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康:中国企业在境外勘查矿产要避免九个误区

——中国冶金地勘总局原总工刘益康先生谈境外矿产勘查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06-06

  “预计全球矿产风险勘查市场将在2017年开始回升。由于财政资金退出竞争性领域,国内矿产勘查市场回升还要晚一些。国内矿产勘查市场再度崛起,不能仅立足于国内,还要立足于境外勘查市场。系统总结十余年来境外矿产勘查的经验和教训,是境外再战的宝贵财富。把国内做项目的思路和方式搬到境外,是失利的源头。境外勘查不缺技术,缺的是商业性矿产勘查经营思路和技巧。境外勘查不能停,完全停下来,有成果的探矿权灭失,将损失更大,有条件的,一定要坚持下去。”在第十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长座谈会上,中国冶金地勘总局原总工刘益康就“境外矿产勘查的展望与回顾”的话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他展望了境外矿产勘查前景,并回顾了过去十几年来境外矿产勘查的成败得失,总结了境外矿产勘查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境外矿产勘查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矿产勘查产业周期与矿产品价格起伏同步

  “矿产勘查是一个周期性起伏的产业。它的起伏和矿业起伏基本同步,但稍有滞后。”刘益康认为,贵金属,特别是黄金价格的起伏,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的起伏,契合得最好。

  以黄金为例,上世纪70年代末,黄金价格曾上探过803美元/盎司的高点,引发了全球的勘查热潮。那时国内勘查是封闭的,完全是计划经济体制,感受不到市场的信号。

  本世纪初,金价步入20多年来的最低点,矿产勘查业也随之步入寒冬。地勘队伍陷入困境,大批人员下岗,艰难地谋求生路。随后金价飙升,加上政策因素的影响,矿业回暖,矿产勘查快速步入春天。2011年9月6日,金价到达1920.8美元/盎司的顶峰。而此时的地勘市场也同样炙手可热。

  随后,连续4年多的金价下滑,地勘业又重回阵阵寒意的“冬天”,有的地质队甚至再次出现了生存危机。

  而对比1997年~2015年全球固体矿产勘查投入情况也可以发现,勘查投入的高低峰值相比金价的高低峰值,大约有一年的滞后期。刘益康将此解释为“一种市场的惯性”。例如,金价的峰值在2011年,而2012年全球的勘查投资仍在上升,到2013年市场才反应过来,接着连续3年大幅下跌。同样,勘查投资的回升,也有个滞后期。

  矿产勘查和矿业存在的供求周期一旦出现,矿产勘查首当其冲,起伏剧烈。

 

 勘查市场2017年可能全面回暖

  进入2016年以来,金价已连续4个月上涨,幅度达20%,这意味着什么?

  2016年,矿产市场已出现价格回暖的迹象。

  数据显示,铁矿价格上升约40%,黄金价格上升约25%。

  随之而来,矿产勘查市场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动向。今年一季度,初级勘查公司筹融资有了小幅上升。

  对照希尔威、明科等公司的股价,在经历了近4年的连续下滑之后,从今年1月起有了止跌回升迹象。刘益康推测,这很可能是勘查市场回暖的信号。

  他还据此判断,由于勘查市场相比于矿产品市场有约1年的惯性滞后。2016年,全球的矿产勘查投入还将继续下滑,到2017年,才有可能回升。而国内矿产勘查市场,由于以前对政府投入的依存度大,其回升的势头还会更迟一些。

  

再逢春天的矿产勘查机遇在哪

  “应当说,矿业再次崛起的机遇在境外。”刘益康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各行各业,从高铁到电器,从科技到服务,都把目光瞄向了世界市场。中国的地勘业也不例外,不仅要立足于国内,而且要面向全球的矿产勘查市场。

  他还详细分析了其中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除了部分小矿种和煤矿以外,中国矿产资源禀赋存在缺陷。虽然不少矿种看起来资源量不少,但要把它们变成矿产品,缺乏市场的竞争力,呆矿比例高。其次,由于勘查区居民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对矿业收入的依存度降低,大量碍绿矿权,缩小了找矿的范围,国内矿产勘查投资环境日趋收紧。再次,我国有全球最大的找矿勘查队伍,有限的可供找矿的区域已容纳不下百局千队这么大的找矿力量,矿产勘查产能过剩。当前,国家推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指明了矿产勘查应向何处去。此时,正是矿产勘查业的低潮期,未来两三年,可能会进入新的矿业周期。我国的矿产勘查必须融入全球的矿产勘查市场,坚持境外矿产勘查的方向。

  

矿产勘查开发投资机遇在矿业低潮期

  刘益康认为,矿产勘查开发投资的机遇往往在矿业的低潮期。

  “国外的必和必拓,国内的紫金集团,都是在矿业低潮期崛起的。在矿业疯狂期去追高,其结果大多不妙。”他提示,目前,在全球矿业发展的低潮期,境外有大把质高价低的勘查项目,国内企业抓住乍暖还寒的机遇是关键。同时,他还认为,面对境外矿产勘查的成败,要更新观念,不以斤两数定成绩。

  他表示,业内的通常做法是,按规范里矿床工业指标的一般要求,找到并圈出了矿体,就算勘查成功。找到的矿床越大,成绩也越大。而矿床的大、中、小型划分标准,是以矿石量或金属量的多寡,以重量为单位来计算的。

  “但是,衡量矿床规模,除了斤两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更重要的内涵,值得我们去关注呢?”他表示,在国外,大规模的矿床,除了具备“矿要足够大,能够形成大的矿山产能,在世界上有知名度”之外,还要考虑矿产品的成本在国际市场上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在几十年矿山寿命期内,能否抵御各类风险的冲击。

  同时,刘益康提醒还要关注矿山建设,单位产能的资本投入要有比较优势。

  而在通过预可行性研究,最终获得合适的矿产品成本和单位产能资本投入的矿床之前,境外矿产勘查取得阶段性成功,还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首先,境外勘查项目筹集到风险勘查资金,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对地勘单位来说,这比实施找矿还要困难得多。其次,探获所在国质量体系承认的资源量(储量),这意味着在境外获得进一步筹融资和商业并购的通行证。再次,通过出售转让勘查成果的权益,使矿产勘查投资者及时获得回报,而不是在最终矿山投产之后。

 

 境外矿产勘查失利的原因

  “这些年来,境外矿产勘查失利远多于成功。”刘益康进一步分析了境外勘查失利的原因:一是找不到矿的自然风险;二是评价指标的经济风险,按照国内的一般工业指标开展勘查,其预可研结果根本不经济,不可开发,这成为境外矿产勘查的最常见的败局;三是环境社区法律政治风险,因环保、社区、法律、政治因素,或不可开发,或矿权权益丢失,常使地勘企业扼腕叹息,其根本原因是立项的尽职调查不到位,或文化习俗差异处置不当。

  据刘益康介绍,我国境外矿产勘查起步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越南的铬砂矿和阿尔巴尼亚铜锌矿的勘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澳大利亚、秘鲁、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有一些零星的工作。

  我国地勘单位大规模境外矿产勘查始于本世纪,包括境外矿产风险勘查基金,与企业合作的境外矿产勘查,在境外上市初级勘查公司运作,地勘单位自有资金投入等。

  1994年~1997年和2004年~2007年,我国曾掀起了国外勘查公司投资矿产勘查的热潮。在中国投资的国外勘查公司,最多时达百家,但大多铩羽而归。其失败的重要因素,除了全球勘查市场起伏,国内勘查投资条件劣化等因素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对中国矿产勘查市场、商业文化和运作规则等“水土不服”。

  刘益康表示,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商业习惯、不同运作理念下,要达到境外勘查的目的,有着不同的路径。而就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国内企业在境外矿产勘查投资和运作成功率很低。其原因从思维方式、运作模式、商业理念等方面总结,主要有九个方面问题。

  第一,境外勘查投资决策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找矿潜力占的权重过大,对其他因素考虑不够。地勘企业习惯于按国内做项目的程序运作,按照规划立项、申请资金、设计审批、勘查实施、提交成果、报告验收的固定套路前行。即使对地质因素,他们也往往局限于对地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矿化显示、物化探异常等一般性判断。而对选区是否位于勘查开发的热点区带,目标矿床是否为重要的矿床工业类型,是否有明显的富矿显示,则关注不够。勘查投资要有商业经营理念,远视矿产开发,融入国际矿产勘查的商圈和资本市场,研究经营风险,预设矿产勘查赢利的途径。在境外矿产勘查中,除找矿潜力是投资决策的首要条件外,还要做全面的尽职调查。如果尽职调查概念化,不专业,不到位,做表面文章,那么就会导致在千变万化的国外环境中缺乏应对措施和预案,最终失利。

  第二,评价矿床的视角发生偏差是普遍性问题。境外勘查企业普遍以国内的矿床工业指标要求圈定矿床,只重视矿床的大中小,从而忽视矿床平均品位,忽视经济概略性研究,缺乏具体国家、具体环境的论证。

  第三,不了解大宗矿产勘查开发形势。我国对大宗矿产品的巨大需求,引发了境外铁矿石、钾盐、铝土矿找矿的热潮。但这些低值的大宗矿产品,必须要有铁路、深水港口等基础设施的物流条件支撑,才能得以开发;或矿床的品位、规模足以支撑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才能决定开发。事实上,境外许多大宗矿产的矿床是早已发现了的,只要有市场需求,即可投入预可研,加密钻探,开展选冶试验,计算储量。因此,在境外矿产勘查市场,找矿投资几乎没有大宗矿产的份额。

  第四,对原住民、NGO、政府作用的误判,是境外勘查失利的又一原因。境外矿产勘查企业常常过分重视政府的作用,而低估甚至忽视协会、工会和其他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而取得原住民社区对矿产勘查的支持,是境外矿产勘查中的一个大难题。环境问题是和原住民、NGO、政府打交道的核心话题。环境保护支出,已成为境外矿产勘查的一道高门槛。矿产勘查是矿业开发环境保护的形象大使。但境外矿产勘查的环保问题,在我国企业内还未引起足够重视,还处于启蒙阶段。

  第五,境外矿产勘查投资,面对资源潜力大、品位高、价格便宜的好项目,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多挖掘“好项目”背后的隐情。例如,国外合作方是否刻意隐瞒因环保事故被法院已裁定的巨额赔偿,从而避免造成勘查投资失误。

  第六,境外矿产勘查与开发脱节现象比较普遍,不能一味追求找大矿的结果,在还没有搞清开发条件时,就大力推进勘查。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勘查与开发的衔接,是通过地矿系统与各工业部门的协同配合来完成的。随着工业部门的撤销,勘查逐渐市场化,若还是财政出资勘查,必然会形成矿产勘查单打独斗的局面。而在境外勘查,这种脱节现象就更加凸显。

  第七,被过多的探矿权拖累,是境外矿产勘查应当反思的又一个问题。要慎重地将境外探矿权数量多少、总面积大小看成企业资产、实力和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志。在境外,维护探矿权是要花很大代价的。在有的国家探矿权管理中,对探矿权的使用费和勘查投入要求逐年快速上涨,探矿权逐年按比例退回,并要求按时间节点提交年度地质报告。如果探矿权过多,所占矿权与公司资金技术和管理实力不匹配,将最终导致境外勘查资金趋紧,困境更加凸显。

  第八,地勘单位实施境外矿产勘查时,习惯按国内的方式运作,集投资商、运营商、承包商于一身,这种思路不是一个适合境外勘查经营的选择,牺牲了效率,分散了技术和管理团队的精力,影响了找矿的效果。境外勘探公司精力要集中在找矿上,只确定勘查方案。而勘查场地征地、平整、钻探、编录、化验、报告编写、环境恢复,以及预可行性研究等,完全可以承包给当地公司,以提高境外矿产勘查的效率。

  第九,境外矿产勘查在选择合作对象上,未能审慎地选择境外勘查合作者,难于判识各类资料的真实性,为投资和项目运作埋下了隐患。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好选择上市初级勘查公司为投资和运作对象。初级勘查公司经过多年工作,不断登记或购得探矿权,同时通过勘查工作,陆续放弃潜力有限的探矿权,从而控制了相对优质的探矿权区,地质资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受到证券市场监控,相对可靠,降低了风险。以此为依托,还可进一步在风险资本市场上筹资,并获得一个勘查投入的退出通道,不必等到矿产开发才收获勘查成果。(刘晓慧)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床地质专家陈毓川谈地质工作与地勘队伍改革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06-02

  

地质工作以及地质队伍的兴亡取决于什么?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6中国探矿者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床地质专家陈毓川这样谈到:“地质工作与地质队伍的兴亡决定于国家的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67年期间,地质工作虽多次起落,但可以肯定,地质工作及为其工作的地质队伍是国家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新中国成立前,从事地质与矿产勘查的地质人员共有290多人,14台钻机。新中国成立67年来,地勘行业经历了三起三落。广大地勘工作者发扬三光荣精神,克服各种困难,为国家找矿、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现阶段却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受国际、国内矿产品价格下跌,国内一些重要矿产产能过剩,矿产勘查投入缩减等因素影响,国内找矿强度明显下滑,国有地勘队伍找矿工作项目减少,影响了经济收入,面临困境。同时,自上世纪末提出的地勘单位体制改革行至此时虽总体形势乐观,但仍很艰难。非油气地勘职工也未能充分享受到现代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2016中国探矿者年会上,陈毓川专门就“新常态下地质勘查重大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深入剖析了我国地质工作与地勘队伍改革的相关问题。

  地质工作不同时段经历了哪些历程?地勘队伍体制改革经历了哪些历史沿革?地质工作与地勘行业体制改革将走向何处?地质工作与地勘行业体制改革应得到哪些支持?今日本报7版《“中央的重视是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床地质专家陈毓川谈地质工作与地勘队伍改革》为您详细报道,敬请垂注。□

  “地质工作与地质队伍的兴亡决定于国家的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工作虽多次起落,但可以肯定,地质工作及为其工作的地质队伍是国家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此前举行的2016中国探矿者年会上,谈及地质工作与地勘队伍的作用,陈毓川院士如此评说。

  在陈毓川看来,地质工作的发展,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同步追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地质找矿发展的历史。我国从远古的旧石器时代、陶器时代到青铜器、铁器时代都进行着漫长的相适应的地质找矿与开发,先人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对于我国的地质工作沿革及自上世纪末提出的地勘单位体制改革,陈毓川院士有着自己独到的认知与理解。

  

地质工作不同时段经历哪些历程

  在谈到我国的地质工作历程与形势时,他将我国的地质工作分为“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后”两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的近代地质工作,我国远落后于西方各国。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置实业部矿务司,下设地质科,由章鸿钊主持。1913年,北京政府成立地质研究所,章鸿钊为所长,至1916年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地质勘查骨干,共计21人。1916年,地质研究所改为地质调查所,丁文江任所长,正式开始地质调查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称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台湾保持至今)。1942年后又成立矿产测勘处(归属资源委员会),谢家荣任处长。新中国成立前,从事地质与矿产勘查的地质人员共有290多人,14台钻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质工作按照时间分六大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初期快速建设发展阶段(1949~1965年),“文革”期间无序萎缩阶段(1966~1976年),“文革”后发展阶段(1977~1990年),地质工作萎缩阶段(1991~2005年),地质工作发展阶段(2006~2012年),地质工作开始萎缩(2013年~至今)。

  “这期间可谓三起三落。”

  对这段时期地质工作所经历的跌宕历程,陈毓川院士如此总结。

  第一个高潮期(1949~1965年)。新中国成立初,新中国工业和国防建设急需矿产原料作支撑。这期间,地质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是这一阶段,初步建立起了地质工作的新机构及专门的地质队伍。1950年,成立中国地质计划指导委员会,李四光任主任。1952年,成立地质部,李四光任部长。此阶段陆续建立冶金、煤炭、建材、化工、石油等地质勘查部门。1952年底,地质队伍17788人。1957年底地质队伍28.61万人 ,经历1958年大跃进1960年快速增长至61.88万人,1961年调整后为29.26万人,1965年地质队伍发展到38.68万人。

  “文革”期间(1966~1976年)是第一个萎缩期,地质工作受到冲击 ,有一段时期处于无序领导状态。1970年地质部撤销,并入国家计委,成立国家计委地质局,部属地勘队伍下放到省、区、市政府管理。1975年9月,设立国家地质总局。

  文革后(1977~1990年 )是第二个高潮,地质工作进入迅速恢复发展期。1979年恢复地质部,1982年改名为地质矿产部。1979年成立武警黄金指挥部部队。1983年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1年化工部成立地质矿山局。1979年至1985年开展了第一轮全国区划工作。1985年,全面部署新一轮固体矿产普查工作。地质队伍1990年底达到112.15万人(其中石油部门44.41万人)。各类矿产资源储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1991年至2005年,地质工作进入第二个低谷期,资源短缺不断加剧。1991~1998年,由于地质工作费用不足,地质勘查工作规模日益缩小,全国钻探工作量1991年为341万米,到1998年降到71万米。1997年底从事预算内地质和固体矿产矿产勘查工作的地质职工仅为9.4193万人,不到当年在职职工的1/5 (当年非油气在职职工为53.9317万人)。找矿成果大幅下降,不少矿产储量出现负增长。

  1998年4月8日,撤销地质矿产部,成立国土资源部,地勘队伍属地化,地勘单位进入体改艰难时期。1999年,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每年10亿元地调专项经费,其中矿产勘查经费不足3亿元。2000年,各种渠道的矿产勘查投入12.46亿元,当年钻探工作量仅51.59万米,从事矿产勘查人员仅36345人,矿产勘查进入谷底。2002年7月,中国工程院、国土资源部、中科院、中国地质学会联合召开“我国矿产资源形势与对策”论坛,提出了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和对策建议。2003年底,37位院士向中央提出加强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建议,被中央采纳。

  2006~2012年是地质工作第三个发展期,资源储量大幅提升。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2006年4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地质工作会议。2006年7月,建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 ,之后省、区、市亦先后建立基金。2004~2010年,危机矿山勘查专项实施。2007年国土资源部部署三项矿产资源国情调查。2008年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实施。2011年国务院发布《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2006年到2012年,全国固体矿产勘查投入从74亿元增长到501亿元,地质矿产勘查人员达34.9万人。国有地勘单位工作项目较多,经济状况好转。从国内来看,资源储量增加,供应能力明显提升。

  第三个萎缩期即2013年至今。受国际、国内矿产品价格下跌,国内一些重要矿产产能过剩,矿业市场企业对矿产勘查投资较快下降,中央地勘基金自2014年后停止运行以及中央财政对固体矿产勘查投入的削减等因素影响,国内找矿强度明显下滑,国有地勘队伍找矿工作项目减少,影响了经济收入,面临困境。

  

地勘队伍体制改革经历了哪些历史沿革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地质工作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改革就开始起动。改革的实质是地质工作实现分体运行:公益性、战略性的地质工作由国家实施;商业性包括矿产勘查由市场为主运作,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地勘单位要企业化。至今已达30多年。

  据陈毓川院士介绍,1990年底,原地质矿产部的40万地质队伍既搞区域性地质调查、地质环境调查,也搞矿产勘查。矿产勘查是主要部分,工业部门的地勘队伍71万人,其中油气勘查占44万人,主要从事矿产勘查工作。

  按1994年8月朱镕基总理批示,原地质矿产部的体制改革是将地勘队伍分“野战军”与“地方部队”。1995年成立了地质调查局和集团总公司筹备组。1997年已制订具体改革方案,后因地矿部撤销而未实施。

  工业部门的地勘单位在1983年石油部改变为中国石油集团总公司,从冶金部分出了有色金属部分,成立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核工业部改为核工业集团总公司,原部属地勘队伍均归入各总公司。

  石油部门的40多万地勘队伍成功地实现了企业化,走勘查开发一体化道路。国家给了公司探矿权,继续给了探矿经费,给了探矿成果,总公司从1988年开始从开发利润中提取勘查经费,据统计2000年油气勘查投入193亿元,其中国家拨款不到12亿元,实现了勘查经费由公司自筹。

  其他总公司还是采取勘查开发分离,勘查靠国家,改革靠地勘单位自身多种经营的途径,进展很慢,困难重重。

  1998年国土资源部成立后,加大地勘队伍体改力度。大部分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进行企业化改革。特别是2011年,中央发布分类推进改革指导意见,要求2020年完成。2012年6~7月,八部委联合对地勘单位体改作了调研,肯定了地勘单位巨大贡献,了解了存在问题,建议制定具体政策促进地勘行业改革发展。

  2013年以来,中央发布了一系列有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文件,2015年,地勘单位正式进入分类改革时期。由于中央没有统一的改革意见和政策,因此,由地方自行组织改革,目前各地改革进度不一,改革分类多样,有全局公益一类的,有组建一个地调院全省企业化的,大部分趋向于公益二类。

  

地质工作与地勘行业体制改革将向何处去

  地质工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新中国成立67年来,地勘行业经历了三起三落。广大地勘工作者发扬三光荣精神,克服各种困难,为国家找矿、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非油气地勘职工未能充分享受到现代社会发展的成果。

  “而今,地勘行业面对第三期萎缩,以及艰难的体制改革,国家应给予高度关注。”陈毓川院士表示,“中央的重视是关键。”

  有中央及地方领导部门的重视与有力的领导,有地勘队伍的主动努力,我国地质工作与地勘队伍体制改革总形势是乐观的。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国家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仍然都需要地质工作的支持。具体体现在:中、高精度的基础地质调查(地、物、化、遥)服务于找矿、城建、农业、海洋、工程建设等,服务领域在扩大。矿产资源勘查,需要稳定持续,勘查重点矿产将不断调整。环境地质工作(包括水工、工程地质)包括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任务将日益加重。

  客观地说,从需求角度衡量,目前国有地勘队伍从数量和业务素质上都还有待加强。适应国家发展不同阶段对地质工作的需求,适时主动调整队伍工作结构是必行之道。要充分发挥地勘队伍,特别是局级单位主动性,上下沟通,内部调整,有序进行。

  目前,地勘队伍体制改革的思路,从适应目前与今后地质工作需求与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出发,将地勘队伍分为三类,分别是为国家、社会从事公益性、基础性地质队伍,属于公益一类,由国家财政全额支撑;从事既为国家、社会,亦为市场所需的地质工作队伍,可属公益二类,由国家财政差额支撑;从事矿产勘查-开发的地质工作队伍进入生产经营类,实行企业化,国家要给予企业化的政策及资本金。

  从目前改革的情况看,大多数地勘单位倾向于选择公益二类。

 

 地质工作与地勘行业体制改革应得到哪些支持

  从社会层面看,对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包括矿产勘查)需进一步统一认识,地质矿产工作是国家发展事业中的重要工作领域,必须持续稳定地保持一定强度。要提高地质工作的社会地位,要用国家法律法规加以保障,要有国家局来统一领导组织,要有国家地质工作计划、规划,要有稳定的国家财政科目经费。

  面对地质矿产工作第三萎缩期的来临,国家应充分发挥调控作用。适当下调矿产资源税,对濒危矿业企业适当补贴;对矿产勘查加大投入,保持矿产勘查的必要强度,弥补市场企业投入的减少;要改变国家不投商业性矿产勘查的观念,要从国家实际需要出发来决策。

  对地勘单位体制改革,应加强中央层面的方向引导,并给以政策。国有地勘单位体制改革属国家大事,但缺顶层设计。2012年八部委为此调查,并有报告,但没有提出意见与政策。当前属改革的关键时期,建议国土资源部再次会同七部委紧急调查,拿出指导意见与政策,推进体改顺利进行。核心政策是公益一类要保证全额拨款,企业化改革的单位“三给”——给矿权、给勘查资金、给勘查成果,亦支持其矿产开发,作为国家给予的企业化资本金。

  为充分发挥地勘队伍在地质工作中的作用,国家在政策与措施方面应有新的内容和行动。比如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保证地质工作合理、合法的社会工作环境;恢复初始探矿权申请登记制;建立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基金;确定地质工作知识产权,特别是找矿工作的知识产权;实行环保与找矿、采矿双赢政策与措施。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国情的要求与管理办法。(刘晓慧)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主任严光生:能源矿产将成地质调查工作重中之重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05-31

  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主任严光生近日在2016中国探矿者年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将能源矿产地质调查作为重中之重,将重点安排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新能源等矿产地质调查、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以及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评价。

  图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主任严光生在2016中国探矿者年会上作题为 “‘十三五’地质调查主要方向”的主旨演讲。 (李立卿 摄)

  他还具体介绍,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将重点开展天山-兴蒙构造带油气基础地质调查,新疆退出区块油气基础地质调查,松辽盆地外围新区、新层系油气基础地质调查,羌塘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将主攻评价南方海相,探索突破北方陆相,重点部署四川盆地、武陵山、滇黔桂地区。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将重点围绕塔里木-准噶尔盆山结合带新区新层系,班公怒江构造带内伦坡拉、尼玛-措勤、中仓、洞措等盆地,松辽盆地外围火山岩新区新层系以及南华北地区新区上古生界开展三气调查,兼顾三叠和鲁西隆起古近系页岩油气调查评价。新能源等矿产地质调查将重点开展准南、准东、三塘湖-吐哈等煤层气,三江-穆棱河盆地、辽西盆地群等煤层气,京津石及东南沿海地区地热,青藏东北缘等地热,六盘水、川南筠连等煤层气等调查。北方砂岩型铀矿调查评价将着力推进“煤铀兼探”、“油铀兼探”。

  严光生在会上作了题为《“十三五”地质调查主要方向》的主题演讲。除了将能源矿产地质调查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他还重点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地质调查工作的其他主要方向。

  一是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点工作是开展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地质调查、重要成矿区带和油气盆地航空物探、整装勘查区基础地质调查与潜力评价。

  二是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开展丝绸之路境内段综合地质调查,开展周边国家重要成矿带对比研究、建立全球矿床资源信息综合数据库。开展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区综合调查,支撑“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开展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加大服务“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功能提升、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等地质工作。开展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环境综合调查工程。

  三是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四是强化基础地质调查对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的支撑。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做好西部生态脆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西南岩溶地区等重点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加大全国地下水监测,做好全国地下水信息系统建设。开展重要活动构造与区域工程地质调查以及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

  五是加强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力度。开展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完成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集成以及重点海域1∶25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开展海岸带海陆统筹综合地质调查,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等重点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建立海岸带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开展南黄海、南海北部等新区、新层系海域油气资源调查。完成海洋地质数据库建设,建立海洋地质信息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南海北部等重点海域水合物资源调查,锁定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目标区。开展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试采工作,加快勘采一体化进程,探索新机制,推进海域试开采,缩短试开采研发周期,促进产业化进程。(张立)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国土资源部地勘司司长王昆:我国地质勘查工作应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05-31

  国土资源部地勘司司长王昆近日在2016中国探矿者年会上表示,保持国内必要的资源保障能力是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压舱石”。但“十三五”期间,我国地质勘查工作应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

图为国土资源部地勘司司长王昆在2016中国探矿者年会上作题为 “地质勘查形势与任务”的主题演讲  (李立卿 摄)

  王昆在会上作了题为《地质勘查形势与任务》的主题演讲,并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五年目标已顺利完成。一是资源储量大幅增长,扭转了消耗大于新增的局面。这一时期,我国投入矿产勘查的资金达5623亿元,比“十一五”增长38%,其中社会资金占84%。找到大中型矿床736处、亿吨级油田11处、千亿方气田13处。17个重点矿种中,天然气、铀等10种完成或超额完成预期目标,石油、页岩气、煤炭基本完成预期目标,煤层气、锰、锡、钾盐未完成预期目标,金、铅锌、镍、钨、钼提前完成10年预期目标。发现探明一批世界级矿床。二是基础地质工作显著提高。基础地质调查中,完成1∶5万区调107万平方千米、矿调91万平方千米、航空磁测120万平方千米。能源和重要矿产调查评价取得重要发现。新区新层系油气、页岩气调查取得重大进展,圈定远景区30个,拓展新区44万平方千米。天然气水合物在东沙和神狐海域发现两个超千亿方级资源储量基地,并在琼东海域实现重大发现。重要矿产调查提交远景区500余处、物化探异常1.6万余处、圈定靶区2900个,矿化点4900余处。东沙、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取得重大发现。三是地质科技水平大幅提升。建立了新的找矿预测理论和方法体系,海马号、保温保压天然气水合物取样器、机载成像光谱仪等新技术装备在找矿中最新运用。

  其次,对目前矿产勘查形势的基本认识和判断,他陈述了几点看法:一是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已得到缓解,但资源约束还将长期存在;二是保持国内必要的资源保障能力,是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压舱石”;三是新发展理念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四是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发挥制度优势、引导和动员全社会追求长期目标的重要举措。

  其三,“十三五”期间,地质勘查工作的重点应进行结构调整、优化。他表示,储量目标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空间布局要避让自然保护区;主攻矿种将移师清洁能源、战略新兴产业;勘查手段要大力推行绿色勘查;对页岩气、煤层气要进行重点攻关,天然气水合物将加大勘探力度,并进行试采,深海、深地将成为突破前沿。

  王昆着重提出,这一时期,地勘行业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努力做先进理念的领跑者;要坚持推行绿色勘查,努力做建设美丽中国的践行者;要坚持依靠创新驱动,努力做保护生态和保障资源的双赢者;要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做大自然的呵护者。

  其四,关于未来地质勘查工作的趋势,王昆表达了个人观点。他认为,从全球范围看,未来矿产资源新增需求和新增供给主要在海外。国内需求在未来十年仍将维持高位,但增量不大。国内新增供给主要弥补现有产能衰减。将来的资源紧张可能是输入型的。地质工作将实现以资源为中心向资源和环境并重的重大转型。演讲中,他力推贵州省开展旅游资源调查和福建省开展农业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的成功做法。(赵腊平)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确定首个六年规划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05-3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近日召开第一届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该中心首个未来六年的工作规划。根据规划,该中心将依托国际合作平台,利用中国特色领先的地球化学填图技术,采集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球化学数据,为资源评价和环境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重点在三个经济走廊区域实施地球化学填图工作。

  一是开展中蒙俄哈地球化学填(编)图与资源战略靶区预测。通过系统收集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地球化学数据,并补充采样工作,初步编制中蒙俄哈1:500万地球化学图或异常图;与蒙古合作继续完成剩余60余万平方千米的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本地化资源保障服务。

  二是开展中伊土经济走廊地球化学填(编)图。收集中伊土经济走廊(特提斯成矿带)地球化学填图数据,重点开展与伊朗、土耳其和东南欧国家地球化学填图合作,编制特提斯成矿带中伊土经济走廊1:500万地球化学图,对比地球化学模式特征和延伸走向,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地球化学数据;在伊朗、土耳其等重点资源国家开展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合作。

  三是开展东盟国家地球化学合作填图。通过开展与东南亚国家低密度地球化学合作填图,提高东南亚国家地球化学填图水平;制订东南亚国家地球化学填图指南,开展对CCOP和东盟成员国的地球化学填图培训;完成老挝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编制69种元素地球化学图。

  根据规划,围绕全球资源与环境安全需求、教科文组织会员国需求,该中心未来六年还将开展以下研究工作:建立覆盖全球的地球化学基准网,用于全球资源评价和环境变化监测,未来六年将覆盖陆地面积25%左右;开展全球一张地球化学图编制与化学地球平台建设,通过互联网向决策者、科学研究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积极准备申请“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

  此外,UNESCO近日还在北京召开了全球首次科学中心主任工作会议。UNESCO助理总干事弗莱维娅表示,此次协调会议旨在增进各二类中心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协调UNESCO总部与各中心之间的交流,搭建信息共享知识平台,为未来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制定行动计划。

  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与会人员参加了大会讨论及多场多边讨论,就加强UNESCO各科学中心的合作交流发表意见,参与了UNESCO科学中心未来行动计划的讨论制定,利用大会自由讨论机会介绍了中心相关情况。该中心主任彭轩明表示,将支持UNESCO科学中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积极参与会议制定的科学中心共同行动计划,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2030议程的实现贡献力量。(王路阔 王玮 柳青青)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国家安监总局办公厅、国家煤监局办公室发出通知:对钢铁煤炭行业开展执法检查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05-30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5月26日发布消息称,为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自2016年5月起到年底前在全国开展钢铁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执法专项行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室在关于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开展安全生产执法专项行动的通知中说,本次执法专项行动的范围是:钢铁行业的钢铁联合、冶炼企业(不含铸钢、铸铁等铸造企业),煤炭行业的所有生产矿井和建设矿井。

  对于煤炭行业,重点检查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节假日停产和恢复生产方案及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宣传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情况,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情况,以及煤矿证照是否齐全有效,数据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图纸与实际是否相符、开采深度是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等。重点检查煤矿瓦斯防治制度、瓦斯抽采措施、防突规定落实情况,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情况,瓦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采空区密闭管理情况等;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以及资源整合矿井和近3年来发生过水害事故的矿井建立防治水制度及配备机构、人员情况,防治水基础管理情况,井下水害隐患治理、地面防治水措施落实情况,矿井排水设备设施配备情况,水害应急处置措施落实情况等。重点检查煤矿是否存在接续紧张或者采用“剃头下山”开采、是否存在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不达标而组织生产问题,是否公示生产能力,是否按照公示生产能力组织生产,是否按重新确定的生产能力分解安排月度生产任务,上级企业集团公司是否存在向所属煤矿下达超过公示生产能力的生产计划及相关经济指标行为等。此外,还检查安全培训、煤矿设备设施、建设项目情况,各地区和省级煤矿安监局根据煤矿安全生产实际确定的检查项目和内容等。

  对于钢铁行业,检查内容为《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第二条提及的钢铁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第五条提及的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5个问题,以及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其他风险和隐患。 (宗和)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2016中国探矿者年会在安徽合肥召开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05-28

  以“倡导绿色勘查·促进健康发展”为主题的2016中国探矿者年会(第十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长座谈会)28-29日在安徽合肥庐江隆重举行。大会旨在聚合智慧、凝聚共识,共同探讨新常态下的地勘行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图为会议现场(李立卿 摄)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中国矿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彭齐鸣出 席会议,并作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地勘产业发展》报告。回顾了地勘产业的历史、分析了现在、展望了未来。他谈到,当前着力要提高基础地质研究创新能力、 推进矿产勘查技术方法创新、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信息数据共享服务水平,希望与会代表共同参与中国矿业联合会搭建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和探矿者年会两个平台 的建设。

会议开幕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勘查协会会长王研主持。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潘海滨到会并致辞。

国务院发展中心资源与环境所副所长谷树忠、国土资源部地勘司司长王昆、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主任严光生分别就“全球矿业形势研判”、“地质勘查形势与任务”、“‘十三五’地质调查主要方向”作了主旨演讲。

会议期间还分别召开了“一带一路”矿业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大比例尺矿产调查与评价、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稳增长等论坛。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叶天竺、中国冶金地勘总局原总工刘益康分别就“新常态下地质勘查重大问题”、“找矿预测方法”及 “境外勘查的展望与回顾“作专题讲座并现场答疑。

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勘(矿、质)局,中央管理地勘单位,属地管理的行业地勘(质)局,以及野外生产一线地质队、相关行业协会、地方矿业协(联合)会,矿业(设备)企业、投融资、中介服务机构、新闻媒体近600人参加会议。(张立 杨秋玲)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组委会相关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介绍了2016大会新亮点及相关情况,并在现场推出优惠活动,欢迎各参会单位到大会现场展台参观报名。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 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全国探矿者年会(全国百家地质队长座谈会)九届盘点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05-26

  第一届:深圳

  关键词:学习《决定》

  当时,全国各基层单位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简称《决定》)的热潮迭起,心得颇丰。主办单位抓住了这一“热点”,挥下了我国地质事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出彩的,也是最振奋人心的,就是百家地质队长联名致信温家宝总理。这封信最后得到了总理的圈阅。

  2006年6月30日~7月2日,由国土资源部地勘司指导,中国矿业报社和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勘查协会联合主办,广东省地勘局承办的“第一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院)长座谈会”在深圳举办。全国百余家地质队(院)的掌门人齐聚深圳,研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为进入终于迎来“春天”的地勘事业筹划未来。

  不可否认,这次会议是大胆创新之举。当时,《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颁布,对处于“失血缺氧状态”的地勘单位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半年的时间里,各基层单位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热潮迭起,心得颇丰。这一“热点”,也延续成为第一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院)长座谈会的主题——邀请地勘单位领军者们,一起总结交流地勘队伍属地化管理后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和丰富经验,交流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心得体会,探讨如何抓住有利契机,做大做强地勘单位。

  为了取得最佳的会议效果,会议采用了“对话加点评”的形式——会议主持人审阅材料后重点提问,代表们应答,上下互动,然后再由专家做出点评,并配合多媒体动态画面介绍,让人耳目一新。

  就这次会议而言,最出彩的,也是最振奋人心的,就是百家地质队长联名致信温家宝总理。这封信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为地质工作者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并且,这封信最后得到了总理的圈阅。

  如今看来,第一次会议的开创性和号召力影响深远,也由此决定了每一年的会议都成为政府部门跟踪《决定》贯彻实施情况的集中调研平台。本届会议总结了一些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诸如地方各级政府要依法行政,防止以建立地方地勘基金,垄断或变相垄断探矿权;抓紧解决国有地勘单位登记探矿权难的问题,以更好地发挥现有地勘队伍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作用;加强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推动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勘查分开等。第一届会议代表人数并不多,时任中国矿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曾绍金,时任广东省地质勘查局原局长何熙平等共1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第二届:赤峰

  关键词:探采一体化

  顺势而为,顺应民意,探讨地勘单位在地质找矿中如何获得新突破和新进展,如何实现探采一体化,怎样融入地方经济,扩大服务领域,如何以特色经营赢得广阔市场。

  2007年6月23日至27日在内蒙古赤峰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长座谈会,主要议题是讨论学习贯彻《决定》的进展情况,如何加强地勘行业管理,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决定》及相关配套文件,地勘单位在地质找矿中获得哪些新突破和新进展,如何实现探采一体化,地勘单位是怎样融入地方经济扩大服务领域,如何以特色经营赢得广阔市场。这也是当时面临的一连串亟待破解的难题。

  当时的行业背景是,截至当年5月,全国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已经协调落实了一批政策,如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经常性支出等有关经费列为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初步建立地质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勘查开采项目收益分配的机制;继续保留国有地勘单位享有将此前国家财政出资形成的矿业权价款转增资本金的政策等。

  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区、市)党委、政府也深刻认识到加强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国已有27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决定》的实施意见,有18个省(区、市)还专门组织召开了全省地质工作会议,有12个省(区、市)人民政府甚至还成立了落实《决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落实加强地质工作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由内蒙古地矿局承办的这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院)长座谈会的举办可谓是顺势而为、顺应民意之举。共131家基层地勘单位的189名地质队长、总工程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国土资源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孟宪来,国土资源部顾问方克定,中国矿联时任常务副会长曾绍金,内蒙古地矿局时任局长杨永宽等人出席了会议。有3名驻京境外矿业开发企业的有关人员、7名探矿设备和地质仪器生产厂家的负责同志也主动要求参加会议。

  会议一问一答的特色仍然未变,述评结合,彼此互动,情景交融,让与会者收获颇丰。

  会议达成了多点共识,加强地质工作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现有地勘队伍的作用,矿业权是地勘队伍发挥作用的基本生产要素,要因地制宜创造出地勘单位发展的多种模式,核心是培育自己的个性化优势。

  

第三届:西安

  关键词:机遇与挑战

  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来了。这对我国矿业、地勘业究竟有什么影响?是机遇还是挑战?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专家、学者们的真知灼见高屋建瓴,群情激越。会议也为解决当时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2008年11月26日~28日,由西北有色地勘局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院)长座谈会在西安召开。有来自全国23个省市区地矿、有色、冶金、煤田、化工、核工业、建材等行业的120个地勘单位(公司)共150多名地质队(院)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为了应对一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尤其是对地勘业造成的影响,这次会议选择了“抱团取暖”。这次会议上,开幕曲《勘探队之歌》格外嘹亮。

  这次会议共分了3个板块,一是分析金融风暴对我国地质矿产勘查业带来的影响,研讨地勘单位如何抓住扩大内需的十大政策措施的机遇,加快自身发展的对策;二是认真分析地勘单位在矿产勘查开发进行中带有共性的特点、疑点和难点问题,通过专家咨询,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办法和途径;三是推出地质队(院)工作访谈及经验交流,促进深部找矿,加快“走出去、引进来”的步伐,从而推动地质工作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民营地勘单位参会并做大会经验介绍不失为这届会议的一个亮点。作为民营企业,福建环闽矿业有限公司时任总经理张顺金与大家分享了民营企业运用新体制、新机制促进地质工作发展的体会。

  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专家、学者们的真知灼见高屋建瓴,与会者听后意气风发,在零距离的碰撞中擦出了思想的火花。大家评价,会议的举办为解决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第四届:大连

  关键词:大讨论

  2009年的会议所特有的标签是“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打开话匣子,让大家针对热点、难点把问题说透。大会确定了三大板块:矿业经济形势与分析;谈经验、搞民调;谈热点。

  2009年初,一直指导百家地质队长座谈会的国土资源部在全系统、全行业发动了一场“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

  2009年7月14日,由辽宁有色地质局承办的、在大连举办的第四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院)长座谈会,顺应形势,以“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为主线,抓住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寻找对策和解决的办法。

  当时的行业发展的背景是:矿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地质勘查投入明显趋缓。为此,大会确定了三大板块:一是矿业经济形势与分析;二是谈经验、搞民调;三是谈热点。3个板块火爆异常,以第三板块为甚:目前制约有宏观影响的地质成果实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矿业权的设置、取得、交易怎么做才算最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矿业权如何管理,特别是二级市场如何管理才能有利于地质找矿工作?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任务和路径是什么?……7个议题在参会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安徽地勘局、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广东地勘局、辽宁地勘局、河北地勘局、山西地勘局等数十家单位的讨论持续了整整一天,会场内座无虚席,让人不禁感慨:一个座谈会居然有如此大的魅力。

  从这次会议的现场调研来看,无论是探矿权的取得,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落实,还是地勘单位未来的改革与发展,都是地勘单位最关心的核心问题,也是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次会议异常火爆。由于报名参加会议的地勘单位太多,限于宾馆房间不够用,会务组只好委婉地劝退了一些参会单位。

  

第五届:杭州

  关键词:找矿第一责任人

  “大牌”云集是第五届会议的突出亮点。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亲临现场。以“凝聚共识,开创地质找矿新局面”为主题,徐绍史以其全球、开放的视野,就地勘单位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地质找矿工作如何实现快速突破讲了5点看法。会议还重点推介了近年来在实践中涌现出的4个地质找矿和改革发展的典型。

  2010年6月19日,规模空前的第五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院)长座谈会在杭州召开。意外的是,这次由浙江省地勘局承办的会议,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时任浙江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会亲临现场。共65个地勘局、192个地勘单位,超过400名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

  开幕式上,徐绍史围绕地勘单位如何贯彻落实“资源要立足于国内”及如何发挥地勘单位地质找矿的主力军作用,实现地质找矿的快速突破,发表了充满激情、富于思辩而又十分精彩的主题演讲。他还就地勘单位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地质找矿工作如何实现快速突破讲了5点看法——要用宽阔、深远的视野来审视地质找矿工作;要用敢于担当的勇气,肩负起地质找矿的历史重任;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地质找矿的发展;要用人才和科技的力量支撑地质找矿工作;要用良好的制度环境服务地质找矿工作。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徐绍史还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了“部和省厅要担负起地质找矿责任人的角色”。

  座谈会以“凝聚共识,开创地质找矿新局面”为主题,会议内容分为4个板块: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实践成果介绍;制度建设访谈;分组讨论徐绍史部长的重要讲话和对制度建设发表见解;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专场推介。

  此次座谈会旨在巩固和扩大“大讨论”成果,进一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并把它应用到地质找矿的实践中去,转化为推动地质找矿工作的制度措施和实际行动,以切实增强地质找矿工作对我国能源资源的保障能力。

  而座谈会的重头戏之一,就是推介近年来在实践中涌现出的4个地质找矿和改革发展的典型,分别是安徽的“泥河模式”、河南的“嵩县模式”、华东有色地勘局的“走出去”经验和浙江省地勘局的“产业转型升级”经验。

  

第六届:厦门

  关键词: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2011年,全面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启动。于是,怎么突破、如何对接成为2012年会议讨论的热门话题。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全面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求坚持的基本原则是:风险勘探与共担的原则;勘采一体化的原则;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这也成为与会者重点关注的问题。“订单式”找矿成为热词。

  2012年,全球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使得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全球矿业呈现下行趋势,对矿产品需求有所减缓,资本市场出现困难,资源价格剧烈震荡。

  与此同时,全面找矿战略突破行动在快速推进。整个过程尤其突出实现技术与资本对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走出了一条中国式找矿的新路子,这无疑是资源开发思路的一大突破。

  2012年3月31日,由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矿业报社、中国矿联地勘分会协办,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六届全国探矿者年会在厦门召开,会议主题是全面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暨技术与资本对接。

  针对此次会议,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徐绍史专门作出批示指出,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提升我国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关键在于坚持地质找矿新机制、坚持打造市场导向的制度平台、坚持“358”的战略目标。他希望与会的广大地勘单位、矿业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按照国家关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总体部署,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树立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同、深化合作,积极投身地质找矿主战场,共同唱响新时代的《勘探队之歌》,为国家找好矿、找大矿,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洪捷序,国土资源部老领导蒋承菘等出席。

  汪民在讲话中指出,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实践完善地质找矿新机制,大力推进“风险勘查资本技术结合和探采一体化”三个优先。落实新机制,必须坚持高风险勘查优先原则,必须坚持资本与技术相结合。同时,他还强调了地矿文化的重要性,要求在投身找矿突破主战场的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努力推进矿业行业精神家园的建设。

  会议设置了5个板块,分别是:开幕式;技术与资本对接、找矿突破经验访谈;“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及中介机构业务推介专场演示;技术与资本对接洽谈;闭幕式。

  会上,浙江省地勘局副局长、第一地质大队原队长徐刚等10家取得突出找矿成果的地勘单位和合作企业代表登台,代表全国地矿工作者向共和国宣誓。河南地矿局、紫金集团等7家单位分别围绕“订单式”找矿、实施大投入大突破等作找矿经验介绍等。举行技术与资本对接洽谈会,一批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金融单位对接合作成果。会议还通过了2012全国探矿者年会全体代表致温家宝总理的一封信。

  全国探矿企业、金融界、民企代表超过500人参加此次会议。会议采取访谈的形式,讨论如何实现技术与资本的无缝对接是会议的主要议题。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当场签订了许多找矿协议,可谓盛况空前。

  

第七届:厦门

  关键词:科技引领

  展示找矿成果,交流找矿经验,共商找矿大计,而这所有的环节始终围绕“科技引领”这一主题。刚刚就职的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专门为会议发来贺信。中国企业走出去遭遇难题开始寻求解决方案。

  2013年5月25~26日,由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主办,中国矿业报社、中国矿联地勘协会协办,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找矿大会(第七届百家地质队长座谈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来自全国地勘单位、矿业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的约500名代表与会。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第一阶段目标胜利在望。“全面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科技引领”当仁不让依旧是大会主题。

  18家找矿成果显著的地质队介绍了技术与资本对接、找矿突破经验。部分企业演示了探矿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大会还举行了技术与资本对接洽谈会。一批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金融机构围绕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理念,深度对接,携手并肩,达成了合作协议和意向。大会还召开座谈会,分析了中国企业境外矿业并购的形势以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姜大明在贺信中对地勘单位寄予厚望。他要求,要切实落实“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坚定不移地走科技找矿、节约集约、绿色开发之路,努力实现“三年有重大进展、五年有重大突破、八到十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战略目标,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开幕式上,向地勘单位提四点期望和建议:地勘单位要充分利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平台,发挥好找矿主力军作用;要加快“走出去”步伐;要努力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全国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原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国矿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矿业联合会高级资政委员会主任朱训在会上表示,找矿要有好的地质理论的指引,要靠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的支持,要有科学思维指导,要有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表示,尽管经历30年的市场洗礼,但在地质勘查和矿业黄金时期,地勘单位鲜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转型。根据地质体、矿体物性差异,运用物探技术进行立体填图,可实现高效且较为精确的定位,这对于提升地质勘查工作质量和水平有重要的意义。但在过去几十年,物探在推进矿产勘查方面,进步很慢。

  会上还发布了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排序,并邀请嘉宾解读了国土资源部140号文。

  

第八届:厦门

  关键词:358战略目标

  2014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第一阶段目标完成。会上,系统回顾、总结与交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三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经验,并就第二阶段行动的实施和地勘行业进一步改革发展进行了研究、讨论。

  2014全国探矿者年会(第八届全国百家地质队长座谈会)5月29日~30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依然由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原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国矿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矿业联合会高级资政委员会主任朱训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讲话。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主持会议。

  朱训表示,每年一度的探矿者年会至少可以在4个方面发挥作用,即展示成果的窗口,互通信息的桥梁,交流经验的平台,共谋突破的课堂。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让探矿者年会越办越好,在上述4个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提高我国国内资源保障程度、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过去10年矿业繁荣期内我国地质勘查发展迅速。如今在新的形势下,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机遇依然存在,因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对资源的需求为地质工作提供强大的市场动力,生态文明建设为地质工作提供了新的舞台,全面深化改革将优化地质勘查的市场环境和政策条件,15年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地勘单位要进一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准确定位。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地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增强市场竞争力。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认为,近几年,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的放缓,一些金砖国家通货膨胀率高、货币贬值,情况堪忧。面对当前这一形势,生存是第一位的。对于企业而言,靠着利好的市场实现盈利不是真功夫。在困难时期,狠抓内部管理、内部成本控制非常重要,但成本控制需要依赖技术进步和一系列改革措施来解决。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围绕“总结找矿战略行动‘3’,指引找矿战略行动‘5’”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分别就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第二阶段实施的总体思路、“就矿找矿”和“阶梯式发展”理论在找矿中的应用等进行演讲。10家找矿成果显著的地质队介绍了技术与资本对接、找矿突破经验。会议同时还举行了北京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建设访谈、国内外矿业项目介绍、地矿项目得与失论坛、地矿项目(技术与资本)对接洽谈及“三新”地质与矿山设备及野外装备展等活动。数十家企业演示了探矿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

  来自全国地勘单位、矿业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的700余名代表与会。

  

第九届:合肥

  关键词:新常态

  大会设置“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新市场”、 “建设中国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5个主题论坛。通过了“地勘行业自律宣言”、“改善地勘工作外部环境建议书”。

  经济新常态,生态约束趋紧,勘查资本风险,地勘单位进一步深化改革迫切……诸多难题使地勘事业发展面临困境,磨难重重。新常态下中国矿业和地勘业该往哪个方向走?地勘行业产能现状到底如何?地勘队伍改革发展究竟如何走下去……诸多问题,在于2015年5月28日~29日在安徽庐江召开的以“新常态下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15中国探矿者年会暨第九届百家地质队长座谈会上逐一呈现。

  来自全国地勘单位、矿山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的近800名代表与会。会议还专门邀请了黑龙江、吉林等近10个省市地矿局原局长等老地质队员出席会议。如何看待当前的形势?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创新发展,培育新型地勘经济体?这些亟待破解的问题使这次探矿者年会被寄予厚望。

  这次大会设置以“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新市场”、“建设中国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地勘单位改革与发展”、“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为主题论坛,还通过了“地勘行业自律宣言”、“改善地勘工作外部环境建议书”。会上,数十家企业演示了地质找矿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大会还举行了找矿项目技术与资本对接洽谈。一批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金融单位围绕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理念,深度对接,携手并肩,达成合作协议和意向。

  大会由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中国矿业报社、中国矿业联合会地勘分会、中国矿业联合会地质与矿山装备分会多家单位协办,安徽省外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办。48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地矿、冶金、有色、煤炭、核工业等各局各中心的单位,12家行业协会、联合会,119家各类地质队、院,近70家矿业企业及相关中介服务机构,近50家三新设备展商参加了本次会议(刘晓慧)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