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数”正式发布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04-15

  由北京大学国家资源经济研究中心构建的“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数”近日正式发布,《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数——各地级市转型评价》同期发布,这是首部关注全国性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研究报告,也是首次以转型评价为切入点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理论探索。

  此次研究的一项特色表现在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在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研究结合发展问题和转型目标提出了“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环境转型”、“制度转型”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构建起立体化的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指标加权测算得出结果显示:2014年,115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中,包头排名综合转型指数第一,得分为0.773;三明、铜陵、湖州、池州、乌海、龙岩、南平、韶关、广元分列第二到第九名;七台河、广安、鞍山、陇南等地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环境转型、制度转型指数分配排在全国末位。排名垫底的七台河市得分0.339,与包头相差0.434分,显示资源型城市的综合转型差异较大。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辜胜祖在发布会上说,资源型城市产业多样化严重不够,经济转型艰难。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去产能紧密相关。做好去产能过程中失业人员的安置问题,对转型而言十分重要。现在煤炭和钢铁行业去产能一共会导致大约180万人失业,解决这一问题迫切需要顶层设计。 (宗合)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化解钢铁煤炭业过剩产能已取得重大进展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04-14

  国家发改委日前就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等情况举行“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会上表示,已建立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已经取得重大进展,相关配套政策文件正在陆续印发。

  赵辰昕表示,今年将以“更加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更加突出基层实践和创新,更加突出抓改革措施落地” 四个着力点来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

  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赵辰昕表示, 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推动实现脱困发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的重大任务。国发[2016]6号、7号两个文件印发以来,各有关方面积极贯彻落实,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已经取得三个重大进展。一是经国务院同意,建立了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和协作配合。 二是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文件。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保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安监总局、中国银监会、国家煤矿安监局等部门,围绕财税金融支持、职工安置、国土资源、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研究制定了8个专项配套政策文件,正在陆续印发。 三是梳理总结各地典型做法,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在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方面,探索出不少有效的做法。钢铁方面,有杭钢集团、攀成钢和河北省;煤炭方面,有山东能源集团、陕煤化集团,他们在产能压减、转产转型、职工安置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目前已开始推介这些典型,为各地推进工作提供参考。 (刘晓慧)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国土资源部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日期:2016-04-14

  “去产能”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2016年重大任务之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一季度,国务院相继下发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和《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对盘活土地资源支持钢铁煤炭行业退出、转产和兼并、重组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土资源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去产能”作为2016年国土资源工作重点任务之一,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政府领导下,积极做好钢铁煤炭企业化解过剩产能服务保障工作,支持盘活企业存量土地,促进“僵尸企业”分类有序处置等。同时,按照国发6号、7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统一要求,为确保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落到实处,国土资源部已全面暂停受理钢铁煤炭行业建设项目用地、用矿审批。

  在此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围绕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用地用矿、支持盘活土地资产、实施矿产资源支持政策等3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12条支持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国土资源政策措施,广泛征求7个国务院部门和31个省级人民政府意见后,于3月30日,以《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土资规〔2016〕3号)(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施。

  《意见》在制定过程中,着重从严格和支持两个方面落实中央有关要求:严格,即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用地用矿;支持,即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完善矿业权管理制度等支持钢铁煤炭行业退出、转产和兼并、重组。具体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牢牢把握严控新增产能的要求。从土地供应、矿业权配置等方面,严格限制违规新增产能项目落地,强化源头控制。《意见》规定,对钢铁、煤炭行业新建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一律不予受理用地预审。对未按国家规定核准、备案的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不得安排建设用地计划,不得通过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查,不得办理供地手续。从2016年起,3年内停止煤炭划定矿区范围审批。未经项目核准(产能核增)机关批准的煤矿建设项目,不得受理审批其采矿权新立和变更扩大生产规模申请。同时,要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严格执法监管,加大对钢铁煤炭行业违法违规用地采矿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管控政策落地。

  二是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从下放权力、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拓展服务等方面,调整完善现行政策,支持企业兼并重组、转型转产和搬迁改造。《意见》规定,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后资源储量规模大于1亿吨(焦煤资源储量大于5000万吨)的煤炭采矿权审批登记手续,一律由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办理。积极为煤炭企业做好采矿权抵押服务。企业兼并重组涉及土地转让、改变用途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加快办理相关用地手续。经行业主管部门公告的产能置换项目,在同一市、县范围内因环保搬迁、退城进园的,政府收回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后,经批准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并按照减量或等量产能对应的土地使用标准,为其安排同类用途用地。

  三是注重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保护和调动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预留政策空间,区分退出企业、兼并重组、转产企业,以及停建项目、在建项目、历史遗留建成项目等,为地方政府和企业主体提供分类处置方案,重点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引导过剩产能主动退出。《意见》规定,产能过剩退出企业涉及的国有土地可交由政府收回,有关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可按规定通过预算安排支付退出国有企业职工安置费用;也可由企业自行处理,在符合规划和转让条件的前提下,允许土地使用权人分割转让土地使用权。已缴清地价款、领有土地权利证书,但未达到转让条件的停建项目土地,与权利人协商一致后,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经政府批准,可由权利人交政府协议有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权利人也可转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其它产业项目进行开发建设。

  四是着力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着眼于鼓励企业转产转型,降低转产成本,减少企业退出损失,显化企业土地资源资产等,加大支持引导的政策力度。《意见》规定,企业转产为国家鼓励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可以5年为限继续按原用途和土地权利类型使用土地;工业用地不涉及改变用途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建设容积率可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退出企业按规定注销的矿业权,已缴纳矿业权价款的矿业权人可按有关规定申请退还剩余储量对应已缴纳价款。在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时,向产能置换项目承接地倾斜;对于企业整合搬迁后废弃的建设用地,可纳入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复垦调整利用;支持已确定的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所在城区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下一步,国土资源部将做好有关政策的宣传解读,指导各地准确领会中央要求,用好有关政策,进一步细化明确操作性规定,充分发挥国土资源政策在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相关行业脱困升级和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曹卫星:从三方面做好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国土资源报     日期:2016-04-13

  4月12日,国土资源部在京召开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座谈会,来自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部直属单位和科研院所、相关科技型企业、部科技专家委员会的代表共议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曹卫星主持会议时提出,要从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创新成效、完善创新体制三方面进一步做好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围绕“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当前面临的挑战、“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举措及相关意见建议等进行了交流。“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多项科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大家表示,科技创新是国土资源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摆在核心位置,要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听取代表发言后,曹卫星提出,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要提升创新能力。抓好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抓好国家级、部级创新平台建设。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建设,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抓好学科专业建设,通过部际共建、校企共建等多路径推进学科建设。二要强化创新成效。面向需求,顶天立地,既面向国家需求、行业需求、社会需求,也尽可能兼顾上下游,做到既有学术竞争力,也有社会影响力。协同创新、融合发展,鼓励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开展产学研结合,更好地对接创新链、产业链,上下联动、部门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凝练项目、打造成果,以目标为导向,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带动创新,实现理论创新、技术突破、装备创制、转化应用,取得标志性成果。三要完善创新体制。管理部门要转变管理方式,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注重顶层设计,做好服务保障,探索分类管理,发挥科研单位、科研人员自主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改革激励政策,给科技人员、创新团队更多自主权、决策权,在项目组织、经费管理等方面提供更灵活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在成果转化收益上更多体现科研人员的贡献,同时要注重构建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支撑保障,创造条件支持科研,保障人员待遇,多元化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曹卫星强调,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举措,科学谋划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工作,以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为契机,制定出台科技创新政策和发展规划,推动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国土资源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程秀娟)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我国已建立完整的铀矿资源勘查体系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国土资源报   日期:2016-04-12

  记者4月7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上获悉,“十二五”期间,中国核工业地矿事业部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主任杜运斌指出,在铀矿勘探与选冶技术上,我国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铀矿地质勘探领域,我国建立了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航测遥感、物化探、探矿工程、分析测试、地学研究于一体,完整的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体系。铀矿探测技术,也发展到“定深、定型、定位、定量”的新阶段,初步实现了“天-空-地-深”四位一体的动态联测联探,即航天遥感、航空物探、地面探测、深井探测一体化。特别是地浸砂岩型铀矿快速评价技术体系和数字铀矿勘查系统的建立,有力推动了我国铀矿找矿的快速突破,新发现探明皂火壕、大营、纳岭沟、蒙其古尔、塔木素等大型和特大型铀矿床,在北方伊犁、吐哈、鄂尔多斯、二连、通辽、巴音戈壁、准噶尔等大型盆地铀矿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一批新的铀资源基地,使我国铀资源开发布局由南方为主转变为南北并举的新格局。

  在铀矿采选冶领域,形成了堆浸、原地浸出和搅拌浸出工艺并存的新格局,具备了从开采、水冶到纯化,从科研、设计、建设、生产到废水处理、矿山退役治理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我国成为全球铀矿采冶工艺技术最齐全的国家之一。

  在装备研发能力上,铀矿探矿系列装备实现了国产化,研制的航空物探无人机(磁/放)综合站、硬岩超深钻探、核质谱仪、裂变中子测井仪等大型关键设备,在铀矿勘查、国土调查等领域推广应用。目前,我国核工业已具备年探测1万平方公里的航空测量能力,航磁、航放具备40万测线千米/年的能力,每年可支撑在2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找矿工作。 (于德福 单广宁)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紫金矿业获评“亚洲最佳矿业公司”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04-08

  日前在香港举办的“2016亚洲矿业与财富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揭晓了国际权威矿业杂志联合评定的矿业企业杰出成就奖。紫金矿业凭借在投资并购领域的成功运作和在亚洲矿业界的优秀表现,获得 “亚洲最佳矿业公司奖”,是亚洲的唯一上榜企业,该奖项被认为是亚洲最负盛名的矿业投资奖项。

  2015年,是紫金矿业集团公司海外并购成效显著的一年。公司抓住矿业低迷时期的机遇,分别与巴里克和艾芬豪等世界矿业巨头握手,以较低的代价参与国际优质金、铜资源的开发,使公司境外资源储量上升到黄金758吨、铜1587万吨,成为矿业界的标志性事件。这与全球矿业企业普遍采取停产、变卖资产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

  特别是在现货黄金均价连续四年下降到1160美元/盎司、沪铜和沪锌均价分别下跌17%、4.4%的2015年,紫金矿业依靠产能提高稳住增长大盘、依靠减亏扭亏提升增长质量、依靠金融杠杆催化增长裂变,克服价格下跌对集团利润产生的约21亿元影响,实现营业收入743.04亿元、归母净利润16.56亿元,分别在已经公布业绩的全球14家主要黄金公司中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达102.7亿元,较上年增涨了62.5%,企业运营平稳,基本面良好并稳中有升。

  据了解,亚洲矿业与财富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矿业与金属业内具备全球影响力的行业领袖论坛,目前已连续举办8届,论坛致力于推动泛亚矿业地区及国际矿业界投资和资本筹集。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投资者、并购专家、行业专家和包括Aspermont、Australia`s Mining Monthly在内的多家国际矿业媒体的参与。(李平)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04-05

  编者按:地球化学调查是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充分发挥地质调查工作的先行性作用,大力开展基础性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区域地质找矿、成矿预测、基础地质研究,以及环境和农林牧业等领域提供了详实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有力地支撑了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评价、农业发展和环境科学工作。

  

有效支撑找矿突破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编制的全国陆域1∶25万~1∶500万区域地球化学系列图(下称“系列图件”)已于2016年3月编撰完成。

  关于系列图件的重要意义,我们可以先看一组数据:从1978年我国启动区域化探扫面工作,截至2015年系列图件编撰全面实施,共是37年;期间,共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700万余件,分析样品170万余件,分析39种元素(及氧化物);完成调查的国土面积为767万平方千米,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80%。

  这些基础工作的扎实开展,使得我们在几十年间获得了海量、系统而规范的高质量地球化学数据,在我国矿产勘查和基础地质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世界地球化学填图的引领与推动也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人员通过系统整理我国几十年来积累的地球化学资料、数据和科研成果,编制完成了系列图件。可以说,这一系列图件不仅是几十年来我国开展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重要成果体现,也是几十万地球化学工作者共同工作的结晶。

  系列图件共包括地球化学工作程度图、单元素(氧化物)地球化学图、单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图、地球化学地理景观区分布图、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图、铜地球化学资源量预测成果图、地球化学推断地质构造图等8类1039张地球化学图件,首次从不同层次全面反映了我国从1∶100万到1∶1万不同尺度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程度和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多元素、多尺度的地球化学图集,不仅能够宏观地反应元素含量在地理和空间上的宏观分布与变化,而且还可以为基础地质学、矿产勘查、农业、土壤、生态、环境和地方病等研究领域的元素基本含量的对比研究提供重要而又实用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系列图件为矿产勘查远景规划、资源潜力评价和进一步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

  据了解,截至图件编撰工作完成,全国已有30个省(市、区)利用系列图件指示的化探异常结合地质矿产背景,共圈定了钨、锡、钼、铜、铅、锌、金、银、锑、稀土、镍等11个矿种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区4941处,铅锌铜银综合找矿预测区209处,钨锡钼综合找矿预测区120处。在全国11个矿种找矿预测区综合汇编的基础上,科研人员首次依据地球化学多元素综合异常和分布规律,结合地质矿产特征,对全国重要Ⅲ级或Ⅱ级成矿带的金等11个矿种开展了地球化学找矿潜力综合预测与评价,为成矿区带矿产勘查远景规划、优选和部署矿产整装勘查区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资料。

  此外,系列图件还创新性地提出了全国铜矿资源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方法,开创了我国全国性中比例尺矿产资源评价地球化学定量预测的先河。研究成果总结了地球化学定量预测的理论、方法体系,提出了我国铜矿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建立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9类25个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同时,汇总集成了全国铜矿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成果,编制形成了全国铜矿资源潜力地球化学定量预测成果图,预测全国铜矿潜在资源量1.8亿吨,为全国其他矿产的地球化学定量预测起到了示范作用,使我国勘查地球化学从定性走向定量预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应用系列图件的研究成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后在西昆仑发现了甜水海铅锌矿、卡孜勒铜银矿、天神铅锌矿和鸡冠石铅锌矿,在东天山发现了阿齐山铅锌矿,在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东天山土屋-延东地区发现了白鑫滩铜镍矿。云南将系列图件研究成果应用于矿产勘查,指导镇康芦子园铅锌铁多金属矿、铜厂沟-拉巴钼铜铁多金属矿、楚格扎铁铅锌多金属矿、洛扎铅锌多金属矿等矿区评价,在发现新矿体及新的矿床类型、扩大矿床规模等方面,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应用系列图件研究成果,广西、吉林、河北、黑龙江、福建、江苏、青海、辽宁、海南等省份在矿床远景区调查预测、接替资源勘查、矿产异常查证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地球化学信息在勘查规划部署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系列图件是对历年各类化探资料的系统清理、研究和总结,其成果(包括工作程度成果)不同程度地应用于“358”项目、青海专项及各省区矿产资源勘查规划部署、整装勘查区的选区与工作部署、矿业权设置等。在勘查区块的选取过程中,地球化学成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依据研究成果布置的地球化学工作,效果非常明显,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充分发挥了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在勘查规划部署中作用。

  在基础地质地球化学应用研究方面,系列图件研究成果深化了利用地球化学信息进行地质构造推断解释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地球化学信息推断地质构造指标体系,扩展了化探资料应用成果在基础地质研究和解决重大地质问题等方面的应用深度。

  

发现特色耕地资源

  在2015年全国土地日(6月25日)当天,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这也是我国首次发布此类报告。这份调查报告是基于历时15年的全国土地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完成的。调查发现了一批富含微量元素的特色耕地资源,对我国耕地的地球化学总体状况形成了初步认识和基本判断。

  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调查新发现5244万亩富硒优质耕地,主要分布在闽粤琼区、西南区、湘鄂皖赣区、苏浙沪区、晋豫区及西北区。此外,山西、辽宁、福建、天津、青海等地还发现了一批富硼、钼、锌等有益微量元素的特色耕地资源。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根本。目前,一批富含微量元素的优质耕地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新的增长点。在湖北、广西、青海、浙江、福建、四川、江西、海南、湖南等省(区),政府已将开发富硒耕地作为实施农业强省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大力开发富硒、锌等特色优质耕地,形成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湖南省新田县充分利用富硒耕地,发展富硒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面积达27万亩。2014年,该县富硒产业生产总值达2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40%,实现利润超过10亿元,比上年增长35%,从事富硒产业的人员突破10万人。

  

“海盐经验”推向全国

  2013年到2015年,浙江省海盐县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积极推进系统的农业地质调查,开展了“浙江省海盐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海盐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两个项目。

  海盐县立足调查结果,通过耕作层“表土剥离”、编制“杭州湾南北湖生态园”开发方案、开展永久基本农田质量档案试点三举措,积极探索地球化学调查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与示范,形成的“海盐经验”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应用的成功案例,并向全国推广。

  据了解,海盐县农业地质调查的部分成果已经运用于当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调查结果表明,海盐土壤清洁率达到98.86%,土壤质量整体较好;但是局部地区也发现了一些中重度污染的土壤,有的还在永久基本农田的范围内。此外,也发现一些清洁土壤、富含养分的土壤在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之外。根据调查结果,海盐县国土资源局及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将5500亩优质土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而将部分不适宜农业耕种的土地从永久基本农田中划出,从而达到优化农田质量的目的。

  调查结果也对当地“表土剥离”再利用工作产生了直接的指导作用。近年来海盐县要求将一些新批建设用地的表层土壤剥离,将这些富含养分的土壤运送到新造农田。不过,表层土壤需要剥离多深,长期以来并没有权威答案。但这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海盐富含养分的土壤层深度在30公分左右,这样一来“表土剥离”工作就有底了。

  对于当地农民来说,调查成果也产生了点“土”成金的作用。经过调查,海盐县摸清了土壤“家底”,首次发现3.4万亩富硒土。因为富硒土的发现,农产品的附加值将大大提升。同时,富硒土的发现也为该县确定“杭州湾南北湖生态园”开发方案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在调查成果基础之上,海盐县还诞生了全国首张土壤质量“身份证”。有了这张“身份证”,某一地块的各类土壤信息便可以一目了然。当地将土壤质量“身份证”信息融入农产品质量二维码,消费者仅需扫描农产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图案,便可查询到该产品的原产地地理信息、土地权属信息、土壤及其环境质量信息、农产品质量信息以及种植农户基本信息等内容,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供了土壤安全支撑。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在今年2月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工作研讨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式发布了《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年)》。这份报告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地区以往地质调查成果,全面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耕地、地热、地质遗迹、区域地壳稳定性等地质资源环境条件以及活动构造、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污染等问题,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具备的6个有利资源环境条件和需要关注的8个重大地质问题。

  报告内容显示,自2002年起,国土资源部会同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合作开展京津冀地区土地地球化学调查。截至2014年底,中央和地方累计投入资金9500万元,完成京津冀平原区调查面积约9.48万平方千米,其中调查耕地面积8347万亩,占京津冀协调发展区耕地总面积的78%。

  调查发现,京津冀平原区富硒耕地面积278万亩,富硒园地6.2万亩,合计富硒耕(园)地面积284.2万亩,是发展特色农业和名优特农产品的宝贵资源。富硒耕(园)地主要分布在天津周边地区及河北省唐山东部、保定周边地区、石家庄东南部藁城-赵县-宁晋-柏乡地区、邢台南部、邯郸西部地区,富硒区内已发现种植的小麦等大宗农作物和核桃等经济作物达到富硒农作物标准。

  调查还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的优质耕地面积为1978万亩,占调查耕地面积的23.7%。优质耕地主要分布在天津市北部的蓟县、宝坻、武清地区,北京市大兴区、房山区西南部以及河北省高碑店市西南部、保定市西部和安新县、石家庄市东部、邢台市东部、邯郸市西部等地区。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优良,调查区99.2%的耕地为无重金属污染或超标耕地,是京津冀地区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发现重金属污染或超标的耕地面积为65万亩,占调查耕地面积的0.8%,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老工业区和城镇区及周边,镉、汞是调查区重金属主要超标或污染的元素。

  根据调查结果,报告也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下一步的耕地保护工作和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议。报告建议,科学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的富硒耕(园)地开发利用规划,健全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制度体系,加快富硒土地的开发利用。同时,在优质耕地集中分布区,将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并优先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

  报告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应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对已污染的地区应进行污染成因调查与生态风险评价,为风险地区实行分区、分类、分级管理和实施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同时,在编制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规划过程中,重视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因素,优化产业布局,采取积极和必要的措施,控制工农业生产活动对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地球化学调查的成果数据,在支撑京津冀地区土地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有关单位将主要围绕服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选区、富硒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壤重金属污染区防治、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监测等部署开展土地质量调查工作,全面支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产业布局优化,支持贫困地区的特色土地资源开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助力生态环境改善

  《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对我国耕地污染问题进行了数据公开和原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无污染耕地12.72亿亩,占调查耕地总面积的91.8%,重金属中-重度污染或超标的点位比例占2.5%,覆盖面积3488万亩,轻微-轻度污染或超标的点位比例占5.7%,覆盖面积7899万亩。地质背景值高、成土过程次生富集和人类活动是造成耕地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此外,报告还指出了局部地区土壤有机质下降,北方土壤碱化趋势与南方土壤酸化趋势同时出现等实际问题。

  针对我国耕地特点和复杂成因,报告建议,应利用全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成果信息,加大成果的转化利用,充分发挥地质调查成果在土地资源管理、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基础作用。对目前无污染耕地要实施严格保护政策,积极预防和控制工农业生产活动对耕地可能造成的污染影响;对富硒耕地要严格保护、科学利用,强化数量和质量动态监控管理;对重金属中-重度污染或超标耕地,建议区别情况对其采取修复治理,调整种植结构或土地用途,开展成因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估,实行分区、分类、分级管理;对土地有机质及酸碱度变化问题,应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对北方耕地地下水开采利用,加大水土流失调查与整治力度,管控有可能形成污染源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并降低人类活动影响。

  据了解,《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5)》所涉及的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是迄今为止我国系统组织完成分析元素最多、调查精度最高、执行标准最严的一次专业调查工作,获得的大量国情数据翔实系统,不仅为国家《土壤污染防治法》起草、《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实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公报》编制和《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基础数据,而且在支撑国土资源部土地质量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山东、上海、天津、江苏、广西、福建、安徽等省(区、市)加强土地地球化学调查,在服务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选区与建设、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与监测和特色优质耕地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地质调查报告(2015年)》也专门针对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提出了建议。

  调查表明,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污染组分主要为氮和铅、铬、镉、汞等重金属以及有机氯溶剂、多环芳烃及农药类等有毒有害有机物,呈点状零星分布在大中城市和工矿企业周边、排污河两侧及部分农田区,氮污染在局部地段呈面状发展趋势。此外,调查还表明,重金属严重污染或超标的耕地面积65万亩,占调查耕地面积的0.8%,主要分布在老工业区和城镇区周边。建议强化城市周边、工业区和农业面状污染源的管控,对污染耕地、地下水采取修复治理、调整种植结构或土地用途等措施。

  调查还查明,京津冀平原区有1144万亩土地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问题。其中,地下水超采且地面沉降严重区610万亩,报告建议对这一区域内的耕地采取轮作休耕、农业节水、调整种植结构、实施替代水源工程等综合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对534万亩地裂缝高易发、水土污染严重、地面塌陷易发、湿地萎缩、盐碱化、沙化等环境地质问题突出的土地,报告建议优先在这些地区开展退耕造林、退耕还湿、沿海生态防护林、绿色生态河流廊道等规划建设。此外,在山区尚有矿山开采损毁土地143万亩,报告建议结合山区水源涵养与生态环境修复,对损毁土地进行整治和复绿,加快建设绿色矿山。(说明:文中部分资料及数据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周铸)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全球最大石油装备展cippe2016在京开幕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03-31

  面对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低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cippe2016)逆势而上,于3月29日在北京如期召开。本届展会汇聚了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家展商。国内外石化装备巨头集中展示了最新尖端技术,科瑞石油、三一重工等纷纷发布新品。主办方振威展览公司表示,本届展会旨在化挑战为机遇,力争为企业搭建寻找新机遇、新商机的平台。

  据悉,cippe作为全球一年一度的世界石油装备盛会,得到国际展览联盟UFI的认证,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装备展。本届展会开幕当日即迎来了上百个参观团,展会现场海外观众比例大幅提升。沙特阿拉伯国际石油、伊朗国家石油、伊拉克国家石油等众多国际买家组团到场参观采购;伊朗石油部部长、伊拉克石油部部长、也门石油部部长到场参观交流。

  国内参观团主要由采购部、技术研发部、装备部、工程部等成员构成,参观团带来的采购清单引人瞩目。此外,国家能源局以及广西能源局 、云南能源局、青海能源局等单位代表莅临展会现场。继去年首次亮相备受关注后,今年海工技术与装备展区再次迎来火热场面。其中,中石油组织了近百位海外项目基地项目经理、总部各部门高管、科技研发工程师等组团到场考察。

  业内人士表示,应对油气行业寒冬,中国企业要不断强化技术创新与集成能力,结合“中国制造2025”,不断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全球服务水平,通过提倡“降本增效、优化采购”的理念,在降低自身成本的同时,全方位为客户降低运营成本,这才是当前行业困局的破解之道。

  对此,展会还同期举办第八届国际石油产业高峰论坛。本届论坛以“降本增效、开拓市场”为主题,邀请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翟光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主任郭焦锋等业内权威专家,国内外知名石油公司和国内石油热点区块的一线负责人等,解析行业政策、分析行业发展前景。同时,特设钻完井、数字油田、LNG三个技术专场分论坛,为国内外业界行业人士提供了深入探讨技术应用与市场对接的平台。(蒋郭吉玛)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天津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天津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