸盐岩大量出露、冷泉生物群广泛发育等特点。
“海马冷泉”是我国首次在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发现的规模空前的活动性冷泉,不仅实现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的突破,同时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意义。
一是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勘查重大突破。在“海马冷泉”区海底浅表层获取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样品,是继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和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之后,在新海域找矿的重大突破,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管辖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广泛,资源潜力巨大。
二是为国际前沿科学问题研究提供了重要窗口。“海马冷泉”为研究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及其环境效应、冷泉生物生命起源与演化等重要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验平台,将引领和推动我国海域冷泉地质与生态环境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三是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海马冷泉”的发现得益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自主研发的“海马”号的成功应用。“海马”号是迄今为止我国系统规模最大、下潜深度最深、国产化率最高的4500米级非载人遥控潜水器,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ROV深海探测关键技术,并实现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形成调查能力。
记者了解到,自1999年起,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陆坡系统部署开展了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和研究工作,圈定了多处潜在海底“冷泉”区。2015年3月,科研人员优选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进行了验证性调查,使用自主研制的“海马”号4500米级非载人遥控潜水器,首次发现了海底巨型活动性“冷泉”。这是“海马”号研发成功后首次应用于海洋地质调查,故将该“冷泉”命名为“海马冷泉”。2015年5月和10月,中国地调局“海洋四号”调查船先后两次开赴“海马冷泉”区,使用重力柱状取样器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可视实物样品。2016年3月,地质科研工作者对“海马冷泉”又开展了进一步调查,并取得了上述成果。(张立 吴昊)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