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我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海洋地质八号”和“海洋地质九号”成功下水,“海洋地质十号”也将在5月初下水

  2月28日上午,“海洋地质八号”和“海洋地质九号”在上海船厂顺利下水。相关人士表示,这是我国海保配套装备项目建设的重大成果,有效弥补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船舶年龄过长、性能单一的不足,标志着我国海洋地质综合调查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配套装备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海保配套装备项目是建国以来国土资源部最大的基本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家船舶行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地质调查局已经形成了以“海洋六号”为核心,由6艘海洋地质调查船组成的船舶体系,形成了涵盖从水面到水下及深海的探测技术装备体系,建立了国际先进的天然气水合物分析测试体系,海洋地质调查能力显著增强。

 

  “建设先进、高效、适用的海洋地质调查装备,对提升海洋地质调查能力,完成海洋地质保障工程总目标,推进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支撑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两艘调查船坚持自主设计和建造,从船体的设计和建造到调查设备的选装与整合,始终紧扣海洋地质调查的重大需求,瞄准国际海洋勘探的制高点。建设中,密切跟踪国际海洋装备技术前沿,结合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需求,通过科学论证,及时引进并换装了高分辨短道距(道间距6.25米)地震系统和中深水(水深2500米,钻进160米)坐底式钻探系统,以及国际一流的调查装备,高质量完成了船舶的建造工作。两艘船的成功建造,填补了国际上高精度短道距地震电缆三维物探船空白,带动我国调查船舶设计和制造走向更高水平。

 

  今后将继续加快海洋地质调查装备建设步伐,要充分调研、论证海洋地质调查计划和深海探测科技创新战略对海洋装备建设的需求,精心编制局海洋装备建设规划,并加快组织实施。要严格把关,尽快完成船舶入列前各项准备工作。

 

  海洋地质十号也将在5月初下水,预计今年10月底,三艘调查船可实现入列投入使用,并将开展一系列调查设备海试工作。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在当日举行的“海洋地质八号”、“海洋地质九号”调查船下水仪式上致辞。他表示,“海洋地质八号”和“海洋地质九号”将大幅提升我国海洋基础地质调查、海洋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调查能力,对率先实现中国地质调查局“装备一流”,推进“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战略,肩负起“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彰显了我国船舶设计与建造能力和水平,对落实国家船舶规划,完善我国船舶体系、提升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调查船能力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海洋地质八号”总吨6785吨,最大航速大于15节,自持力45天,续航力为16000海里,适用于全球海域,冰区加强B级。这是世界第一艘六缆高精度短道距地震电缆三维物探船,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高分辨短道距三维地震测量系统,实现了六缆(可拓展为8缆)高精度短道距地震电缆三维(四维)地震作业能力;同时,通过配置配套国际先进地球物理装备,使该船整体调查与勘探能力,可以满足全海域水合物调查、区域地质调查和重点海域油气资源调查等任务的需要。

 

  “ 海洋地质九号”总吨4350吨,最大航速大于15节,自持力60天,续航力为10000海里,适用于全球海域,冰区加强B级。这是一艘国际先进以短道距地震电缆二维(三维)多道地震为主,集地球物理测量、水文环境测量和中深海钻探技术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物探(地质)调查船,配置国际先进的双缆高分辨短道距地震作业系统和国际最尖端(水深2500米,钻进160米)中深水钻探系统,配置了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综合导航定位系统、海洋重力和磁力测量系统、单波束和多波束测量系统、浅地层剖面测量系统、大能量电火花震源系统、四波束侧扫声纳测量系统、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深水多普勒海流测量系统和数字罗经系统等10套装备。它代表了我国调查船舶设计和制造最高水平,在调查手段的统筹布局、调查设备兼容与效能提升等均吸纳国际同型调查船舶设计建造的最新成果。(张立 谷兰丁)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7(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7年9月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