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已进入资源、环境制约经济发展瓶颈期的今天,沿海国家和地区正纷纷将竞争的视野转向海洋,并加快调整海洋战略,制定海洋发展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被称为“海洋世纪”的21世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中国,自然不能落后。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海洋事业经历了积极的变革和发展:海洋战略地位日渐重要,民族的海洋意识不断增强;海洋管理立法实现突破,海洋法律体系基本建成;海洋战略研究初见成效,发展规划成果显现;海洋产业不断壮大,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管理迈出新步伐,维权执法全面推进。 “十一五”以来,我国累计围填海面积已达536平方公里,相当于沿海地区农业用地转建设用地的16%,海洋水产品年产量达2000多万吨,石油产量增长的一半来自海洋•••••• 这些成就,记录着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的坚定步伐。
规划,促海洋开发进入新阶段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分别提出“实施海洋开发”和“发展海洋产业”重大战略,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则专门部署了海洋工作,强调“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这些,足见党和国家对我国海洋工作的重视程度。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针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实现了一次重大的战略思维转变。 其实,如果从具体的海洋规划方面看,早在2003年5月,国务院就已经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是海洋大国,管辖海域广阔,海洋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加快发展海洋产业,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对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发布的海洋规划,被认为是我国海洋事业的一个里程碑,对我们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8年2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指导全国海洋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调控、指导和服务”,是新形势下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思路和方向的基本依据。 在两个《纲要》陆海统筹战略新思维的指导下,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沿海区域开发开放仍然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国务院在2011年1月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不仅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也标志着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了实施阶段。
让法律为我国海洋事业护航
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海域管理工作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海域使用管理法》,标志着我国海域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该法律明确将海洋功能区划确定为国家在海域管理方面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并专章规定了海洋功能区划。 同时,作为海域管理的主管单位,国家海洋局在《海域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关于加强围填海规划计划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的通知》、《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等50多个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相继发布,为我国《海域法》的贯彻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保证。 2007年,海域使用权在《物权法》中被确立为基本用益物权,从而确立了海域物权制度在我国民事基本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而继《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实施后,2006年,国务院批准了《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保证将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2009年《海岛保护法》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成为我国海洋法制建设史上又一座新的里程碑——因为在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中,分布着7300多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海岛陆域总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海岛岸线总长14000多公里。 《海岛保护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中的行政主体地位,改变了长期以来海岛保护管理缺乏国家层面立法保障的局面,加强了对海岛的开发、建设、保护与管理,对我国的国防与经济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向深海迈进的步伐在加快
海洋,蕴藏了全球超过七成的油气资源,近十年来,人们新发现的探明储量在1亿吨以上的油气田70%都在海上,其中一半以上又位于深海。同时,人类在深海还发现了包括多金属结核矿、富钴结壳矿、深海磷钙土和富含锰、铁、镍、铜、钴等矿产资源的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还有可能在国际海底发现其他的矿产和能源。 我国是海洋大国,“蓝色国土”中同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能源和资源。数据显示,我国管辖的海域有油气资源沉积盆地70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量估计有240亿吨,天然气资源约有14亿立方米,此外,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加快探索和开发海洋资源,是我国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必经之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技术与装备水平在不断提升和完善。 今年5月,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的钻头在南海荔湾约1500米深的水下成功探入地层,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在南海自营勘探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国家。在“海洋石油981”建造之前,国外深水钻井能力已达3052米,而国内只有505米。像“海洋石油981”这样先进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一直以来都被美国、挪威等国的深海钻井制造商垄断。 大型深水装备是“流动的国土”,“海洋石油981”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开启了中国海油正式挺进深水的新征程,拓展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新空间。 发展载人深潜器,是所有海洋人的梦想,更是中国开发深海资源的现实需要。于是,蛟龙号,这个响亮的名字,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今年6月30日15时,随着蛟龙号成功回收至母船“向阳红09”的甲板,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任务圆满完成。这个国家“863”重大专项,历经10年的研制和海试阶段,终于转入试验性应用阶段,使我国拥有了载人下潜到世界99.8%海底的能力,深海底部的科学奥秘和蕴藏的丰富资源,可以直观地展现在我国科学家面前。 党的十六大以来,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工作,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取得了大量的积累和长足的进步。 10年来,我国研发了一系列可视保真取样和海底探测的高新技术装备;深海运载技术研究和试验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大洋一号”船网络和信息集成系统已经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大洋矿产立体勘察体系;我国自行研制的声学深拖设备首次在东太平洋进行了多金属结核资源的声学深拖调查…… 海洋科技进步,无疑为我国的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海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能力大幅提高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组织部署下,我国从1999年起开始对可燃冰开展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经国家正式批准,我国从2002年起正式启动了对我国海域的可燃冰资源调查与研究专项。 近10年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作为项目具体执行单位,共动用调查船4艘,组织25个航次,在南海北部陆坡区特别是西沙海槽、神狐、东沙及琼东南4个海域,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了可燃冰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取得了4个方面突破性成果: ——发现了南海北部陆坡可燃冰有利区。在西沙海槽、东沙、神狐及琼东南等海域,发现了可燃冰存在的深-浅-表层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和生物等多层次、多信息异常。 ——评价了南海北部陆坡可燃冰资源潜力。初步圈定了其异常分布范围,预测了含可燃冰层的厚度和水合物资源远景,评价了这一区域可燃冰资源潜力。 ——确定了东沙、神狐2个可燃冰重点目标。圈定了南海北部陆坡可燃冰远景最有利的目标区,为实施可燃冰钻探验证提供了目标靶区。 ——证实了我国南海存在可燃冰资源。2007年4月~6月,在神狐海域实施了钻探工程,成功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这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的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在海底钻探获得可燃冰实物样品的国家。 随着技术装备的日益精良和勘探水平的日益提升,10年来,我国在深海资源的勘探开发中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在国际海底申请到的两个矿区:2001年,中国在东太平洋获得7.5万平方公里具有专属勘探权的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区;2011年,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又在西南印度洋获得了1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探合同区。 两个矿区的申请成功,意味着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获得了相应面积的具有专属勘探权的多金属硫化物资源矿区,并在未来开发该资源时,享有优先开采权。 脚步没有停止。记者日前在大洋协会得到最新消息,国际海底管理局已公布信息,确认我国率先提交富钴结壳矿区申请。该申请由中国大洋协会于今年7月27日提出,矿区位于西太平洋。2013年,国际海底管理局第19届会议将审议并决定是否核准上述申请。一旦获得核准,我国将在西太平洋获得面积为3000平方公里的富钴结壳资源专属勘探矿区,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首个就三种主要国际海底资源均拥有勘探矿区的国家。 中国,已经成为“国际深海俱乐部”不容忽视的重要一员。未来,中国走向海洋强国的步伐,必将更加坚实有力。(李 响)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1(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共有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政府部门、矿业企业、金融机构、矿业服务商以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参展,比上届增加650余人;共有382家国内外展商参展,比上届增长38%,展览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比上届增长1倍,标准展位数1050个,比上届增长60%;共推出23个论坛和7场项目推介会;大会推出了425个推介会洽谈项目,比去年增长了32.81%。在大会组织的项目对接签约仪式上,共有55个项目在项目对接仪式上签约,金额达到157亿元,比上届高出40亿元,增幅达34.19%。来自澳大利亚 、加拿大、南非、安哥拉等18个国家(地区)的23名矿业部部长、副部长以及驻华大使等40多名国外贵宾出席了本届大会。大会同时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100多家媒体、200多名记者对大会进行了报道。从参会人数、展商、展位规模比较,2011年的大会均创历届新高。 2012(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2年11月4 -6日(矿业博览会在2012年11月3日下午开幕)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