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届加拿大勘探开发者年会召开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国土资源报   日期:2016-03-09

图为大会期间,中国展台吸引了西方矿业投资人前来咨询中国矿业投资政策。
特派记者 韦玉芳 摄

  当地时间3月6日~9日,第84届加拿大勘探开发者协会年会(PDAC)在多伦多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参展商、2万余人参加大会。中国国土资源部、天津市人民政府代表团及国内企业界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

  3月7日下午,PDAC大会主会场首次举行了以“中国角色:负责任的投资者”为主题的中国分论坛。大会分会场还举办了由中加两国企业界人士参加的“2016中国矿业投资论坛”。3月8日上午,中国国土资源部及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将共同举办“中加矿业论坛”。

  今年的PDAC大会,中国展台呈现不少亮点:在以往以红色为主基调的基础上,展台增加了蓝色等多种色彩,强化了中国展台的视觉冲击力;首次安排地质专家在展台前介绍中国的地质背景,并回答咨询者问题;展台前除提供大量的中国政府矿业投资政策等信息外,以山东招金集团等为代表的企业积极利用政府平台,在中国展台前布放岩心样本和企业信息吸引国外投资者。

  中国企业界人士首次自主组团参加了此次大会。尽管当前矿业市场处于历史低迷时期,但前来参会的中国企业界人士多于往年。他们表示,经过多年磨砺,投资心态更加成熟,参会目的是了解国际矿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动向,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深入研究和发现国外好的勘查项目,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寻求共赢的合作机会。(韦玉芳)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我国将加快推进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03-07

  记者日前从国家发改委获悉,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自2012年实施以来,已惠及600万矿区群众,目前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研究编制《全国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规划》,加快推进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

  据统计,我国亟需实施改造搬迁工程的独立工矿区有130多个,分布在全国27个省(区、市)。这些独立工矿区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远离市县主城区,矿工及家属占城镇人口比重较高,经济社会功能自成一体。在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供给、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独立工矿区由于地处偏远、资源逐步枯竭、产业结构单一、城镇建设滞后,已经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孤岛”,普遍面临经济衰退、城镇功能缺失、居民生活困苦、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等诸多突出困难,社会矛盾突显,转型发展举步维艰。

  2012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资源型城市与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工作座谈会,对实施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做出了全面部署。2013年,国家发改委选择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矿区等5个典型独立工矿区启动了改造搬迁工程试点。2014年,《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印发后,国家发改委在东北地区率先全面实施了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2015年进一步将工程实施范围扩展到全国。

  据了解,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共支持全国21个省(区、市)的54个独立工矿区实施了改造搬迁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64亿元,其中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45.2亿元,惠及600余万矿区群众。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程实施近3年来,累计改造道路560千米、在建720千米,改造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管网改造960千米、在建850千米;建成学校、医院、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182个,在建248个;完成重大安全隐患区居民避险搬迁安置1.3万户、3.1万人,在建安置住宅3万套;新建或改扩建接续替代产业集聚区14个,在建45个,已入驻企业1500多家,吸纳就业近12万人;完成矿山环境恢复治理6.2万亩,在建治理工程4.7万亩。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独立工矿区发展条件和矿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力带动了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 (刘晓慧)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全国政协高度关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2015年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辽宁甘肃调研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03-07

  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十二届三次会议以来,全国政协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强了对经济领域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关注,各专委会组织委员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信息,及时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完善宏观调控建言献策。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作为事关矿业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全国政协专门把其列为专题进行了调研。

  资源枯竭型城市曾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升级,先后出台了中央财政转移支持等多项扶持政策。但资源枯竭型城市依然面临产业内向、结构单一等通病,多数转型城市的经济基础尚不牢固,历史遗留的矛盾问题仍未完全破解,转型进程正处于再提升的突破期。2015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翔实地掌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第一手资料,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认真开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推进‘十三五’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等10项专题调研。

  2015年4月20日,由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李成玉带领的全国政协调研组到达辽宁,先后深入到抚顺、阜新、本溪等矿业城市就“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在抚顺调研后认为,抚顺是一座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几年,抚顺在培育壮大接续产业、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等方面探索出一些新路径,取得了一些新经验。抚顺的转型经验开阔了调研思路。调研组将结合抚顺经验为建立健全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2015年4月24日,以李成玉为组长的全国政协“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专题调研又深入甘肃,就甘肃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作推进情况、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调研。座谈会上,调研组就“如何延长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补助期限”、“如何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资源枯竭型城市自我发展能力如何提升”、“挖掘人才与技术的创新潜力”、“如何充分利用玉门油田历史文脉资源加大开发力度”等课题与甘肃省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

  “全国政协把资源枯竭型城市专题调研作为一项重点调研,是政协委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具体实践。我们选择到甘肃白银、玉门等转型比较成功的城市进行调研,就是按照解剖麻雀、深度调研的要求,具体研究分析持续推动转型的突破口,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李成玉表示,调研结束后,将进一步做好研究工作,以取得务实性成果。 (王琼杰)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2015年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近1.3万亿元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国土资源报   日期:2016-03-07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12971亿元,同比下降8.8%。

  根据公报,2015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36.2亿吨标准煤,原煤产量37.5亿吨,同比下降3.3%;原油产量21455.6万吨,同比增长1.5%;天然气产量134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4%;粗钢产量80382.5万吨,同比下降2.2%;十种有色金属产量5155.8万吨,同比增长6.8%。

  初步核算,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4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0.9%。煤炭消费量下降3.7%,原油消费量增长5.6%,天然气消费量增长3.3%,电力消费量增长0.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4%,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7.9%。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李伟锋)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我国采矿业去年对外直接投资额108.5亿美元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光明网   日期:2016-03-02

  国家统计局近日最新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年我国非金融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7351亿元,按美元计价为1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额108.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3.9%,降幅扩大39.8个百分点;约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额的9.2%,而上年占比是18.8%。

  上述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8%。2015年我国原煤产量37.5亿吨,比上年下降3.3%;原油产量2.15亿吨,增长1.5%;天然气产量1346.1亿立方米,增长3.4%;十种有色金属产量5155.8万吨,增长6.8%;粗钢产量80382.5万吨,下降2.2%;钢材产量112349.6万吨,下降0.1%。

  针对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改变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2015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节能降耗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0.9%。煤炭消费量下降3.7%,原油消费量增长5.6%,天然气消费量增长3.3%,电力消费量增长0.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4%,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7.9%。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工业企业吨粗铜综合能耗下降0.79%,吨钢综合能耗下降0.56%,单位烧碱综合能耗下降1.41%,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0.49%,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95%。

  记者通过梳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3年以来有关统计公报的数据发现,每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均保持增长。原油产量除在2009年出现小幅回落外其他年份均保持增长,天然气产量自2005年以来每年均保持增长,原油和天然气消费量每年均保持增长。而煤炭产量和消费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继2014年出现双降后,2015年仍呈现双降态势。(吴启华)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走出去”: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访中矿开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常兴国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日期:2016-03-02

  当前,全球矿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中国企业在迈出前一轮的“走出去”步伐之后,该如何应对当前低迷的国际市场形势?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和教训?下一步并购工作该如何开展,并购完成的企业该如何实现顺利运营?中矿开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常兴国为我们分析了其中因素,提出了要把握好时机、与各利益方沟通协调好、加强国际化人才建设、加强风险防控等多项建议,破解制约因素,稳健地迈好“走出去”的步伐。

  积极“走出去”,到海外进行矿产资源投资合作,既是满足我国对矿产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成长为国际矿业企业的必由之路。在全球矿业经济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走出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中国矿业走出去的教训与经验”为主题的“矿业+金融”系列沙龙活动日前在北京国际矿业城举行,中矿开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常兴国发表了演讲。座谈会的间隙,中国矿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他。

  常兴国拥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硕士学位,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读金融学硕士,此前在中国矿业联合会任职多年,担任国际与地矿金融项目部副主任,从事对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和运营的跟踪分析研究,现任中矿开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

  记者:经过近20多年的投资发展,中国矿业“走出去”的总体情况如何?这几年的总体趋势有何特点?

  常兴国:2002年前,中国采矿业对外矿业投资累计132.3亿美元。2003年以来,随着国际矿业市场起伏震荡,中国采矿业企业境外投资规模在波动中保持高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底,中国采矿业(含油气)对外直接投资合计1250亿美元。

  这几年来,中国矿业“走出去”呈现总量下滑、固体矿反弹的特点,2014年中国采矿业对外投资同比减少55%,其中境外油气并购投资大幅减少82%,而固体矿产协议投资额同比增加109.6%。石油和天然气一直是中国对外矿业投资的主要目标,黑色金属长期为第二位,2009年起有色金属超过黑色金属,2011年起煤炭也超过黑色金属。

  经过近20年的投资,中国在境外的权益资源逐步增加,部分权益资源量开始转化为生产能力。2014年,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油气权益量超过1.3亿吨;中国企业在境外获得的铁矿权益资源储量达340亿吨,全部建成后权益矿年产能将达到2.78亿吨;我国企业境外投资铜矿项目主要有23例,形成境外矿产权益资源储量约5917万吨,设计权益产能为170万吨/年。境外部分油气、铁矿、铜矿等项目开始进入生产阶段,如苏丹1/2/4区块、卡拉赞巴斯油气田、恰那铁矿、谦比希铜矿、塞班铜矿等。

  在境外铁矿勘探开发方面,投资项目超过200例,其中主要项目约30例,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西部、加拿大东北部、西非三个地区,中方协议投资额超过340亿美元,获得的权益资源储量达269亿吨,全部建成后权益矿年产能将达到2.78亿吨。2014年实际权益矿产量为9347万吨。投入巨大收效甚微的问题一直难解,大部分项目产能效果并不明显。部分已经顺利投产且获得了较好收益,部分项目在开发运营过程中遇到困难暂时搁置,更多的项目尚处于前期准备、可研或建设阶段,未来产能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我国企业境外投资铜矿项目主要有23个,协议投资额338亿美元,形成境外矿产权益资源储量约6607万吨,设计权益产能为201.5万吨/年,全部产能能否释放及投产时间均存在不确定性。一些企业投资开发的企业或项目已进入生产,企业获得正向收益。如主要资产为赞比亚铜矿的中国有色矿业公司、五矿集团控股的五矿资源公司、金川集团控股的金川国际资源公司、鹏欣国际资源公司、洛阳钼业股份有限公司铜金矿项目、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开发的绿纱铜钴矿、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矿,都实现了正常生产和盈利。但也有部分企业自主开发项目遇到问题,项目开发进展较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记者:中国矿业“走出去”经历了哪些阶段,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常兴国:采矿业一直是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行业,2007年前在境外投资中的比例高达30%~50%,之后基本保持在10%~25%之间。中国矿业“走出去”大致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中期),为探索起步、积累经验、培养人才、熟悉环境阶段。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矿业最早“走出去”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总体的“走出去”政策还是以限制为主,“走出去”的方式以没有实质投资的考察类项目为主。第二阶段(1990年代后期~2005年前后),为巩固既有成果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全球陷入经济危机,尤其是1997年到2005年,全球矿业经历了低迷萧条期,国内外矿业都很不景气。当时,国内矿业海外投资步伐有所放缓。在第一阶段广泛探索的基础上,包括中钢集团、中石油、中石化、上海宝钢、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在全面开展国外项目的同时,逐步聚焦了一些项目,进行实质投资,进入巩固既有项目的阶段。第三阶段(2005年~2011年),为快速发展阶段。从2005年开始,中国矿业“走出去”步伐加快。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从投资主体上看,除大型国有企业外,很多民营企业进入到境外矿业投资领域,民营企业在境外固体矿产投资中的比例增加到40%。同时,有很多跨行业企业进入到矿业领域,来自贸易、制造业、建筑和地产等行业的企业在境外矿业投资中的比例增加至50%左右。第四阶段(2012年~现在),为矛盾凸显和转型发展期,固体矿产投资进入平稳发展期。前期诸多盲目和不理性的投资在大量投入后无法继续,矿业面临一轮新的周期,中国境外矿业投资处于一个新的节点。一些主要矿业国家对国有企业投资资源领域的限制扩大和显化,加上国资委严格国有资产管理,民营企业的比例进一步增加;直接融资增加,投资基金增多,香港和国内的资本市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增加,国内上市公司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对金、铂族、铀矿等投资增多,对铁、钾盐投资减少。这个阶段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民营企业投资比例增加。民营企业投资额由2013年的35.3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58.42亿美元。二是跨行业企业投资稳中有升。2014年,跨行业企业油气投资达到16.36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一倍以上;对固体矿的投资(31.74亿美元)与2013年(31.01亿美元)基本持平。三是能源矿产与金属矿产投资分化。2014年,油气投资由217亿美元减少到38.67亿美元,金属矿产投资增加。四是投资地域进一步集中。固体矿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为南部非洲、澳大利亚、拉美,油气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为转型国家(中亚、俄罗斯地区)及北美,分别占投资额的67%和23%。

  记者: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常兴国:教训之一是时机把握不准,获得项目质量欠佳,缺乏对对市场的战略理解和把握能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包括三大铁矿石公司、汉考克公司等在内的国际矿业公司曾主动提出与中方合作开发铁矿资源,但中方未能把握住机会。大量中资企业选择了尚处于勘探或可研工作的绿地项目,这些项目虽然资源量巨大,但开发周期长,开发风险大,资金需求量大,前景不确定性较大,抵抗行业周期波动能力弱。经验是要把握行业周期,抓住战略机遇。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中钢前身)于1987年11月国际矿业低潮期,与澳大利亚CRA公司(力拓前身)建立了合资项目恰那铁矿。2009年,五矿集团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一落千丈以及澳元贬值的机会,低价收购陷入财务困境的OZ公司。有色地调中心同样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的时机,以低价介入加纳克公司,为后续找矿提供了基础。

  教训之二是忽视利益相关者,一些中资企业习惯于与政府协商,认为“搞定当地政府就搞定了一切”,事实上很多国家,尤其是西半球的政府普遍是弱势政府,法律、工会、社区、公共监督组织、媒体的作用和影响非常大,而政府能起到的作用远没有中国那么大。一些企业习惯于“大股东利益至上”的观念,损害其他股东利益。经验是与利益相关方提前充分沟通,敌意收购几乎没有成功者。中海油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前充分准备,收购条件充分考虑了公司股东、公司管理层、所在国政府的关切,并针对敏感问题设置了应对举措,获得了相关方的充分认可,为并购铺平了道路。四川泰丰集团在澳大利亚收购IMX铁矿项目过程中,通过与所在国政府进行充分沟通,突出企业的商业性质,有效解决了项目位于军事基地附近可能带来的政治障碍。

  教训之三是在国际化人才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忙上马。鉴于我国矿业“走出去”历史较短,企业普遍不太熟悉国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运作规则,缺少跨国经营能力的专业队伍和人才队伍,多数并购项目在整合过程中都遇到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这些障碍将最终影响境外投资项目的成败。经验是要利用好国际人才。企业的价值很大部分在团队,五矿集团收购OZ公司资产后,将OZ公司的主要管理者一并招聘,单独成立公司管理相关资产,并以之为平台开展境外并购。有色地调中心在收购加拿大初级勘查公司后,基本保留了公司原管理层,对公司仅加派一名管理人员,充分利用和学习原有公司在人才、管理、资金等方面的经验。

  教训之四是政治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弱。数年的矿业繁荣使得企业普遍忽视了风险控制,想当然地将在国内开发的信心应用到境外矿业投资领域。一些企业根据国际上“风险排名”判断矿业投资风险,中资企业投资模式/理念较为原始,风控不足,一些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奉行“富贵险中求”的理念,但与之相对的风险控制能力不匹配,应对政策变动的能力尤其缺乏。经验是严格决策流程,多举措降低风险。2013年,中国黄金在严谨的尽职调查和价值评价后,面对过高的要价,主动终止了收购巴里克非洲公司股权。五矿资源公司面对过高的竞标价格,果断放弃对Equinox的收购,而后,后者在Lumwana铜矿的开发导致了高额的运营成本和持续的资本支出。针对非洲复杂的投资环境,安徽外经建公司采取多种措施,降低风险。

  教训之五是按照国内标准评价国际项目。随着中国矿业国际化不断走向深入,评价标准多元化的要求逐渐提高,而多数企业为首次境外投资,国际运营能力和经验仍然不足,对境外投资涉及的当地劳工、社区、环保体系陌生,没有考虑或区分开不同国别的工程成本、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运输成本等因素,一些中国企业以国内标准衡量国外矿产资源价值,导致呆矿的出现。大量的跨行业、跨矿种的企业介入境外矿业投资,在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方面存在不足,加之信息不畅,导致项目选择出现偏差。经验是要以学习的心态不断积累经验。纵观中资境外铁矿,取得较好效果的几乎都是中方投入资金、外方负责开发运营的项目,如中钢与力拓合资的恰那铁矿、宝钢与力拓公司合资的帕拉布杜东坡铁矿,宝钢与巴西淡水河公司合资的Agua Limpa铁矿、华菱入股的FMG公司、唐钢等与必和必拓合资的威拉拉铁矿等。惟一由中方主导运营的较为成功的项目——首钢秘鲁铁矿,则是在经历了多达十年以上的经验积累后才取得了积极成果。由于中资企业“走出去”经验尚少,暂不具备独立开发能力,因而利用好原有团队和平台,是控制风险、快速见效的必要手段。

  记者: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方面最失败的地方和最成功的抉择都表现在哪儿?

  常兴国:最大的教训是顺周期并购,通过自主开发绿地项目,投资于矿业不成熟的国家或地区。

  从2005年开始,受国际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中国矿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此时收购成本大大提高;而且由于国际上低成本的大型矿山多被西方跨国矿业公司掌握,可供中国企业选择的资源质量普遍不高,加上来自印度、日本、韩国等资源消费国的竞争加剧,中国企业获得的优质项目不多。出于“控制资源”的目的,中国境外项目多数为成熟度普遍较低的项目,需要自主开发,且由中方控股和管理,这类项目周期比较长,需要完全承担经营风险,加上中国企业国际化经验不足,导致学习成本较高,项目波折较多,风险难以掌控,面对周期波动十分脆弱。

  最典型的经验是要逆周期发展,采取“中方资本、西方管理”的模式,投资于非洲地区。成功的项目往往系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合作,参与较早,战略性较强,获得的资源质量高。“中方资本、西方管理”的模式目前来看较为成功。这种模式下,往往收购或与国际巨头合作投资成熟项目,并由外方具体运营,特点在于充分利用西方管理团队,开发风险小、见效快,能保证生产的运行,甚至马上可以得到矿产品且供应稳定。据统计,中资企业矿业投资最为成功的地区为非洲。由于中资矿业和工程类企业进入非洲较早,在该地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非的产业结构关系决定了中国在技术、设备、管理方面的优势符合非洲的需求,具有发挥的空间;中非的长期友好关系为中资企业在非发展提供了优异的政府和民间环境。

  记者:您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常兴国:一是重视环境与社会责任。紫金矿业在塔吉克斯坦ZGC项目中,充分重视之前左岸金矿事件和紫金山污染事故得到的教训,重视属地化管理,创建特色企业文化,加强安全环保工作,保障了生产的顺利进行。安徽外经建设公司在津巴布韦钻石矿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始终贯穿“德行善举、尽责感恩”的企业文化理念,除了做好矿区居民的搬迁与安置工作等,公司还与同仁医院、海航集团合作,共组织了四次“中非光明行”活动。

  二是合理界定股东与管理层。作为资产配比均衡的大型独立石油勘探商和生产商,中海油现金充裕,融资能力强,能够为资金紧张的Nexen公司注入急需的资金,这也是收购能够得到相关方同意的重要因素。有色地调中心进入加纳克公司后,对公司整个发展战略进行大的调整,同时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勘查技术优势,调整了找矿思路,修改了坦桑尼亚金矿项目的勘查方案,实现了令人鼓舞的找矿突破。

  三是战略性开展业务。开展国际化经营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战略性规划和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在向国际矿业公司转型战略的指导下,五矿长期跟踪OZ公司,在合适的时机决定收购OZ,收购符合公司突出主业的战略布局,也可以保证公司铜、锌的供应。紫金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在机遇期方能抓住机会。

  四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国内上市公司在全部投资企业中开始占据重要地位,如2013年全部境外固体矿投资额的43.9%来自国内上市公司。同时,越来越多的境外中资矿业企业在香港上市融资,有色地调中心进入加拿大公司后,按国外上市公司要求规范运作,在资本市场累计进行三次融资,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全球矿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企业现金流紧张,境外矿业投资面临可持续发展和政治风险的考验,科学的国际化评价体系急需建立,国际化人才短缺,后发劣势影响仍在,反腐和追责风潮下的谨慎等。但也面临着矿业政策和公司市值变化为境外投资提供的契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为“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动力,资本市场在境外矿业投资中作用增强,境外开发成本下降,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不断加强,国企改革带来机会等。只要按照“质量是基础、风控是保障、人才是核心、合作是必须、不作裸泳者”的原则,扎根地方,和谐沟通,做合格的企业公民,就一定能稳健地迈好“走出去”的步伐。 (王琼杰)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未来我国西部矿产勘查开发比重将逐步增加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国土资源报   日期:2016-02-29

  未来我国西部地区矿产勘查开发比重将逐步增加,多个重要矿种有望形成“东西并重”的格局。记者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召开的2015年度成果交流会上了解到,研究人员通过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格局及对策研究得出这一结论。

  据悉,研究人员对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进行了研究和展望,认为资源需求动力、资源要素动力、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动力和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动力将驱动基地的形成,而环境承载力、基础设施条件及勘查开发技术水平等将约束基地的形成。研究人员指出,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级或中级的初期,有进一步发展工业的巨大需求;在大部分中西部地区及个别东部地区,矿业或非能源矿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较大,在一定时期内矿业仍将是地方优先选择发展的产业之一。

  结合对各地区最新找矿进展的梳理,研究人员展望了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格局。预计到2020年,铁资源将形成13个勘查开发基地,一定时期内东部仍将是主体,但西部比重将逐步增加,有望趋于东西并重;铜资源将形成20个勘查开发基地,其中两个储备基地,中长期内有望呈现东西并重格局;铅锌资源将形成15个勘查开发基地,其中1个储备基地,中短期内将呈现东西并重格局,长期来看西部比重有望超过东部;金资源将形成14个勘查开发基地,中长期内东部仍将是主体,西部比重仅有所增加。

  同时,研究人员结合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五年勘查进展和专家研讨意见,对第三阶段主攻矿种提出建议: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煤炭、铀、铜、镍、锡、锂、铬铁矿、锰、钾盐等矿种勘查需进一步加强;铝土、铅锌、金等矿种需维持稳定勘查;铁、磷、钨、钼等矿种勘查应有所弱化。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草案获通过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国土资源报   日期:2016-02-29

  记者从2月26日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当天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这部法案规定,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具备申请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的资格。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从事深海海底区域资源的勘探开发活动,需要事先向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依法对申请者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其中重点审查申请者是否具备从事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的资金、技术、装备能力。对于不损害国家利益,并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申请者,国家海洋局即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将依法授予许可,并出具相关文件。我国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取得国家海洋主管部门的许可后,还需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有关规定,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交勘探开发的申请,获得国际海底管理局核准签订勘探开发合同以后,成为承包者,方可从事相关的勘探开发活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岳仲明表示,根据法案规定,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负责对我国从事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的承包者进行监管。(周怀龙 吕苑鹃)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6(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6年9月22-25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