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石油天然气资源学术研讨会召开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11-27

  11月26日上午,由福建省矿业协会、中国矿冶工程学会共同主办、福建省海峡地质研究所承办的海峡两岸石油天然气资源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市举行。两岸专家交流了两岸地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了两岸地质领域的合作议题。这也是2010年在福州市首次召开两岸油气研讨会并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以来,两岸油气研讨会再次在福州市召开。

  国土资源部地勘司司长彭齐鸣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两岸油气学术研讨会是一个地质领域交流合作平台,希望两岸地质领域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大广度和深度,如两岸油气研讨会可以从现有油气地质领域扩大到各个地质领域等。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照瑜在致辞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福建省发展情况,尤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希望进一步深化闽台间包括地质领域在内的各方面的交流合作。

  会上,与会专家就两岸油气资源勘探前景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交流研讨。来自两岸石油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共100多人与会。11月27日至28日,部分专家学者还将实地考察闽北地区地质剖面。

  大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5(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5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专家呼吁建立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国土资源报   时间:2014-11-26

  11月25日,受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委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在京会见芬兰环境部部长萨妮·葛朗—拉瑟宁和芬兰驻华大使古泽森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加强空间规划、土地管理等方面合作进行了会谈并达成共识。王世元代表国土资源部与芬兰环境部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为下一步开展双边务实合作奠定了基础。

  王世元在会谈时表示,国土资源部愿以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为契机,与芬兰环境部加深了解、增进友谊、促进合作,在三个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一是构建完善两部合作机制。共同落实好两部在土地管理领域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明确双方合作领域和方向,加强部际高层互访和交流,形成定期会晤和对话机制,为两国土地管理领域合作搭建重要平台。二是加强在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他表示,中国政府在推进改革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国土资源部正在编制国土规划,调整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芬兰在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对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管理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愿分享芬兰在土地管理领域的经验和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三是在两部合作框架下,推动两国科研与学术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建议双方科研机构之间加强合作,在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政策制度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并积极争取欧盟、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萨妮·葛朗—拉瑟宁赞同王世元提出的建议,她表示,芬兰环境部愿与中国国土资源部共同落实好双方签署的合作谅解备忘录,进一步深化在土地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尤其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新能源用地发展支撑研究等方面的合作。

  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见。(王少勇)

  大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5(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5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专家呼吁建立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11-25

  铁矿石价格一路狂跌,而国际矿商却逆势扩产,这样的举动引起了冶金行业专家的高度警觉。

  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铁矿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00年~2013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增长11.7倍,进口依存度高达70%以上,国外矿商趁势垄断市场。国际矿价十年上涨一倍,导致国内钢铁全行业亏损。

  受中国市场疲软的影响,今年以来,国际铁矿石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从年初的133美元/吨,一路下滑到80美元/吨,目前已经降到接近70美元/吨。

  但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下跌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进口铁矿石成本的降低,对缓解钢铁企业的经营压力有利;另一方面,价格太低,会灼伤国内矿山。

  中国冶金矿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文胜在出席近日举行的国家战略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高峰论坛上称,国际矿商盈亏平衡点成本在45美元/吨~74美元/吨。当前的市场价格显然难有盈利空间,但不容忽视的是,他们的低价战略对我国市场的垄断程度正在不断扩大。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矿企铁矿石平均成本100美元/吨,远高于当前的市场价格。受此影响,国内许多矿山面临减产或停产,市场份额正在不断下降。

  刘文胜向业界发出警示,按照当前的矿山停产率,未来,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或将超过90%,国内市场将完全被矿业巨头垄断,钢铁工业的命运如果掌握在他人之手,后果将不堪设想。

  “玩”完中国的钢铁行业,又开始“玩”中国的铁矿生产行业了。国际矿业巨头正在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实施下一轮游戏。

  普氏62%铁矿石价格指数11月19日停在70.25美元的关口。记者了解到,业界早就有了矿价“破7”的预测,有的分析机构甚至认为铁矿石价格底部在60美元。

  然而,中国矿业报记者获得的数据显示,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FMG等公司目前依然在实施扩产计划,这对吨价成本大多在80美元以上的国内矿山将是个极大的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前9月,国内3447家规模以上铁矿采选企业中,亏损企业为741家。

  面对这样的情势,中国冶金矿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文胜分析称,国际矿业巨头企图通过低价挤压策略完全垄断市场,面对矿价下跌,矿业巨头一改“减产保价”的应对方式,逆势增产,很不正常。

  刘文胜认为,国际矿商意图依托低成本优势,实施降价清场策略,将高成本矿山挤出市场,企图拖垮中国铁矿业,以实现他们彻底打碎我国刚刚建立起来的“中国市场定价话语权”的目标。

  矿石价格暴跌灼伤国内矿山

  随着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铁矿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2000年到2013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增长11.7倍,进口依存度高达70%以上。国外矿商趁势垄断市场,十几年间国际矿价上涨一倍,导致国内钢铁全行业亏损。

  刘文胜称,为支撑钢铁工业的发展,国内铁矿山经过不懈努力,铁矿石产量增幅了5.6倍,为平抑进口矿价格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国际铁矿石市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从年初的每吨133美元一路下滑到80美元,目前已经降到接近70美元。

  占中国进口铁矿石半壁江山的澳大利亚一直在关注着铁矿石的价格。

  澳大利亚资源和能源经济局此前预测,2014年铁矿石平均价格为每吨110美元,澳大利亚能够出口6.87亿吨铁矿石原料。按照这个数据计算,澳大利亚在铁矿石出口上的收益能够达到756亿美元。

  不过,市场似乎并没有按照预测机构的逻辑走。

  5月21日,国际铁矿石吨价跌破100美元。但对铁矿石供应商来说,更坏的消息还在后面。6月17日,由于来自中国的需求放缓,铁矿石价格两年来首次跌破每吨90美元;3个月后,跌破了80美元。在11月,铁矿石价格已接近70美元/吨。

  “供求变化是铁矿石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从需求看,全球经济不景气,钢铁需求乏力。”刘文胜分析说,尤其是钢铁消耗量占全球50%的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房地产等主要用钢行业需求下降。今年1月~8月,我国粗钢产量5.5亿吨,增速同比减缓5.2个百分点,铁矿石需求减弱。

  刘文胜称,从供给看,全球铁矿石产量快速增长,出现供大于求局面。有机构预测,2014年全球铁矿石供应量将增加10%以上,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FMG产能增幅高达20%。今年前三个季度,国内原矿产量增长7.2%,进口铁矿石量增长16.5%,成品矿剩余8100万吨,需求疲软和供应增加导致了铁矿石价格下跌。

  根据2013年的数据,国内铁矿石单位完全成本(湿基不含税)60%在80美元以上。刘文胜说:“价格一路狂跌导致我国70%以上铁矿减产或停产,国内铁矿业正在经受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除了铁矿石价格外,螺纹钢10月合约价格也收盘跌破了2500元吨,较年初下跌36%,比螺纹指数最高时减少了52%。对此,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雷平喜称,这两起标志性的事件堪称大宗商品行业本年度的“恐怖大片”。

  中国矿业报记者了解到,前几年,铁矿石行业利润较高,吸引了大量投资。国内矿山近十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2倍,年均增长超过40%,铁矿石原矿产量增长了5.5倍,年均增长18.5%。

  雷平喜在11月1日举行的2015年钢铁产业链发展形势高峰论坛上表示,正是因为大量投资产能的逐步释放,特别是淡水河谷等四大矿山低成本优质资源产能的释放和扩张,造成市场供需基本面发生变化,出现了阶段性供应过剩。

  与此同时,钢铁需求进入低速增长甚至小幅下降的常态,钢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倍以上,企业盈利水平显著下降。“这些事关企业肌体血液的主要指标呈现明显恶化趋势,生产经营和建设资金十分紧张,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雷平喜称。

  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下跌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对缓解钢铁企业的经营压力有利;另一方面,会灼伤国内矿山。

  

国际巨头图谋垄断中国市场

  尽管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跌,但这并不妨碍国际铁矿石供应巨头吃定中国的心态。

  必和必拓于10月初发给中国矿业报记者的邮件称,尽管铁矿石价格已跌至80美元/吨,为5年来最低水平,但该公司依然计划扩大铁矿石产量,将生产成本削减逾25%,并在未来5年每年持续资本支出约5美元/吨的前提下,成为对中国成本最低的铁矿石供应商。

  另外两大国际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和力拓,也竞相公示了各自的计划。淡水河谷计划到2018年将铁矿石年产量从3.06亿吨提高到4.5亿吨,力拓则计划到2016年将产量从2.66亿吨提至3.6亿吨。

  国际矿业巨头合伙力压中国铁矿石采掘业的势头咄咄逼人。

  刘文胜表示,国际矿商盈亏平衡点成本在45美元~74美元/吨,当前的市场价格显然难有盈利空间,但不容忽视的是,依靠低价战略,他们对我国市场的垄断程度正在不断扩大。而国内矿企平均成本为100美元/吨,远高于当前的市场价格,受此影响,国内许多矿山面临减产或停产,市场份额正在不断下降。

  刘文胜称,矿业巨头企图通过低价挤压策略来完全垄断市场,逆势增产;企图依托低成本优势,拖垮中国铁矿业,将我国高成本矿山挤出市场,彻底打碎我国意欲建立的“中国市场定价话语权”之梦。

  刘文胜向国内业界发出警示,按照当前矿山停产率,未来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将超过90%,国内市场将完全被矿业巨头垄断,钢铁工业的命运掌握在他人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国内矿山在生产成本上根本无法与国际矿业巨头一争高下。国内铁矿山矿石品位较低,含铁量多为30%左右,跟进口矿58%以上的品味相比,存在“先天不足”。

  中国矿业报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制约国内矿山开发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源条件差。我国铁矿资源量785亿吨,居世界第四位,但几乎全是贫铁矿,加工提纯难,产品质量低,生产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不到10%。二是缺乏系统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国内多为中小型矿山,300万吨以上大型矿山仅占2.7%,集中度低,竞争力弱。

  对于眼下矿价对国内产业的影响,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雷平喜持与刘文胜相似的观点:中长期看,低矿价会导致国内铁矿资源勘查开发项目融资困难,投资下降,规模萎缩,不利于国内铁矿企业的稳定发展;而各大国际矿业公司选择增产、扩张,不断增加铁矿石供应,导致我国进口矿大幅增加,对外依存度继续攀升,铁矿资源紧约束状态加剧,资源保障矛盾更加突出,这将对我国钢铁工业和经济安全带来重大影响。

  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跌,对中国企业投资的海外矿山来说也不是好消息。雷平喜称:“由于矿价下跌,未来投产产能将无法达到预期的市场收益,加重投资企业的资金链压力,甚至有可能导致其承受不起价格下降带来的冲击,被国际大型矿业企业低价收购。”

  过去10年,除中国外,全球为满足中国的需求增长,累计投资960亿美元进行铁矿资源开发。有统计数据称,2003年~2011年,中国钢铁行业为铁矿石价格上涨多支出3000多亿美元。“而中国为了保障铁矿资源安全、平衡国际市场、争取话语权,在10年累计利润不足6100亿元的情况下,投资406亿美元‘走出去’开发海外铁矿资源,投资9371亿元人民币(约合1500亿美元)开发国内铁矿资源。”雷平喜说。

  今年前9月,国产原矿产量同比增加7.2%,主要是由于上半年大幅增产。但随着矿价持续低位,9月份国产原矿产量同比开始出现下滑。前9月,全国生铁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200万吨,进口铁矿石却同比增加1亿吨,总量达到7亿吨。

  显然,国际矿业巨头低价稳固并继续分食中国市场的战略已经发酵,在海外铁矿石低价位的诱惑下,国内钢铁企业增加进口的态势已然形成。当然,节约原材料成本是企业不变的经营手段,这并非钢铁生产企业的过错。

  “抗衡国际垄断必须立足国内资源开发。”刘文胜说,有人认为铁矿石价格将长期走低,开发国产矿不如采购进口矿,这样的观点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是很危险的。上世纪90年代,正是受“采矿不如买矿”思想的影响,国内矿山纷纷濒临破产,国际矿商趁势垄断市场,致使国家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战略上陷入被动。

  刘文胜对中国矿业报记者说,国际矿业巨头战略意图一旦得逞,国内矿企多年努力将付之一炬,甚至会引发经济、社会等一系列的问题。

  

应建立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

  “抗衡国际垄断,保障产业安全,建立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刻不容缓。”刘文胜呼吁,面对铁矿石市场博弈更加复杂的局面,应该警惕国际矿商意图,坚守产业经济安全底线,坚定国内矿山开发信心和方向,为提升我国钢铁原料保障能力而不懈努力。

  “构建国家铁矿资源保障体系,仅靠企业层面的努力远远不够,需要国家层面提高重视程度,系统制定应对市场变化的战略和策略。”为此,刘文胜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应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刘文胜称,我国钢铁产业链严重不平衡,产能头小尾大,国产矿产能严重不足,钢铁产能明显过剩。利润头大尾小,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矿业巨头吞噬了我国钢铁行业绝大部分利润。

  在刘文胜看来,如果没有国内铁矿山多年来的努力,换来国产矿占30%的比例,铁矿石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国家和企业损失将更加惨重。

  刘文胜指出,美国也是贫铁矿国家,但始终坚持对外依存度不超过50%,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经验,制定国家保障战略,大力扶持国产矿开发,优化产业布局,合理调控钢铁产能,提升国产矿产量,实现矿钢平衡发展。

  其次,要加强政策扶持,提升竞争能力。刘文胜认为,我国铁矿资源本来先天不足,但矿企税费多达25种,占销售收入的20%~30%,而巴西和澳大利亚的税费比重仅为4%~10%。国家应该降低税费提高国产矿的竞争力。

  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2012年铁矿山销售税费率最高达到35.42%,每吨铁精粉要上交各种税费平均200元左右,不仅远高于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山税费负担率,也高于国内企业6%的平均水平。税费负担日益过重严重影响到国内铁矿山发展。

  实际上,刘文胜的降税想法是基于今年9月底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全面清理涉及煤炭、原油、天然气收费基金有关问题的通知》,自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统一将煤炭、原油、天然气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降为零,并停止征收煤炭、原油、天然气价格调节基金。

  这一税改方案的出台,让国内铁矿山似乎看到了“减税减负”的希望。但中国联合钢铁网分析师朱金龙对上述想法当头泼了一瓢冷水,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国内铁矿山的税改落地并不抱很大希望”。他认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国内主要能源供给,“尤其是煤炭,不仅用于钢铁冶炼,更是国内发电的主要燃料。2013年火力发电量占全年发电总量的80%以上”。政府出台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税改方案,着眼点不在于某个行业的盈亏,而在于国内能源供给的稳定。而钢铁行业目前仍处在“过剩调控期”,即使国产矿产量下降,也会有其他进口矿补上。

  在朱金龙看来,铁矿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其实在工业平均水平之上,也明显高于钢铁行业。2014年前9月,国内3447家规模以上铁矿采选企业中,亏损企业为741家,约占总量的21.3%,“这意味着近80%的企业仍处于保本或盈利状态”。在此情况下,铁矿业很难分到救市减税的政策蛋糕。

  不过,刘文胜表示,如果铁矿石对外依存度继续增长,达到国家经济安全对资源保障最低限度的基本判断,国家出手对国内铁矿山实施减税救市也并非没有可能。

  其三,要加强行业管理,发挥协同效应。公开资料显示,全国生产铁矿山4250多个,97%以上为中小型矿山,极为分散,技术和管理水平低。刘文胜认为,国内应该积极培育大型矿业集团,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要充分发挥在资源掌控、资本运作、市场调控、科技引领、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整体优势和协同效应。刘文胜建议,国内企业应探索建立矿钢联动机制,打造从资源勘探到钢材深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提高全产业链的战略调控能力。

  其四,推进海外并购,提高经营实力。“矿价低迷既是挑战也是出手海外并购有利时机。矿业巨头的垄断地位正是在上一轮矿业大熊市中通过大规模低价收购形成的。”刘文胜说,从长远发展考虑,应该鼓励中国企业抓住有利时机,低成本并购海外矿山,建立多元化供给模式。(李平)

  大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5(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5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资料显示: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11-20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如何?据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最近编制的《全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报告(2014年)》显示,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矿山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改进工艺流程与设备,盘活了大批难利用矿产资源,取得了巨大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提升了矿山企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空间。

  

技术进步成为原动力

  多年的实践证明,技术进步已成为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原动力。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企业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视,中央、地方和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为代表的科研单位,围绕国家紧缺矿种和难利用矿产,大力开展技术创新,为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和国家财政部还专门设立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开展复杂难利用资源的采选冶技术攻关,研发矿产资源利用和节约与循环利用技术,大大提高了国内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2012年,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关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通知》,建立了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发布制度,并先后分两批发布了99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对加快先进技术的转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今年,国土资源部又继续开展了第三批先进适用技术的推荐评选工作。

  “从目前看,先进适用技术评选和推广机制日趋完善,所发布的99项技术都是通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评选、论证产生的。从这些技术在矿山的应用效果来看,其普及率和推广效能不断提高,对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科技创新等起到了引领作用。”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司司长许大纯表示,伴随着前两批先进技术的评选,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国土资源部采取多种形式,发布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宣传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的重大意义和成效,有效畅通了矿山企业对先进技术信息的获取渠道,营造了矿业行业推广先进技术的氛围,让先进技术能够找到适用矿山,让有需求的矿山企业能够找到适用技术,打破了先进技术分散、封闭和应用率低的局面,提高了先进技术的转化率和普及率,为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单位、矿山企业的一致好评。

  据《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显示,我国的矿产资源开采新技术不断获得突破,部分重要矿产资源采选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多分支井采油技术、一次采全高的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矸石转换采煤技术等成果已实现工业化应用;陡帮开采技术、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技术、充填采矿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得以推广;细磨-细筛-磁选、粗粒抛尾、细筛-磁选-反浮选等工艺技术的应用,使铁精矿品位和回收率达到了较高水平;高效浮选新药剂、分支串流浮选、电化学控制浮选技术及闪速浮选工艺等,提高了有色金属矿分选效率;选矿-拜耳法的工业应用,使我国大量铝硅比小于5的铝土矿资源获得充分利用;黄金堆浸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金矿生产成本;晶质石墨的多段磨矿、多段精选工艺的改进,提高了石墨回收率和精矿品位。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矿产资源‘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水平和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处处长薛亚洲表示。

  

盘活大量难利用资源

  提高国内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既需要提高增量,更需要盘活存量。我国之所以把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列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三大任务之一,目的就是为了盘活存量,让大批依靠现有技术无法利用的呆滞矿产资源“起死回生”、“重见天日”。

  提高矿产资源的增量就是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盘活存量就是将找到的矿产资源用好,通过技术进步和指标改善,将低品位、共伴生、复杂难利用资源及废弃物等资源化,实现“一矿多开”、“吃干榨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同时,减少大规模找矿对环境的扰动,以及资源粗放利用带来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薛亚洲说,目前,我国有大量由于技术经济原因而呆滞的资源,盘活这部分资源不但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国家的资源保障水平,而且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推进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2010年~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85亿元,示范带动企业配套资金1500亿元,共部署开展重大项目288项,取得了百余项技术突破,盘活了大批难利用资源,获得了较好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攻克鲕状赤铁矿、煤系硫铁矿利用技术后,使数十亿吨的难利用铁矿资源得以盘活;攻克中低品位铝土矿综合利用技术并在中铝重庆分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后,使我国3亿吨左右的中低品位铝土矿得以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持续进行盐湖及地下卤水综合利用研究,对提高地下卤水综合利用水平、缓解我国钾资源短缺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首批4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通过技术进步,将一批低品位、共伴生和难利用资源变成了经济可采资源,累计盘活低渗、超低渗致密油储量11亿吨,相当于2012年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的1/3;特厚煤层高效开采和煤炭充填开采技术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在全国推广后可盘活增加约百亿吨煤炭资源;钙法焙烧提钒技术取得突破,可以解放国内近百亿吨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盘活低品位铜矿石10亿吨,相当于新找到5座大型铜矿山,可多产精炼铜270万吨,相当于2012年我国铜资源量的1/4;盘活低品位金资源量660吨,相当于2012年金矿基础储量的1/3;突破复杂难处理黑白钨矿选矿技术,盘活钨金属量75万吨左右,按全国每年消耗10万吨计算,可供全国消费近8年;突破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难题,将使占我国85%的中低品位胶磷矿资源得以盘活,可完全满足我国农业发展的磷肥需要;创新浸泡式低品位固体钾溶解转化技术,增加盘活钾资源量1.7亿吨,是国内钾盐可采储量的2倍。

  

资源综合利用前景广阔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方面有了多项突破,矿产资源整体利用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总体上看发展仍很不平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在40%以上的矿山企业不足40%,引导和促进矿山企业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空间很大。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鞍本、大冶、攀枝花、包头等大型铁矿基地,金川铜镍及贵金属矿,大厂锡、锑、铟多金属矿和湖南柿竹园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以及白云鄂博、攀枝花、金川三大共伴生矿床的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资源总量大,综合利用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对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著。

  我国共伴生资源丰富,潜在价值可观。据资料显示,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之一是共伴生矿多。目前,在我国已开发利用的141种矿产中,有87种是共伴生矿,占总数的61.7%。在我国有色金属矿区中,有85%以上是多元素共伴生矿。我国银储量的90%、金储量的20%、铂族金属储量的73%是以共伴生矿的形式产出的,有色金属矿床是贵金属矿的重要来源。因此,综合利用共伴生资源不但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而且能减少共伴生资源废弃物排放,从而保护环境。

  “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是指某种可利用资源按其矿产品价格折算的价值,不考虑矿产资源的采选损失、开采要素的成本,从宏观上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某种矿产资源经济价值。薛亚洲进一步举例说,比如,在当前资源及市场条件下,测算全国铝土矿区铝土矿资源的潜在价值为7762.52亿元。铝土矿区共伴生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为镓459.52亿元、耐火粘土1793.31亿元、煤炭874.16亿元、铁218.7亿元、硫铁矿252亿元、钛115.5亿元,共伴生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总计3891.54亿元。

  贫矿多、难选矿多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又一特点。目前,我国一些低品位资源利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独立研发了油田稠油开采技术、超低品位铁矿开发利用技术、低品位铜矿利用技术和中低品位磷矿开发利用技术等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在今后的矿业开发中,随着这些技术的推广普及和新技术不断问世,我国中低品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而我国尾矿等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潜力也十分巨大。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尾矿排放量与日俱增。截至2011年底,我国尾矿累计堆放量120亿吨,其中2007年~2011年期间,年产出量在10亿吨以上。

  近年来,我国尾矿利用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11年,我国尾矿产量达15.81亿吨,同比增长13.5%;利用量为2.69亿吨,同比增长23.1%,有17%的尾矿得到利用,利用增幅高于堆存增幅近10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尾矿产量达16亿吨,尾矿综合利用率约为18%,有望实现《金属尾矿综合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年)》提出的“到2015年全国尾矿综合利用率达到20%”的目标。

  同时,尾矿利用持续提高的潜力也十分巨大。尾矿的用途主要有:再选回收有用矿物,用于充填材料和生产建筑,用于土壤改良剂及微量元素肥料,进行土壤复垦和生态恢复。

  “矿山空场充填是尾矿利用的重要方式,约占尾矿利用总量的53%,其中金矿山、铜矿山及其他有色和稀有金属矿山、铁矿山是尾矿充填利用的主力军,分别占尾矿利用总量的18%、23.6%和11.4%。”薛亚洲最后表示,随着胶结充填采矿技术的推广,矿产品产量的增加需要充填材料的增加,加之新建尾矿库征地越来越困难、成本越来越高等因素的带动和影响,未来尾矿利用将继续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5(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5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国土资源部印发《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管理办法》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国土资源报   时间:2014-11-20

  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管理工作,明确专项管理流程和各方职责,尤其是严抓项目立项和实施管理。

  该《办法》明确提出要建立两套信誉管理制度。一个是在项目立项方面,中国地质调查局要建立专家信誉管理制度,规范立项论证行为,完善立项论证方式,提高项目论证质量,确保通过立项论证的项目符合专项年度计划编制要点,并采取适当形式向社会公示立项论证结果。另一个是在项目实施过程监管方面,中国地调局要建立项目承担单位质量信誉评价制度,会同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项目实施情况监督和检查,重点抽查项目质量和工作进展,严肃查处并及时公布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办法》指出,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主要用于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突出加强1∶5万及更小比例尺区域性基础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在组织管理上,《办法》明确,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共同管理,中国地调局负责专项实施的组织和日常管理。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研究提出本行政区域内年度区域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需求及安排建议等工作,项目承担单位要确保项目工作质量与作业安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提交项目成果并汇交地质资料。

  《办法》规定,中国地调局要综合考虑专业技术优势、任务承担能力和以往项目完成质量等情况,合理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完善公平竞争的项目承担单位遴选机制,根据不同项目特点采取不同方式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同等条件下具有项目所在地区地质工作经验且研究基础扎实的单位优先;对符合招标条件的项目,按照经济、合理、有效的原则,招标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在成果管理方面,《办法》规定,中国地调局组织整理每年完成项目的成果信息及相关资料,加强成果产品开发,及时提供社会使用。未按规定完成成果报告评审及相关地质资料汇交的承担单位,不予安排下一年度新开项目。(王少勇)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5(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5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院士专家献计国家战略资源保障体系

创新中国智库在京成立,首批80名院士专家受聘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11-18

  “第四届创新中国论坛”11月15日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以国家战略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为主题。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及矿业领域的专家就国家矿产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问题,深入细致地进行了研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论坛上,两院院士和专家们就我国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现状进行了客观冷静的分析,并就矿产资源保障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观点犀利,见仁见智。与会者对国家矿产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问题,从国家战略的宏观设计到细分领域微观问题的处理,都提出了尖锐而中肯的建议。

  据介绍,由李政道先生与中国科学报社共同发起的创新中国论坛,之前已成功举办了三届。

  在当天的论坛上,由中国科学报社发起,联合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多家科研、教育和社团机构共同主办的创新中国智库也宣布成立。

  该智库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通过整合多方资源、集聚跨界人才,努力建设成新型智库平台。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任主席,80名院士学者受聘为首批专家。

  据了解,第一批受聘的80位智库专家中,包含众多两院院士和经济、金融等领域的知名学者。这种整合,创造性地打破当前国内智库组织学科单一的局限,促使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思想库”形成合力,满足各类服务对象多元化、全方位的需求。

  该智库成立后,将为政府、科技园区、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等各类经济主体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提供综合性咨询服务。同时,智库还将定期结集出版研究成果和咨询服务中的典型案例。

  “必须从国家战略顶层设计层面,把好战略性资源出口和破坏性开发的尺度,用政策机制调控当前不当的战略性资源经济行为,保障我们宝贵的战略资源不再遭到掠夺性破坏。”11月15日在京举行的第四届创新中国论坛,以国家战略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为主题,与会专家观点犀利,见仁见智,对国家的矿产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问题,从国家战略的宏观设计到细分领域微观问题的处理,都提出了尖锐而中肯的建言。

  据介绍,由李政道先生与中国科学报社共同发起的创新中国论坛之前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此次论坛是由刚刚成立的创新中国智库这一公益智囊组织执行的。在原有的基础上,中国科学报社联合了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多家科研、教育和社团机构,成立了创新中国智库。该智库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除定期举办论坛外,通过整合多方资源、集聚跨界人才,努力建设成新型智库平台。

  论坛上,专家们就国家矿产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问题,深入细致地进行了研讨。

  

刘建明:突破单纯

找矿买矿

思路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建明谈到,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突破单纯“找矿、买矿”的思路,全方位“开源节流”。只有如此,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才能不断增强。第一,无论是开拓新型替代资源,还是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其核心都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以创新技术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二,不能孤立地去考察讨论资源短缺问题,而是把破解资源短缺的难题与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紧密联系在一起。变危机为契机、变难题为动力,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过程中找到破解矿产资源短缺难题的方法。第三,要抓住目前全球矿产品价格下滑这一机遇,加紧实施战略储备,同时淘汰国内落后矿山产能、促进行业升级转型。

  

郑绵平:建立盐湖综合性管理部门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盐湖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说,盐湖并非普通资源,而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青海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状是:第一,柴达木盐湖有用组分多,综合利用价值巨大,但也存在着综合开发若干亟待破解的技术难题。目前盐湖多为单一产品开发,尚无在一个盐湖中开发出多种产品的先例。第二,盐类资源总量巨大,近期钾锂等战略资源远景尚可扩大,但钾盐若强化开发,其储量不足。第三,盐湖不同产品销路差距悬殊。在我国,钾、锂、硼等供不应求,而金属镁及原盐等产品,产量巨大,产能严重过剩。第四,具有生态环境的制约与风险。同时,他也提出了对策:一是加强领导协调和盐湖资源管理。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有关部委联动,形成有行政执法权的盐湖综合性管理部门。组织制定和全面监督盐湖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法规的落实。二是建立国家盐湖综合研发创新中心和分中心,根据当地资源和经济地理条件,建立相应科研研发机构,并在经费上予以倾斜。三是针对制约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重大科技瓶颈,设立国家柴达木盐湖科技重大专项,支持柴达木盐湖创新研发和培养、引进人才。四是加强盐湖资源勘查、基础研究和水盐调查监测,为实现利用淡水和卤水资源提供科技依据支持。五是构建盐湖绿色化工产业基地,合理利用淡水资源,推动盐湖综合利用、发展。

  

贺铿:加强矿产资源立法监管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院长贺铿教授,就国家矿产资源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了他尖锐的观点。他认为,国家矿产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存在很大问题。一是国家对矿产资源、尤其是对稀缺资源的储量心中无数。矿产资源的勘查虽取得很大成绩,但对我国主要的矿产资源究竟有多少,还是把握不大。二是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规划脱节。矿产资源规划是碎片化的,缺少整体化的规划。三是矿产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安全保障措施不健全。他建议:一是矿产资源保障要立足国内,加强勘探,不能立足于进口,否则对资源进口形成依赖会给经济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危险。二是要加强研发新的资源技术,开拓新型的替代资源,强化科技支撑的力度,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的水平。三是要加强立法监管。我们虽然有《矿产资源法》,但执行力度不够。因此矿产资源立法监督必须下力气。四是要充分利用财税杠杆,必须用差别税率,鼓励矿产资源开发技术的创新。

  

刘文胜:建立矿钢联动机制

  中国冶金矿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文胜就构建铁矿资源保障体系、提升战略调控能力,谈了他独到的看法。他认为,国内铁矿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外矿商趁势垄断市场,十年国际矿价上涨6倍,国内钢铁全行业亏损。为支撑钢铁业发展,国内铁矿山经过不懈努力,为平抑进口矿价格发挥了积极作用。以鞍钢矿业集团的发展模式为例。其在解决自身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引领行业发展。受工信部委托,牵头编制我国首个铁矿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系统解决行业战略定位、竞争力提升、优化布局、政策保障等问题;牵头组建冶金矿业发展研究中心,承接行业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引领行业发展。但他也提出,构建国家铁矿资源保障体系,紧靠企业层面的能力远远不够,需要国家层面提高重视程度,制定应对市场变化的战略和策略: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布局;合理调控钢铁产能,提升国产矿产量,实现矿钢平衡发展。二是加强政策扶持,提升竞争能力。我国铁矿资源本来先天不足,但矿企税费多达25种,占销售收入的20%~30%,而巴西和澳大利亚仅为4%~10%。国家应降低税费,提高国产矿竞争力。三是加强行业管理,发挥协同效应。培育大型矿业集团,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探索建立矿钢联动机制,打造从资源勘探到钢材深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提高全产业链的战略调控能力。四是推进海外并购,提高经营实力。当前铁矿石价格低迷既是挑战,也是出手海外并购的有利时机。矿业巨头的垄断地位正是在上一轮矿业大熊市中通过大规模低价收购形成的。从长远发展考虑,应鼓励中国企业抓住有利时机,低成本并购海外矿山,建立多元化供给模式。

  

王高尚:钢铁需求已经越过顶峰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高尚阐释了中国主要矿产资源需求峰值和供需格局。他认为,首先,未来十年,中国主要矿产资源需求将陆续达到峰值,面临资源需求的洪峰与产业转型的双重压力,我们国家在短期内矿产资源对外依存格局短期难以改变。第二,全球经济格局与资源供需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球资源供需矛盾阶段性缓解,短期有机遇,长期仍有挑战。我们要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部署我国的全球资源战略。过去十年我们是逆势而上,现在我们有一定的机遇。第三,资源领域将发生消费、供应、技术、体制的重大变化。尤其是能源结构和能源调整,包括页岩气和新能源等。第四,由于市场的决定性,目前全球供需矛盾缓解了,价格就会下降。

  王高尚以钢铁为例,认为我国长三角和东部地区的钢铁需求已经越过顶峰,我国的平均钢铁需求已经刚刚到达顶峰,中西部还在S型曲线,最后向上爬一些。全球钢铁增速需求下降,铁矿石产能增长较快,将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可能会持续十年。我国的铁矿石成本和主要的铁矿石生产供应商的成本之间差异很大。所以,我们的铁矿石产业面临很大的考验。过去十年,铁矿石价格暴涨。我们的钢铁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利润空间挤压。现在的铁矿石价格大降,按说对我们国家的整体的钢铁行业是有利的,但是对我们的产业链会造成冲击。因此,我们必须从国家战略层面对铁矿资源未雨绸缪。

  

邱霈恩:要统筹处理六对关系

  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邱霈恩教授谈到,要统筹处理六对关系,妥善开发战略资源。一是进口与出口。过去我们很穷,原始积累的外汇储备很重要。一个渠道就是出口,包括各种战略资源的出口。这种破坏性的经济行为其实一直持续到今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过去我国不重视战略资源的储备。日本2007年制订了一个战略资源储备计划,有14种战略资源作为储备对象。在战略资源上,我们要尽可能把出口变为进口,由出口为主变成以进口为主,出口为辅。二是市场利益和安全利益。为了取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资源开发利用常常不顾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利益。这样的利润就是通过损害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换来的暴利,是不正当、不妥当、起码是不科学的市场利益,实际是短期利益、短命利益,绝对不可持续。然而,这种情况却还一直此起彼伏、大行其道。这实际是政策失控的结果。三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亟需从战略上对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予以更切实的统筹处理和政策把握。要以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科学测算、合理调控为基础,以充分保障战略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能大幅度升值为大局和底线,制定和实施战略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及相应的保障政策,确保国家战略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无漏洞。四是民生需要与国计需要。二者本是相互兼顾、相辅相成的一对关系,但在战略资源开发利用上却也常常出现偏差、矛盾甚至冲突。在政策上和战略上一定要首先保证国计的需要,然后在国计需要的空间和便利下再来最大限度满足民生需要。事实上,只有保证了国计需要,根本上才能保证民生需要。战略资源政策的把握一定要服从这个大局。五是地方冲动与中央调控。在启动战略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时,一定要统筹处理好这一对政策关系。既要充分照顾地方的实际困难和需要,予以政策倾斜,又要严把战略关,保护有限的战略资源,谨防资源开发失控,确保国家战略资源管理和调控步步到位。六是市场价值与技术能力。战略资源在市场条件下其价值常被低估,在市场波动下常难得到应有的价值实现,甚至亏本。我们首先要把相应的技术政策与技术把关措施尽快尽好地拿出来、跟上去,用强力政策控制住目前无法取得应有市场价值的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好资源,等待有技术能力时再行开发。(李平)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5(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5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强化科技创新 推动资源节约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许大纯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11-18

  近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进行了第三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评选,这是国土资源部继前两批共发布99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后,再次开展的一次评选活动。

  我国当前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总体进展情况如何?先进适用技术对此项工作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又该如何推动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许大纯。

  记者:近几年来,国家及国土资源部等相关部委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鼓励政策。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总体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许大纯:节约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要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根本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了具体部署,要求健全资源节约利用制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是国土资源部的重要职责,节约与综合利用是其核心内容。2012年以来,我们以“摸情况、建制度、定标准、推技术、强监管”为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一是以摸清综合利用家底为目标的“三率”调查评价工作基本完成。国土资源部开展了煤炭、石油、铁等22个重要矿产“三率”调查评价工作,在全国共调查1.4万余座生产矿山,基本查明和掌握了我国主要矿种的“三率”和采选技术现状。同时,建立了包含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采选综合回收率、综合利用率、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等5个指标组成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一次重要资源节约的国情调查,为制定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政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分矿种制定资源合理利用标准,为考核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确定“红线”。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利用“三率”标准,不仅是促进资源节约的重要举措,引领、促进矿业生产力向先进水平看齐,也是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科学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截至2013年底,国土资源部共发布煤、钒钛磁铁矿、金、磷、高岭土、铁、铜、铅、锌、稀土、钾盐、萤石等12个重要矿产“三率”标准。这些标准不仅对不同赋存条件的资源提出了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最低要求,还对共伴生资源、尾矿、废水等利用指标作出规定。“三率”指标要求是一条硬杠杠,是为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划出的“红线”,为编制和审查矿产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提供了依据。目前,此项工作还在继续稳步推进,预计今年将完成猛、铬、铝土矿等9个矿种的“三率”指标研究工作。到2015年,重要矿种“三率”指标体系将基本建立。

  三是监督管理日益加强和完善。矿产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三率”情况纳入矿山企业年检内容,并研发启用了矿产资源开采年度检查信息网上报备系统,及时掌握各地矿山企业的年检工作进度,提高了年检工作水平和效率,为动态掌握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情况提供了保障。

  四是矿山企业履行节约集约利用矿产资源的主体责任不断增强。近年来,在国家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的支持下,许多矿山企业主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与院士、专家和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不断研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主体责任正在逐步得到落实和不断强化。

  记者:先进技术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有什么重要意义?

  许大纯:先进技术的应用是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抓手,就我国的国情和矿情来讲,意义尤为突出。

  一是先进技术是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矿业的发展方式依然比较粗放,现有生产矿山90%以上是小型和小矿,大多数采选装备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综合利用水平不高。这样的矿情决定我们必须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大对低品位、共伴生和难选冶资源的利用。从发展趋势看,矿产资源开发正逐步向深部、难选和非常规资源方向发展,现代矿业越来越呈现出技术密集型的趋势。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受思想观念、管理水平等多因素影响,但根本取决于对先进技术的使用。只有实现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促进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整体提升,才能增强矿山企业的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

  二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是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而落后和不适用的采选技术和工艺,大量的尾矿和废水直接排放,造成大量的粉尘和地下水污染;不合理的采煤方法造成采空区地面沉降和塌陷,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隐患;矸石堆放占用大量的土地。充填采矿法把地面堆放的矸石充填到井下,不仅节约了土地,增加了煤炭资源,也减少了地面沉降带来的危害。

  三是应用先进技术是矿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本质是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益和水平,这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的基础支撑。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可以节省资源、节约劳动力和降低成本,是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关键,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记者:当前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情况如何?

  许大纯:2012年,国土资源部分两批发布了99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对加快先进技术的转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今年4月,国土资源部又下发通知,继续开展第三批先进适用技术的推荐工作。目前,我们正在从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有关央企推荐的108项技术中,组织评选第三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

  从目前看,先进技术推广步入了快车道。2012年,国土资源部下发通知,明确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税费减免等经济激励政策和管理措施,强调了低渗透油田和页岩气资源高效开发、固体矿产充填开采等重点领域和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工作。建立了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发布制度。截至目前,所发布的99项技术的普及率和推广效能都在不断提高,在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

  同时,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机制日趋完善。伴随着前两批先进技术的评选,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发布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宣传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的重大意义和成效。在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建立了先进技术专栏,在相关媒体设立了先进技术专栏,利用国际矿业大会、国土资源部先进技术交流会和各行业协会组织的科技大会等,对先进技术进行了广泛宣传,有效畅通了矿山企业对先进技术信息的获取渠道,营造了矿业行业推广先进技术的氛围,让先进技术找到适用矿山,提高了先进技术的转化率和普及率。

  记者:机制好则事业兴。在先进技术的推广方面,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机制?

  许大纯:先进适用技术主要是指采矿、选矿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综合利用尾矿、废石(煤矸石)、矿山废水等废弃物的新技术和新工艺。要求既要先进更要适用,有些技术属高精尖,先进但并不适用,无法在矿山企业推广。我们所评选的先进技术,要求是已经投入使用且取得显著效益,适用性强,推广前景好,应用范围广,能够整体提高行业“三率”水平的技术。

  要让这些先进适用技术动起来、活起来,就必须打破分散、封闭的局面,建立一个利于推广转化的机制。首先要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许多先进技术是由矿山企业或科研单位投资研发的,有自己的科研和经营成果在里面,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合同等方式,在向其他矿山企业推广过程中受益。同时,要坚持保护知识产权。推广技术不是把技术内容全部公开,不能让研发企业的利益受损。要让矿山企业和科研单位放心大胆地把先进技术拿出来供其他矿山企业推广应用,就必须使其在先进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得到合理的经济利益补偿。(王琼杰)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5(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5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发表

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将提升至20%

来源: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   出处:中国矿业报   时间:2014-11-15

  11月12日,中美双方共同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根据声明,美国计划于2025年实现在2005年基础上减排26%~28%的全经济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28%;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声明中说,中美双方将携手与其他国家一道努力,以便在2015年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在公约下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一项议定书、其他法律文书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议定成果。双方致力于达成富有雄心的2015年协议,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到各国不同国情。

  双方计划继续加强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包括在先进煤炭技术、核能、页岩气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合作,这将有助于两国优化能源结构并减少包括产生自煤炭的排放。当天双方宣布了加强和扩大两国合作的进一步措施。

  有专家表示,该项双边协议的达成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为中美气候领域乃至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树立新的里程碑。这一声明的发布是政治战略的决定,表明两国正式在最高决策层确立了未来发展的低碳方向,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将在联合国气候谈判中为达成2015年巴黎协议带来推动力和良好势头。双边声明在气候变化领域和低碳发展领域开辟了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投资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机会。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有可能成为中美经贸关系的新主题、新概念、新线索和新亮点。

  同时也有专家指出,要达声明中所既定的目标,中美两国都面临巨大挑战。对美国而言,意味着美国年均温室气体排放下降速率需翻番,从2005~2020年的1.2%增加到2020~2025年的2.3~2.8%。此外,美国国家体系会多深、多快、多持久地顺应世界和美国的低碳转型大势也有待观察。

  对中国而言,在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意味着届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率要大于GDP年增长率。实现这一目标涉及很多难点,包括如何实现煤炭投资、就业的平稳过渡,如何在煤炭在能源消费格局中占比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不断低碳化、清洁化等。

  展会背景: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HINA MINING)

  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作为全球矿业高峰论坛暨展览会,是世界顶级矿业盛会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矿产勘探、开发交易平台之一,涵盖了地质勘查、勘探开发、矿权交易、矿业投融资、冶炼与加工、技术与设备、矿业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国内外矿业企业创造交流机会、加强相互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015(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将于2015年10月20-23日在天津市区的梅江会展中心举行。(www.chinaminingtj.org)